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当“内向”与“互联网”相爱

当“内向”与“互联网”相爱

作者: 左小珊 | 来源:发表于2017-10-19 18:34 被阅读0次
    当“内向”与“互联网”相爱

    1.

    先下结论,第一层阶段,苦不堪言;第二阶段,相认相知;第三阶段,相濡以沫。很不好的是,我正处于第一阶段,对互联网不断排斥—吸引,拒绝—融合,来回之间内心苦不堪言。

    当然,这只是我的感受,聪明如你一定能比我更能处理这样的矛盾,或许对你来讲这都不算事,可我不行,人人都有困惑的局,互联网就是我当下最迷惑的一局棋。

    一般内向的人喜欢待在舒适区,在自己习惯的领域走动,很少将触角延伸至让自己被动的领域。以前我也是这样的选择的,尽量让自己的生活怡然舒服,很少触碰“禁区”。但是作为一名即将离开校园的、马上要经受社会考验的、光明努力的青年!如果不做出什么改变,也太对不起自己已逝的20年光阴吧,未来也会带着嘲笑鄙夷的眼神对我唉之叹之吧。

    因此,带着对未来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自己平庸的恐惧,我郑重地选择了互联网。

    说到郑重,其实有点可笑,只是想找一个有无限可能的领域,它的辽阔能够包容我。而互联网正好以一个变化莫测的姿态出现在我的视野中。

    那时听罗胖讲《逻辑思维》,每次听完都感觉自己迭代了一点,未来世界的模样在心中渐渐清晰起来。虽然现在已经很少听了,但它最初带给我的感动和启发至今留在我的心里,那是一种对更大世界的向往,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内心澎湃和感动,世界的美以百种姿态让我敬仰,而我很想成为这份美和感动的创造者。

    或者说,是互联网的博大感染了我,它的可能性让些许封闭的我找到了出口,它让我更加敞亮,更加宽容,让我的内心明朗起来。

    2.

    最初的吸引引导我慢慢接近,时间长了认真过却发现远远不是想象中那么美好。

    互联网的丰富带来的是其他的附属品,碎片化、娱乐化、急功近利、虚张声势,它的内核浮躁而焦虑,让每个跋涉其中的人都染得一身疲惫。

    最初很不适应,微信不停嗡嗡响,订阅的专栏不停以红字标识提醒我还有课程没有看,同一时期开课的同学都面试了,打开订阅号疯狂的标题提醒我再不掌握某种工具和技能就要被淘汰了,朋友圈各种夸张的推送让我的心越发焦虑。

    说实话,以我闷+沉的性格,一般都会屏蔽不相关的群和无聊的人,手机不会时刻点开看,我喜欢我的时间完整充裕,用大块的时间做事,大块的时间玩乐。可是互联网的游戏规则不是这样的,它就要夺取你的时间,博取你的关注,赫然的标题和取悦的内容让你的时间支零破碎。

    最让我困惑的是内容,10万+,百万级公众号,流行自媒体,无一例外都在取悦大众,缺乏沉淀,只在强调输出,以更快为标准,以阅读量论天下。可是最好的情况不应该是,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吗。

    能够更加直观说明的,还有营销的套路和方式,几乎所有的新媒体讲师,无一例外,都在讲模式,套路和技巧。刚开始,还觉得挺好,也在往这方面借鉴,可是时间长了,不免有些疲惫和厌倦。套路只能借鉴不能传承,相比套路,我们不更应该研究规律吗,在趋势上先发制人?

    3.

    新媒体的快,让我原本缓慢进行的心充满焦虑和困惑,这种纠结不仅仅是职业选择方面,它的本质是“慢”与“快”之间的较量和权衡。

    急功近利是其最显著的特征,时间不等人,要赶紧追热点抢占先机,拔得头筹。成功学和鸡汤鼓舞地人心惶惶,心不断被掏空,可接下来又被空虚填补。

    明知手边有很多事情要做,可就是提不起兴趣,没有心劲,总觉得差点什么。应该是差自己一个答案吧。

    4.

    当然了,作为一名新手,这些情绪和纠结可能有点矫情,我也告诉自己,这只是接触到的第一步,有些排斥和不适应是正常的,万事都须磨合,何况给自己一个成长的时间一切都会剥开云雾见日明。

    给自己耐心和勇气让自己迈入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或许这个时候的自己有些可笑,但还是对自己说句感谢吧,有困惑有思考,在迷茫中没有停止追索,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给自己时间让自己明白。

    这个过程,其实也在和自身的局限做抗争,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局限,只不过本身封闭缓慢的性格在和互联网的互动中更加疲惫。不过这也是既定的事实,也是注定要走的路,如果这一天早晚都要来,不如提前来吧,经历过20岁的脆弱和挣扎,以后的路会更顺些吧。

    这些话写在这里,提醒自己到此为止,不要再回头看,往前走,把目光放在有建设性的事情上,迷茫不是自己停滞的理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内向”与“互联网”相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vrp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