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曾涤尘
曾涤尘作品«中国式戏园»中国式戏园
父亲是个戏迷,在那时(60年代)被称为票友,所以他高兴或不高兴时都会哼上两句,“诸葛亮在城楼观风景……只见那城楼下旌旗招展,人叫马嘶乱纷纷!……原来是司马懿带来的兵!……"
“爸爸,你今天好高兴呀!”我笑着说,
“爸爸今天带你到黄金戏园听戏去!”
“好呀!太好了!”我一蹦老高,跟着爸爸就往樊正街方向走,当时黄金戏园正设在樊正街里面,戏园门口掛了许多牌子和广告,有报导当天演出剧目的,有名角登场的,……也有卖鹧鸪菜,万金油和狗皮膏药的,……反正应有尽有,琳琅满目,我们一下子就被这种气氛感染了!
“镇静、镇静!”爸紧紧的牵着我的手,就住里闯,到底为什么这么紧张呀?这里稍微解释一下,那时,我年龄虽小,但长得又高又瘦,像根豆芽菜,按高度远远超过了带小孩进场的标准,不过这难不住父亲,他还是个魔术师,他在家替我穿上了他的那肥大的扎头裤,并要我弯着腿像武大郎那样走着矮步。经过练习个头将近缩了一半,就这样毫不费力闯关成功了!
戏园里面,燈火通明,人头串动,热闹非凡,爸爸在跑堂人员的带领下,找到了自己的坐位,他坐硬席,我坐软席(坐在他的腿上。)
舞台前方悬掛四盏明晃晃煤气燈,这种燈很亮,大概有现在100瓦燈泡的亮度,但不方便的是隔不多久要爬上去打气,不过他们爬楼梯的速度比猴子还快!这也算是个看点吧。
除此之外,丢热毛巾绝对是道抢眼的风景线,进场后挤得汗流夹背的观众,能够用热毛巾擦擦汗也算是种享受。“这么多的观众,那送毛巾的服务员不会累死?”“这你就不用操心了,他的都有一手绝活,提着一桶热毛巾,拿一块随手扔过去,他们站在台前可以把毛巾扔到最后一排的观众手里,而且”百发百中”从不失误。
还有卖瓜子,花生,人生米,玉米大王的小贩,走排,串位,热情的将大包小包的零食送到观众里,搞得劈里叭拉四处响声不断,大呼小叫此起彼伏,抽烟喝茶烟雾弥漫……
"哎呀,听戏就听戏,搞得满场兵荒马乱似的为啥啊!?”
“这就是中国戏园特色呀,多么自由自在!”回忆起来,那天到底是唱的什么戏一点都记不得了,倒是那乱糟糟的场景,使我永不忘怀!
曾涤尘2018*3*28*写于159公交车之上。
曾涤尘作品«上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