过去的我二姑生孩子那年我十岁,那是六一儿童节,发了鲜红的奖状回家,妈说二姑生孩子了,我拉起妹妹就跑,那时二姑还是租的房子,炕上是叠好的一打一打的彩色卫生纸,一个小娃娃躺在二姑身边,屋外的炉火上奶奶用砂锅熬的稀米汤正翻滚着冒着泡。
那个小娃娃皮肤皱巴巴的,头皮上粘着很多信屎,看起来有点脏,我想给她扣一下,奶奶告诉不敢扣,大了就好了。
这个小表妹真是女大十八变,百天后就白白胖胖的,眼睛大大的,就像个瓷娃娃,那皮肤像雪一样白,好多人见了多说像金粉面,也就是小麦磨出来的头道面,最白的那道面,十七八岁时俨然是肤白貌美大长腿,一米七的大个儿,白净好看。
我儿子出生时,头上已经没有信屎,(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两个字)头发乌黑锃亮,指甲齐齐的,刚足月,我先数数指头也没有错,数了手指头再数脚指头,看着健健康康的,心中一块石头就落了地。
从有信屎的小孩儿到无信屎的小孩儿,我觉得还是生活水平好了,妈妈营养好了,宝宝就发育的更好了。
这些天刷到一些小视频,内容以小孩儿的搞笑视频居多。其中东北的小孩儿居多,他们似乎天生就有喜剧细胞,说话自成一家,各有各的特色,小的也就两三岁,说话利索,思维清晰,时常让我怀疑自己的智商。
现在的小孩儿都这么厉害了吗?这要说演的吧,这么小能记下词还能演得这么流畅,表情到位,那可了不得,你说不是演的吧,那孩子的思维语言发展程度实在了得。
想来想去,我觉得还是“反应——刺激——反应——刺激”的强化作用。家长发现孩子语言天赋或表演天赋后拍小视频广为发布可能就是对孩子的刺激,孩子看到这样说话很讨喜,家长和围观群众的哈哈大笑就是对她(他)这种行为的认可,她(他)的思维就往这方面强化了,越强化越往这个方向发展。
但是有些孩子的行为两三岁家长看着可能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一直这么强化会怎么样呢?我觉得有些行为还是需要甄别和正确引导,这样才更有利于孩子今后健康地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