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一年人均阅读数是64本,中国人是0.6本
跟犹太人一年人均阅读数是64本书相比,中国人除去课本之外的阅读数是0.6本。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犹太人父母就开始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并且这种阅读习惯需要通过一种仪式感来养成。
犹太人把阅读当做一件很神圣的事物,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犹太人会在圣经上面点涂上蜂蜜,让孩子舔一口,然后告诉孩子书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传达“知识甜蜜”的观念。甚至在读书之前是要洗手的,书本是纤尘不染的,而这些传统的东西被一代一代的传承,是文化,也是信仰。
每天会跟孩子们说故事时间到了,他们自动地会安静下来,不可以吃东西,不可以玩玩具,有时候是在床上,抱着孩子,手里拿着书,脚上盖着被子;有时候是在书桌边,依然是我抱着他们,手里拿着书,在一种安安静静的氛围里面,进入书本的世界。这个仪式感会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很多年后,他们会记得这样的场景,并且会传承给他们的孩子,这是文化的力量。
孩子是让你成为爸爸妈妈的老师
任何其他人给予孩子的爱都是奢爱,有则幸,没有亦不必强求。唯有父母的爱与陪伴无法比较,只能说缺一不可。因此在孩子们还没有能够独立之前,父亲和母亲都有责任在他们需要的时候,陪伴在他们的身边。因为这个时间真的太短暂,而他们建立对世界的认知最直接的来源是父母。
绘本教会我们:做更好的父母
小女孩罗拉不喜欢她的三个双胞胎哥哥,觉得他们很脏很调皮总是搞恶作剧,于是想要逃离他们,要去很远很远的非洲。于是她收拾起她心爱的玩具跟爸爸妈妈道别说她要去非洲了,可是爸爸妈妈很忙,只是说了句,别感冒了,早点回家。她觉得爸爸妈妈不理解她,于是气冲冲地跑到花园的树上哭起来。这个时候管家吉尔伯特听到哭声跑过来问,罗拉小姐,你在树上干嘛呢?罗拉说,我现在在非洲。当吉尔伯特知道罗拉是因为生哥哥的气而要逃到没有哥哥们的地方之后,他告诉罗拉:非洲有点远,我们来看看地图,是要坐船去,我们一起去好么?于是吉尔伯特带着罗拉小姐开始了一段奇妙的非洲之旅。玩得很开心,夜幕降临,他们在“非洲”看日落,罗拉开始担心她的哥哥会不会被食人鱼吃掉的时候,吉尔伯特说,可能吧,但也有可能食人鱼消化不了他们。罗拉小姐静静地说,吉尔伯特,我想回家了。吉尔伯特说,那我们回家吧,我们离家不远。故事就讲完了,罗拉开始担心她的哥哥,她的情绪排解了,吉尔伯特并没有说教式的说他们是你的哥哥,你应该关心他们呀之类的话。
像这样的书很多,比如《点》,讲述一个孩子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要求画画,孩子有情绪,只是画了一个点,作业交上去,老师只是问了一下,你画的是大海里面的一个石头么?他回答说,我只是画了一个点。然后老师让孩子在画上签署自己的姓名。几天之后,孩子发现他的画裱在了画框里并且挂在了画廊里,他很惊讶,问老师怎么回事。老师说,这就是你的作品啊,我觉得你还可以画出各种各样的点。这个孩子懵懵懂懂之后画了各种各样以“点”为元素的作品,多年以后成为了画家,有一天在他的个人画展上,有一个小朋友羡慕地说,这个画家好棒,我也要成为像他那样的人。他听到之后,给了这个小朋友一张纸和一支笔,让他画画,小朋友画了几条线条,同样的,他让他署上自己的姓名。故事就结束了。
这样的故事非常值得推荐,我们似乎都听过,觉得很好,大人对孩子的影响回归教育的本质——润如细无声。生活中,我们没有耐心去陪伴孩子,总是用大人的视野来告诉孩子你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如果这样会有什么后果,这些不仅是道德捆绑,情绪的压抑,其实也是个性的扼杀。而从这些优秀的绘本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需要“懂得”他们的大人,可以换位思考把自己想象成为此刻的孩子,给故事一个开放性的结尾,给孩子一段他们想要的陪伴、尊重、鼓励、帮助、理解。
挑选好书很重要:绘本与普通图画书的区别
国外一些优秀儿童绘本作家一辈子就做几本书,当然多产的也有,但他们大多都是终身致力于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很多作品流传世界各个国家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拿过大奖,被反复翻印。
这位妈妈所提到的图画书可能是任何一个在出版社工作半年以上的新手,一个晚上就能够在电脑前做出两本来,标准化的卡通人物形象、鲜艳却毫无质感地色彩堆砌、叙事性的故事情节充满教条式的说教结尾,
我们从这些书上看不到爱,感受不到画面传达的情感,甚至把长长一段的文字遮住,我们无法从画面上感知这一页书到底想讲什么,这样的书对孩子是没有意义的,甚至会伤害他们对事物的认知。
优秀的绘本,只要你读过就会爱不释手,他们通常喜欢化繁为简,比如大卫威斯纳的绘本《7号梦工厂》、《三只小猪》、《疯狂星期二》,一个文字都没有,画面充满想象力;比如麦克·格雷涅茨《月亮的味道》,温馨的画面,细腻的感情,动人的故事,浓浓的。
再比如日本作家宫西达也的霸王龙系列,画风硬朗大胆,故事温馨诙谐,情节常常出人意料。我们圈内的很多老师都认为,优秀的绘本是没有年龄的,9天可以读,99岁的时候也可以读。就好像《小王子》,读粉丝布全世界各个年龄层次,又有几个人能够完全读懂其中“驯服”的含义呢?
孩子的成长就是一个远离父母的过程
爸爸妈妈们不要总是在告诉孩子,你应该怎么样,如果不怎么样就会有什么后果。英国著名心理学女博士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我们要鼓励让我们的孩子远离我们,同样我们自己也要学会不要在感情上依附于孩子,用道德绑架情感,彼此身心都不自由。
这是很伤感的过程,但这也是他走向独立的开始,他一定会带着你给他讲过的那么多故事,里面有很多正能量的故事和爱的能力,让他可以更好更快的自我独立,这个感觉确又很美妙。某种程度上,阅读是一个能够帮助孩子更加心智健康地离开我们的过程。每天半小时阅读一本书,6年,我们可以为他们读2000本书,而这个知识量我相信比任何一个幼儿园老师的阅读量还大,等到他们6岁的时候,他们的世界是丰富的,他们的思想是独立的,感情是不依附于任何人的。
父母说没有时间是一个伪命题
讲一个故事一般只需要10分钟,最长也不过20分钟,就算是放在睡前,也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我要是睡前没有讲故事会睡不着,总觉得少做了一件事情,孩子也习惯拿起书本要你给他讲故事。
曾经有一个妈妈天天给孩子讲故事,后来随着孩子长大,工作变得越来越忙,连讲故事的时间都没有了,于是买了一个故事机。孩子听故事机,妈妈觉得挺好,可是孩子听了几天之后说不要听了,妈妈问她不是讲得挺好的么,怎么不喜欢啦?孩子说故事机里面没有妈妈的抱抱。
所以绘本阅读与其说是讲故事,不如说是一段任何其他人都无法取代的爱与陪伴,它是有温度的,可以触动五官和调动肢体的。有人问,绘本应该由妈妈来讲还是爸爸来讲,有区别么?同样的回答,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你只要陪伴孩子,全身心的跟孩子进入到这个美妙的故事里面,孩子感觉到阅读是快乐的,目的就达到了。
你不需要怀疑优秀书籍对孩子的影响力
很多爸爸妈妈问绘本可以给孩子带来什么?绘本阅读不是英语培训,不是上数学课,没有可具化的结果,不是一节课学会几个单词,学会了1+1等于2,但是优秀的绘本能够给孩子带来的大到丰富的世界、想象力、思辨能力、领导力、社交能力、爱和包容,小到语言表达能力,却不是通过一堂课可以产生结果的,读书是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投入。虽然不能说每一个爱好阅读的人都能够成功,但世界上但凡成功的人,他一定是爱好阅读的。
我相信每一个陪孩子读绘本的爸爸妈妈们都会有类似的经验,在突然间某一个时刻,敏感地发现孩子细微的变化特别的感动。孩子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认知世界,我们只需要做一个观察者,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认知世界的桥梁,并帮助他们从小就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一笔财富。
怎样才能传达高效的陪伴和高质的爱
很多爸爸妈妈会关心绘本阅读的技巧,有些父母问,2岁的孩子适合读什么书?有些父母问,性格孤僻的孩子适合读什么书?有些父母问,对于读书不感兴趣的孩子应该读什么书?能不能提供一份书单?
阅读确实分年龄段的,比如2岁以前的小孩读《不一样的卡梅拉》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书里面讲的场景跟孩子的生活完全没有关联,这个阶段可以多给他们看跟日常生活行为习惯有关的书,比如吃饭、睡觉、上厕所、穿衣服等;2-4岁,可以讲一些有故事情节的书了,性格塑造、爱、勇敢、坚强;4岁以后孩子开始表现出对某些类型的书籍特别感兴趣,比如男孩爱看车、飞机、宇宙,女孩爱看娃娃、动物等,会排斥其他类型的不喜欢的书,再长大一点,你会发现原来他们不喜欢的书可能又开始喜欢起来。他们无时不刻都在建立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选择、好奇,这都是很好的事情,我们只需要陪伴他们、发现他们、懂得他们并满足他们就可以了。我会给清单给有需求的父母,但是最后我都会告诉他们,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只需要做到成为一个懂孩子的大人就可以了,没有什么技巧。
ains"���Yu�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