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宝、元宝和重宝
“通宝”’是中国自唐至清末铜币的一种名称,唐高祖武德四年,铸造开元通宝。开元意思为开创新纪元,以后历代沿用,并常在“通宝”二字前冠以年号、朝代或国名。从唐朝起,钱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了,而改称宝。如“大唐通宝",“唐国通宝”、“太平通宝”、“永乐通宝”、“康熙通宝”等等。货币称宝是有其社会意义的,这就是货币的威力增大了。
专家总结了历代钱币中钱文称为通宝的有“宋元、太平、天禧、皇宋、至和、嘉佑、治平、熙宁、元丰、元佑、元符、建国、圣宋、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靖康”等等。
“元宝”这一名称最早是用于唐肃宗时史思明在洛阳铸的"得壹元宝"和“顺天元宝”。顺天元宝是由得壹元宝改制的。这两种钱可以说是一种占领货币。大历年间曾铸有大历元宝,制作不精。当时钱价很低,铜价却很高。因此官铸也不精良。以后还有天福元宝、淳化元宝、圣宋元宝、宣和元宝、靖康元宝等。
“重宝” 也是铜币的一种名称,这一名称最早是用于唐乾元元年铸的“乾元重宝”。乾元钱法定有两种:一种是乾元重宝当十钱;另一种是当五十的乾元重宝,这种钱的背面的外廓是双圈,所以称为重轮乾元钱。乾元重宝流传下来的很多,特别是小平钱,仅次于开元钱。朝鲜曾铸造乾元重宝,背面有“东国”二字,这是朝鲜最早的钱币。乾元钱有光背,有背面穿下俯或飞鸟或云朵,也有云朵在穿上的。以后有南汉“钱亨重宝”,北宋“庆历重宝”,“崇宁重宝”,清“咸丰重宝”、“光绪重宝”等等。
记忆法则:
1、元宝当千为最大货币,
2、通宝为最小货币,一个当千的可以换一千个一文通宝钱。
3、重宝是当十以上至当百以下的为重宝。
铸母、雕母和样钱对比二、铸母、雕母和样钱
“样钱”作为钱币学的专用词,即钱币的样板、样本等,用于中国古钱币时包括多种含义和组词,如钱样、试样、部颁样钱、呈样、大样、小样等等。铸造新版钱币,须先铸一批试验性质的钱币—“样钱”,供上级机关审核,从**到地方钱局都有这个程序。如铸币工厂要对配料、工艺、成本等情况作测试,同时向主管部门报告铸币工作进度及接受钱币质量审定等因素,都须先试铸“样钱”。晚清至民国,收藏家对清代样钱还不太重视,解放以后一些钱谱也很少提到样钱。时至今日,雕母、母钱寥若星辰,样钱以其稀少、样大和做工工整、细致等因素,越来越为钱币爱好者所关注。样钱的质地、存世量介乎于母钱和普通流通钱之间,但其价格是远高于普通钱而接近于母钱的。
“雕母”的制作非常精良,质地选用上等铜料。在《皇朝文献通考·钱币考》一书中写到,各省铸钱均须“例由户局先铸祖钱、母钱及制钱各一文,颁发各省,令照式鼓铸之”。鲍康的《大钱图录》一书中记载,雕母“其穿孔非钱局人不能凿”。雕母的钱文非常精美,用手雕刻而成,文字细瘦高挺;字口深峻;笔画刚劲、有力;地章光洁,全身无铸造痕迹。穿孔大都是雕凿之后再锉光而成。雕母在铸钱过程中起规定钱式的作用,并在翻铸母钱时用于印模。雕母钱比同版流通的钱更大、更重,存世量非常稀少。
“铸母”是用雕母翻铸的母钱。一般通称“母钱”。系由雕母直接翻砂浇铸以供成批造钱用的母钱。铸母虽稍逊于雕母,然其质地、品相依旧异常精美。铸母是铸制钱币时的模币,又称母钱,制造的数量极少,在古钱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均不逊于有些孤品和稀品。近年来有些不法分子,受暴利的驱使,制造假铸母钱币,鱼目混珠,坑人敛钱。如何辨识铸母?主要抓住其特征。一是铸母的材质,较子钱精良。清代之前一般采用白铜铸制,清代则通常以白铜或精黄铜铸造,也有少量用铜铅合金或精良红铜铸制的;二是铸母的形制规范完整,字口清晰深峻,绝无笔划粘连、断缺和模糊现象,并有拔模的斜度。穿口内外和周廓边际整修光洁,地张平整;三是钱体直径和厚度,均大于和厚于同版的子钱。若不同时具备上述三个铸母的主要特征,就不可认定其是铸母。这是识别铸母真伪的简便方法。
记忆法则:
1、按照古玩市场的价值(收藏价值、历史研究价值)来看:铸母>雕母>样钱
2、按照古玩市场的存有来看:铸母<雕母<样钱
三、流通币和纪念币的区别
很多藏友都在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流通币是指正在流通的货币。这是原本意义上的硬币,发行的目的是为了"流通"。主权发行机构按面值投放市场,交换中按…………(略)
如果想了解下面的内容欢迎联系本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