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异地相处的孩子与父母存在沟通问题

异地相处的孩子与父母存在沟通问题

作者: 80403205282e | 来源:发表于2019-03-27 07:43 被阅读0次

    他昨天和腾讯的一位编辑在聊留守儿童与父母沟通的话题,以下是部分整理的要点:

    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沟通肯定存在着一些问题,那这些问题也有一些原因,这里单纯从孩子和父母的角度出发,暂时不讨论社会、学校等因素。

    1.物理空间。物理上的阻断是最直接的原因,没有在一起,很多事情都无法了解和沟通。

    2.时间不同步。由于相处异地,学生上课、父母上班,特别有的父母是流水线作业,有夜班的,协调到一个时间段也是有障碍的,及时在周末。

    3.聊天的内容、话题以及聊天的技巧。孩子有意愿和孩子交流,但聊天内容无非就是孩子吃的什么,学的怎么样,成绩怎么样,有没有写作业之类的。很少能够关注到孩子们自身关心的话题,家长也没有能力或者方法获得一些沟通的技巧,既不了解,也不知道方法,那沟通就困难了。

    4.沟通频率与形式。每一个家长的表达方式不太一样,家里的情况也不太一样,有的可能是用电话,有的可能用微信视频。其实,有很多留守儿童家里时用电话沟通的,祖父辈不太会用智能机,还有的家长不愿买智能机,担心孩子玩手机。还有就是沟通频率,能够做到每周一次就已经很不错了。

    5.沟通意愿。孩子与父母的情感基础不深,加上聊天内容也不敢兴趣,甚至有点害怕,当然就不太愿意聊,甚至抵触,在没有意愿的情况下再做尝试可能会适得其反。

    6.多元信息的匮乏。通过电话,哪怕是微信沟通都只能够传递部分的信息,基本是单纯的言语沟通,没有办法传递更多的内容,比如说肢体上的接触,细微的语气,或者是一些悄悄话。

    针对沟通问题,也罗列了一些可能的原因,也可以尝试从下面的方向去改善。

    第1个是最为关键的,改变聊天的主题和内容,寻找成绩之外的话题,例如各自的生活故事,父母在城市的所见所闻,如果加上视频、照片更好了。当然需要从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中深入。

    第2个是保持一定的频率,足够的频率让彼此有一种熟悉和自然,而不至于陌生,频率高了,彼此了解的内容也会适当增加。

    第3个是与老师沟通,同老师沟通,并不是说要问老师孩子的成绩,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这当然要问。但是更多的是问一问孩子在学校的细节表现,比如说同学呀关系,学校的生活,学校最近的活动等等,因为有了这些信息,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就会有话题可聊了。

    第4个是珍惜相处的时间,父母一般每年都会有一次相处的时间,比如说过年,那比较糟糕的情况是几年才见一次,无论如何一定要珍惜相处的这段时间,除了物质的提供之外,还应该更多了解孩子的一些情况,比如说孩子看的电视、玩的游戏、接触的朋友和他所关心的话题,这些内容都需要在相处的时间段做更多的关注和了解。

    第5个是让父母从说到听,无论是说话的技巧还是通过改变沟通的主题和内容,尽量让父母从说变成听,让孩子有意愿表达自己,愿意和父母分享自己的点点滴滴。

    第6个是关注孩子年龄段的一些周边信息,无论是关注的明星,还是某款游戏,最多的可能还是电视剧,对于很多留守儿童,看电视可能是他们较通常的方式。这些内容可以从老师那里获得,也可以从网上获得,老师那里就不说了,那在网上的话,我们可以关注适合孩子年龄段的新闻、儿童的节目。

    其实,很多的方法好像是很正确的,或者看起来、听起来还是挺好的,但在留守儿童和父母这里实践起来效果不是那么好,那有哪些内容可以改善呢?

    第一,将自己的精力再分配,留守儿童的父母无论是精神压力和生活压力确实很大,给他们的选择也没有想象那么多,所以只能选择精力再分配,玩抖音、网上打麻将的时间段,适当抽出一点来真正关注孩子。

    第二,了解爱的表达方式很多,不仅仅是钱,没法提供足够的物质,寻求其他表达方式。

    第三,让自己在孩子身上磨炼耐心,不管是在沟通,还是回家相处的时候,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才能够去和孩子做更好的交流,两代人的沟通方式、关注内容、文化环境肯定是有差异的,如果没有足够耐心就没有办法走近孩子的世界。

    第四,尊重孩子,这个其实非常困难,尊重的前提是了解和认识,了解认识是需要花时间、想方法才能得到的。

    第五,父母本身是否有意愿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了解孩子、认识孩子,去理解孩子,去尊重孩子,并不是每位家长都是称职的家长。

    第六,观念上的改变,这是最最难的部分,相对而言,留守儿童的家长在观念转变是非常困难的,会受限于自身的环境和认知情况。

    “3,2,1,停!”你对这个话题有什么想法和观点?

    特别感谢 | 图片来源:Pexels

    注:

    1)为什么在文章里经常会看到“3,2,1,停!”的字眼?原因:提醒你在看他的内容,要想你自己的事情,那是一个启动你思考的信号,可以点击此处查看具体分析。

    2)为什么文中会频繁出现“他”,这个“他”即作者自己,用“他”是为了尽量较少自我陈述,站在第三人称的视角写文字,以此提醒自己尽可能客观一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异地相处的孩子与父母存在沟通问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wca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