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中旬,稀里糊涂,搬离住了半年的合租房。
在郑州,从管城区搬到二七区,距离并不远,可一旦一个地方住习惯了,总是有万分不舍,原先住的地方在管城区,房子后面是一座女清真寺,附近居住的回族人居多。突然想到有次跟室友开玩笑说,以前只知道郑州有个管城回族区,却不知道为什么叫管城回族区,自从咱们搬到这,终于知道为什么叫管城回族区了。两个笑点偏低的人,像是发现了惊天秘密似得,哈哈大笑。
之所以对回族有这么深的见解,还源于大学时期对一个回族室友建立的深厚革命友谊,大学刚开学那会,我们室友四个,很巧的是,有一个是回族人,姓马名晓晨,一个地地道道的周口回族人,现在提起马晓晨,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因为民族文化的差异,马晓晨每天只能吃我们食堂唯一的清真小摊--兰州牛肉拉面,开学军训加上吃不好,短短一个月,马晓晨瘦了十几斤,看着马晓晨日渐消瘦的身板,我们几个都劝她可以吃点其他家的,马晓晨偏不,当时我们觉得她很固执。依稀记得马晓晨的妈妈打电话问的最多的是,在外面别乱吃东西。后来上了民族文化专业课,对回族的了解也越来越多,慢慢了解了回族的文化信仰,才知道马晓晨的固执不是固执,那是她们的民族信仰,正如高中政治书上学的那句话: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后来马晓晨也对生活低了头,不过平常去吃饭也是小心翼翼,那会我们对马晓晨真是崇拜的不得了,只有真正的接触回族,才能真正的感受到他们的民族文化信仰。
如果说关于管城的记忆,那里有一条满是梧桐树的路顺河路,顺河路上有一家方中山胡辣汤,每天早上排队的,比超市鸡蛋打折大爷大妈哄抢的画面还壮观。每天早上七点左右,紫荆山路与城北路交叉口,有个带白帽子的大爷,推着二八大杠,车座后面载着今天的大宝贝--甑糕,一张过塑的微信二维码用一根木棍高高挑起,显示着大爷最后的倔强。看着来来往往的车水马龙,才明白了苏轼的那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四十多分钟的地铁路程,每天晃的晕头转向。应了那句起着最早的床,上着最晚的班。
搬了家,所有的东西都要慢慢熟悉,包括回家的路。周日下午搬的家,周一下班回家路上,找不到了回家的路,在地铁里徘徊的时候,看到一圈防火门,走进一看,门上的牌识:”中沃“,激动地不行,赶紧拍了点素材图。跟朋友调侃说找不到回家的路,朋友说我还是老样子,不知这句话是说我呢还是说我呢。记不清是周二还是周三了,坐在身后的同事,扭头问了我一句:白雪,带水果了没?猛地一怔,原先住在管城的时候,下班的路上总是喜欢买点水果,现在搬了住所,再也买不到喜欢吃的水果。
正如《穆斯林的葬礼》中的那句话,人生的舞台上,悲剧,喜剧,喜剧,悲剧,轮番演出,不舍昼夜,无尽无休……
愿还在为生活打拼的你,此时此刻能露出一个满是褶子的smil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