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p十二条前提假设的 第四条:凡事照顾了三赢,不会有后遗症。
三赢是:我好,你好,世界好。
以往,在工作上、交友上、生意上,我们常常信奉双赢,好像“你我都好”就万事大吉了。其实,双赢并不是最落地的。丨通常,买家好,卖家好,还不够,还需要有大家好。
当我们把眼界放宽、站位放高,凡事先考虑三赢,会有更妥善的效果。三赢,而且有效果,是任何事情的选择标准。
在这里呢,三赢的基础是:先要“我好”。丨如果你不够爱自己,只会“套用爱的方程式”撑着自己 去爱别人,那你给出的爱 只能是一种压力和负担。|一个毫无底线、总是自我牺牲的妈妈,容易带给孩子很深的负疚感;如果妈妈不好,孩子是没有资格好起来的。|同样,一个保姆式的黄脸婆,只能在老公心目中变得分毫不值。|有个故事,可能大家都不陌生:《东郭guō先生和狼的故事》听说过吧?东郭先生为了狼 一味让步,最后却成了狼的口中餐。
那在这里强调“我好”,是不是有点自私了?丨我只是想说:“自私”有什么不好吗?丨当你好好爱自己,你内在的创伤就开始愈合,你内在的匮乏就越来越丰满,当“你的爱”足够到“溢出来”的时候,你就是爱本身,无论谁跟你在一起,都会得到滋养。
先做到“我好”,再去关照别人,就能做得更好。不是吗?丨当然,这个“我好”不是“只索取,不付出”;只顾自己,不为我们共同的部分努力争取……这样的好,只是暂时的,不能长久。
有人说:“利他主义”更有利于和谐共生。丨可是,放弃了“利己”的“纯粹利他”是一种失衡。当一个人的内心失衡时,潜意识总会以各种形式呈现出“挣扎、撕扯”和“讨伐”。
总有人说:“不离婚,是为了孩子…”|听上去好像很爱孩子、很想保全“一个家”。事实呢,可能借着“三赢”的理由,成功地完成了“三输”。当“一个家”变成了空架子,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
那怎么样才是做到了共赢?又如何去界定“三赢”呢?|就是说:做好了,我好你好大家好,皆大欢喜;做不好,最起码保持底线、不去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对方,不伤害其他人。丨这就是三赢。
所以说,以自己为出发点,并没有错。邀请你去推翻“讨好模式”和“自我牺牲”,实现自我突破,推进三赢的有效发生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