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在路上(张佳玮)
说到读书人,我经常提起张佳玮。
张公子不是钱钟书、翁贝托-艾科那样的神级人物,也不同于许知远、梁文道那样的文化人。在我眼中,他是一个很会读、也很会写的“普通人”。
张公子因篮球评论而出名,在虎扑NBA上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他也写艺术、写美食、写动漫、写游戏、写文学评论....甚至,关于相声和评书他也能写上几句。坦白说,看张公子的文章很难不被他的博闻强识给震住。
文笔和才气张公子自然是有的,但这种东西相对而言比较“虚”,有人喜欢有人讨厌,没有一定之规。但他的勤奋和努力却是实打实能看的到的,那一本本的阅读量做不得假,而公众号上每天坚持更新文章更是少有人能坚持的强度。
张公子是85年生人,只比我大四岁,但阅读量和知识储备却让我叹为观止,难免觉得自己所谓的喜欢读书真是还差得远呢。
张公子读的书多,但却没有什么“文人气”,写起文章来总是一派随和,字里行间满是单纯的喜爱写意。他和女友若的故事让很多人津津乐道,目前两人正美滋滋的在巴黎游学,真是羡煞我等。应该说,他真的过着我们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生活。
不过,优哉游哉的生活背后,是极度的勤奋和自律在支撑。扪心自问,我真的做不到。
《传奇在路上》是张公子散文随笔的合集,大体分来,主要有旅行和美食两部分。看看文章中的那些文章,就知道他游学巴黎这些年真的没少出门溜达。
张公子的文章有个特点,就是有点喜欢“掉书袋”。“掉书袋”这种事情吧,操作的不好就成了炫技,一脸的嘚瑟样让人很是不爽。如果运用得当的话,就让人觉得内容丰满有滋有味,张公子基本上属于后者。
他在书里聊香榭丽舍大道,没有告诉你这条大道是怎样的美丽怎样的优雅,而是告诉你这条大街是怎么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不过虽然他自己很有兴致的去探求那些典故,但绝不会劝导读者也这么做:
对一条大道,最好的欣赏方式不是崇敬或膜拜,而是悠闲地散步;为了树,为了阳光,为了宽敞的空间与街道两旁绞尽脑汁装饰橱窗的现代商业,为了黄昏时分在凯旋门后落下的暮色,为了入冬满街排开贩卖香肠、肥皂与热红酒的商铺,为了在凯旋门回头还看得见协和和广场旁的摩天轮。
为了逛街的乐趣,纯粹的,逛街的乐趣。
书中有两篇关于饮食的文章---《各地大师的吃法》和《世界上有多少种早饭的吃饭》,明面上是写美食,实质上是在展现作者是怎样的博闻强识,近乎“炫技”了。
前一篇中陆续出场的作家分别有李白、张翰、杜甫、苏轼、大仲马、金庸、巴尔扎克、果戈里、曹雪芹、张爱玲、余华、莫言、汪曾祺、鲁迅、古龙......
其实这些作家和那些作者也都不算偏门,我们未必就没看过,但张公子偏偏就有办法以“饮食”为线将那些内容都串了起来,最后还有一小段颇为味道的小结:
大师们忙着构建浩繁宏伟的世界,胸中广厦千万。明知不该在无关紧要处迟疑,不要浪费笔墨。但他们终于还是停下来,这里那里,念叨几句吃的。有些是为小说服务的,有些却可有可无。在可有可无时写几句舌尖上的感受,是为了什么呢---就是对饮食的爱。
后一篇涉及的城市有重庆、天津、北京、武汉、海南、无锡、苏州、英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土耳其、瑞士、德国、印度、日本、意大利...这不仅仅是书上看来的,大多都是张公子亲自吃过的,这就是见识的难得了。
读张公子的这些文章在某种程度上解答一个很流行的问题:读书究竟有什么用。
张公子用这些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阅读量广博的人的内心可以丰盈到什么程度。同样的风景,同样100块的门票,我们去看可能只值50块,而张公子去看却能赚回120块的票价,哈哈哈。
关于旅行,张公子在书中有一个很别致的比喻:
在旅行中,人们通常,就像19世纪巴黎的贵族对待情妇一般,因为过上了另一种有别于日常家庭的生活,于是格外慷慨,特别好奇,尤其大惊小怪,经常一惊一乍。
人们会更认真端详他乡的天空,尽管很可能,在故乡,他都没注意过天空的颜色;他乡的狗都比较可爱,尽管很可能,在故乡,他特别讨厌狗的味道;他乡的空气都那么沁人心脾,虽然家乡的空气,他也没仔细闻过;他乡的手工劣质小商品,颜色似乎都比家乡都比家乡的鲜艳些。
旅行就是这么种状态:情人眼里出西施,让人忍不住慷慨解囊。你会情不自禁地欣赏,甚至美化他乡,倘不如此,就对不住自己漫长的攒钱、酝酿、攻略和期望;就像男人不好意思觉得情妇不漂亮,不然对不起自己偷偷摸摸抠出的,用来给情妇买化妆品的日子。
而旅行的尾声?那就像是离开情妇温暖的怀抱,回归家庭,回去过日常的生活。
对照一下自己日常的经验,入木三分啊。
女朋友若想在大学毕业后去巴黎,问张公子:你也一起去吧。反正你是自由撰稿人,没有单位的牵累,再说,难道你不想去巴黎吗?
张公子说,她说这句话的时候,他想到的,是少时读到的巴尔扎克、大仲马和雨果,以及,《大航海时代》,航行时海洋上的旋律。
几年后,上海武夷路,签证官问张公子去巴黎有没有什么最初的念想。张公子是这么回答的:
我小时候读《高老头》,读《三剑客》。我想,拉斯蒂涅和大大尼昂,都是到了巴黎,才开始见过世界的。我想去看看世界。
我想,这就是读书人的模样。
张公子一再通过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尽管没有明说,读书真的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我也是从小喜欢读书,深以为然。
无言的宇宙--隐藏在24个数学公式后的故事(达纳-麦肯齐)
虽然我是个工科生,但却是个十足十的数学渣,一直都觉得数学学的好的人都是那种智商很高,非常厉害的人物。所以我一直很崇拜陶哲轩,虽然根本不明白他研究的是什么,但就是觉得很厉害啊,不明觉厉就是指的这样吧。
不过虽然数学不大好,但并不妨碍我去看一些数学方面的科普读物。看这些书不是为了钻研数学,而是想了解一下数学的发展历程,完全是出于历史方面的兴趣。
《无言的宇宙》以24个公式串起了数千年来数学历史,作者试图以说故事的方式来讲诉那些高妙的数学思想,力图通俗易懂。我相信作者已经尽可能的让文章明白晓畅了,但是,看到后半部分我还是一头雾水。
原谅我这个数学渣吧,事实证明,进入19世纪之后的数学就开始让我很头疼了。天知道四元数和傅里叶级数究竟说的是什么,我知道麦克斯韦方程组非常妙,但我真的体会不到啊!
不过在一些我们视为常识的数学领域,还是有一些我们未曾知晓的奇妙之处的,比如π。
我们都知道π是一个几何概念,但欧拉在1734年证明了这样一个公式:
有没发现这个公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这个公式汇聚了三条浩荡的数学支流:几何、算数、无穷分析,作者打趣的说道:看到这样的公式,阿基米德会目瞪口呆、刘辉会无语凝眸。他们会立即冲进书店,买下一本微积分教程来学习这一精彩绝伦的新艺术。
这本书的部分内容或许我们没法理解的那么透彻,但读完之后肯定能感受到数学本身蕴含的那种特别美感,近似于“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感觉。
看完全书之后越发羡慕那些能把数学学进去的猛人,和我们比起来,他们拥有一个别样的美丽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