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插队的小山村
对50年前的知青下乡运动,当事的人们对此有两种评价:青春“无悔"或“有悔”。大凡后来事业有成者,把知青生活看成是“天降大任”之前的磨练,坦然认为是无悔。而一直磕磕绊绊,生活之路不太顺利的,最终往往把原因归结为那段蹉跎岁月,生出有悔之念。
“悔”通常发生在事后,事后发现以前的选择错了,真悔不该当初 那样,所以也叫“后悔”。而知青下乡,并非知青本人选择不当,运动来了,势在必行,于是顺从了,这只能叫命运的安排。没有选择,就没有选择失误,何“悔”之有?比如你的青春期碰上战争年代,不存在后悔或不后悔,也很难说是不幸还是有幸,在战火中成长为将军,当然有幸,若是丢掉了性命成了烈士,就是不幸了。
事情往往是两方面的,就灾祸而言,因祸得福的也不少见;祸就是福,喜极生悲的事也时常发生。其实,争论“青春有悔还是无悔”,不会有什么结果,相比较而言,“无悔”论者倒能得到较多的实惠,老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笑对过去,无怨无悔,起码有益于健康。而“有悔”论者,一直纠结过去的苦难,怨恨不已,有悖老年人养生之道,得不尝失。
无悔也并非没有遗憾,人生每一步都是遗憾,因为通过事后比较,总有这一步比那一步的结果要好,假如重新选择,你会走这一步。可惜根本没有“假如”,只能留下“遗憾”。遗憾归遗憾,但千万别后悔,因为一件事没有成功,一定是上天另有安排,下一步或下下一件事,才是你的成功之路。“悔”只是事后的一种心理体验或经验教训的总结,实际他与已过去了的事更本无补。
插队下乡就是段经历,一段经历顺利地走过了,就是成功。全国1700万知青,当初的经历大致是相同的,但此后的发展却五花八门,有贵为“天子”者,有沦为乞讨人,而大多数人均平凡生活在世间,在各行各业默默耕耘。因此下乡对知青成长的影响也无法一概而论,对一件事的“定性”是十分困难的。
所以50年后谈下乡,最好还是别用青春“无悔”和“有悔”这样的字眼来描绘这段经历。知青下乡作为历史,要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得多,把他留给历史学家们去研究吧,而具体结论实际与我们已无甚关系。
作为当事人,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时光,而没有扔在半路上,这也才有了此后的“有幸”或“不幸”的后半生,这些有幸与不幸,固然与那段经历有关,但关系不大,更多的是看你后来人生的造化。
1970年夏延安留影
岁月如梭,人生苦短,明媚阳光也有时,严寒冬日也远去,有幸“苟延残喘”活在世间,不尽发出人生之最大感概:活着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