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前几年翻拍《深夜食堂》,一碗老坛酸菜牛肉面,竟然要去饭馆里点,还一副陶醉的神情仿佛那是世间美味,也是尴尬了整个屏幕。
我以为那些编剧可以收手了,认真想想为啥日本的《深夜食堂》放到中国会水土不服。然而,并没有。前几天,无意中发现了《孤独的美食家》的台湾版,于是点开看了一下,简直就是作死版《深夜食堂》2.0版,还不如《深夜食堂》。
那么,为什么我们拍不出日本的《深夜食堂》里那种温情的美食故事呢?
是演员演的不好吗?肯定不是。
私以为,我们只顾着翻拍,从人物造型到店面设计,从背景音乐到人物神态,都要高仿日本版,但是,我们仔细想想,我们有几个饭馆是像日本那样厨师站在中间现场给你做饭的?又有几个餐厅吃饭的顾客大家互相聊天的?
不顾自己的实际,只是照搬照抄,当然会水土不服。
首先,文化不同,不要强融。
在日本,大街小巷都是《深夜食堂》中那些小店,店主很可能和食客非常熟悉。我在大阪的一家居酒屋门口买章鱼小丸子。那个餐馆非常小,没几个座位。在门脸处开了一个打包窗口,好多人都是买了章鱼小丸子后拿走。当时有个顾客吃完出门,店主送了出来,和那个顾客有说有笑聊了很久,也许是个常客吧。
大阪的小店这在中国几乎很少发生,我们甚至都不会和邻座的食客聊天,更别说店主了。这就是文化的区别之一。
《深夜食堂》剧照日本的饭店不像中国一样,注重宣传,即使没实力弄个冠名提高点知名度,也要争取上个当地小美食节目,或者得到哪个网红推荐,以此提升知名度。但在日本,好多饭店你根本不知道那是饭店。很小很小的招牌,好像特别怕别人知道一样。
进到里面,你很有可能被告知今天已经预定满了,或者是过了14点不营业了。去岚山那天,在山上走走停停耽搁了午饭时间,大概1点多到达了山脚下的饭店。很多人在等待,走到门口,一位年长的奶奶拿着一份名单,认真地在那一行中画了一下,然后告知,the last one,之后就不营业了。
岚山脚下的饭店我和老公都很不理解,因为门口还有好多人等着吃饭,但都吃不上了。日本人真是有个性,到手的钱人家都不挣吗?据我短暂的旅行时间,不好对这个断下判断,但我觉得他们还是非常坚守原则的,也不会因为顾客多就延长自己的营业时间,到休息了就休息。所以,《孤独的美食家》才会沿街寻找美食,发现好吃的后又会那么开心。
但在我们这,这一切都可以由几个app代替——大众点评,或口碑。你不是去寻找隐藏在陋巷的小餐馆,而是靠别人的评价,当然或真或假,来为你做决定。这必然少了一种探索的乐趣。当然,你也可以像五郎一样去碰运气,但是你往往会失望大于希望。
其次,吃的不同,不要强融。
我们的深夜食堂有什么?
相信随便一个人都能信手拈来:撸串啊!串啤啊!大排档啊!火锅啊!小龙虾啊!
图片来自网络我们的深夜食堂是喧闹的,是接地气的,是《人生一串》中那种边撸串边天南海北侃大山的闲适,却绝不是坐在小饭馆里和食客保持着既礼貌又客气的聊天。
我们习惯拉上三两好友,或者加班后的深夜独自一人点上一杯啤酒,来几串肉筋、小腰,再来点烤韭菜、烤猪蹄,或者来上一份麻辣小龙虾,让辛辣的味觉刺激让自己暂时忘记生活的不容易,在侃大山和撸串中快意人生。
所以,我们的《深夜食堂》必然不是安静的,《孤独的美食家》也必然不是吃得那么雅致的。我们喜欢苍蝇馆子,喜欢大排档,喜欢路边摊。这一切都是接地气式的,唯独与日剧中那种安静的日常无关。
所以,当我看到《人生一串》,心里才会惊呼:嗯,这才是我们自己的深夜食堂。
《人生一串》剧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