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吴恩达-机器学习笔记(第三周)

吴恩达-机器学习笔记(第三周)

作者: 楠子小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19-03-15 23:32 被阅读0次

    六、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

    6.1 分类问题

      本节介绍了分类问题最流行的一种算法——逻辑回归 (Logistic Regression)算法。逻辑回归的本质:输出在(0,1)内的连续值。
      “回归”体现在输出连续值,但因为逻辑回归解决的是分类问题,将输出值限定在(0,1)之间。对于二分类问题来说,问题有两种结果:1代表正向类,0代表负向类。逻辑回归算法设定一个阈值(如0.5),则输出[ 0.5, 1)代表正向类,(0, 0.5)代表负向类。
      注,逻辑回归输出的值表示概率(和输出范围在(0,1)结合理解),e.g.输出为0.7代表结果为1的概率为70%,结果为0的概率为30%。

    6.2 假说表示

      本节解决如何让输出为在(0,1)上的连续值。
      引入逻辑函数(logistic function),将input放入逻辑函数中,使得其输出限定在(0,1)。常用的逻辑函数有:Sigmoid函数——g(z)={1\over(1+e^{-z})}

      因此逻辑回归模型h_θ (x)=g(θ^T X)

    python代码实现:

    import numpy as np
    def sigmoid(z):
       return 1 / (1 + np.exp(-z))
    

    h_θ (x)表示对于input,其output =1的概率,即h_θ (x)=P(y=1|x;θ)

    6.3 判定边界

      本节介绍了决策边界(decision boundary)的概念。


      看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当z >= 0时,hθ (x) >= 0.5, 预测 y=1。z < 0时,hθ (x) < 0.5, 预测 y=0。其中,z=θT x= θ01 x12 x2+... ,
      假设现有参数θ 是向量[-3,1,1]。则z=θT x=-3+x1+x2

      则z >= 0 表示x1+x2 >= 3的区域(预测 y=1),z < 0表示x1+x2<3的区域(预测 y=0)。

      我们同样可以用非常复杂的模型来适应非常复杂形状的判定边界。比如用二次模型hθ (x)=g(θ01 x12 x23 x12 4 x22 ),θ=[-1 0 0 1 1]表示下图的分布情况。
    6.4 代价函数

      和之前一样,要训练参数θ,需要求代价函数。若用线性回归模型的代价函数(所有模型误差的平方和),得到的代价函数将是一个非凸函数(non-convexfunction),这意味会受许多局部最小值的干扰。


      为此我们必须重新定义代价函数:
    hθ (x)与 Cost(hθ (x),y)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如果真实值y=1,则hθ (x)离1越近 cost越小,且当hθ (x)=1时,-log1=0,代表无误差,若y=0,则hθ (x)离0越近 cost越小,且当hθ (x)=0时,-log(1-0)=0,代表无误差。
    将Cost函数合并:

      Cost(h_θ (x),y)=-y×log(h_θ (x))-(1-y)×log(1-h_θ (x))

    则代价函数J为:

    J(θ)={1\over m} ∑_{i=1}^m[-y^{(i)} log(h_θ (x^{(i)}))-(1-y^{(i)} )log(1-h_θ (x^{(i)} ))]
    =-{1\over m} ∑_{i=1}^m[y^{(i)} log(h_θ (x^{(i)}))+(1-y^{(i)} )log(1-h_θ (x^{(i)} ))]
      如此得到的代价函数J(θ)会是一个凸函数,并且没有局部最优值。

    Python代码实现:
    import numpy as np
    def cost(theta, X, y):
      theta = np.matrix(theta)
      X = np.matrix(X)
      y = np.matrix(y)
      first = np.multiply(-y, np.log(sigmoid(X* theta.T)))
      second = np.multiply((1 - y), np.log(1 - sigmoid(X* theta.T)))
      return np.sum(first - second) / (len(X))
    
    代价函数求导过程
      上图看出,得到的梯度下降算法形式上与线性回归的一样,但由于这里给input套了一层Sigmoid函数,所以实际上是不一样的。另,依然要重视在梯度下降前进行特征缩放
    6.5 简化的成本函数和梯度下降

    逻辑回归的代价函数:


    即:

      形式上,与求线性回归时一样,每一步 θ都减去 预测误差乘以
    处理多分类问题:

    假设有一个训练集,有3个类别。我们可以将一个训练集分成3个二元分类问题:
        类1为正类,类2类3为负类;
        类2为正类,类1类3为负类;
        类3为正类,类1类2为负类.

    三分类问题
      得到一系列的模型简记为: 分成3次二分类
      这样我们就有了3个逻辑回归分类器 欠拟合 刚好 过拟合
    左图:线性模型,欠拟合,不能很好地适应我们的训练集;
    右图:四次方模型,过拟合,能非常好地拟合训练集,但预测新input时,效果可能很差;
    中图:最合适。

    分类中也如此:


    模型x的次数越高,拟合的越好,但越可能过拟合。
    如何处理过拟合?

    1.丢弃一些不重要的特征。可以是手工选择保留哪些特征,或者使用一些模型选择的算法来帮忙(例如PCA)
    2.正则化。 保留所有的特征,但是减少参数的大小(magnitude)。

    7.2 代价函数

    假设有模型:
    h_θ (x)=θ_0+θ_1 x_1+θ_2 x_2^2+θ_3 x_3^3+θ_4 x_4^4
      该模型的过拟合是由高此项产生的,因此,我们要想办法让高次项的系数θ-->0,这样就能很好的拟合了。这就是正则化的基本方法。
      为了减少θ_3和θ_4的大小,我们给θ_3和θ_4设置一点惩罚,操作如下:


      这样选择出的
      若λ过大,会使所有θ过小,导致模型

    对上面的算法中j=1,2,...,n时的更新式子进行调整可得:
        θ_j:=θ_j (1-a {λ\over m})-a {1\over m} ∑_{i=1}^m(h_θ (x^{(i)})-y^{(i)})x_j^{(i) }
      可以看出,正则化线性回归的梯度下降算法的变化在于,每次都在原有算法更新规则的基础上令θ值减少了一个额外的值。


      我们同样也可以利用正规方程来求解正则化线性回归模型,方法如下所示:


      图中的矩阵尺寸为 (n+1)*(n+1)。(其实正规方程这块我也没搞太懂,先留个坑)

    7.4 正则化的逻辑回归模型
    正则化的逻辑回归代价函数:

    J(θ)={1\over m }∑_{i=1}^m[-y^{(i)} log(h_θ (x^{(i)} ))-(1-y^{(i)} )log(1-h_θ (x^{(i)} ))]+{λ\over 2m} ∑_{j=1}^nθ_j^2

    梯度下降算法
    注:

      (1)依旧是,炒冷饭一样的提醒,逻辑回归线性回归的正则化代价函数“形式一样,概念不同”。
      (2)θ_0不参与其中的任何一个正则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吴恩达-机器学习笔记(第三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uwr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