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没想到,今天的上午的活动是如此让我回味无穷,我的心在多伦路上飘逸,恍惚在我的少年、我的青年,我的中年和我的暮年。
早晨,我按照活动活动报名的预约,第一个来到了集合点,几乎没有同游人的身影,我只好先在这条熟悉的街上漫走,看到女孩子手里拿着资料,在光顾这一个个历史建筑,而且在资料上写着什么,我也没在意,由于集合点是在三条马路的交叉点,对从未来过的人,有点难找,所以活动比原先计划晚了一点。
时间到了,由一个白领俱乐部组织的文化之旅就这么起航了,一个长长的开场白,原来这次主旨活动不是观光,而是现场的一次演讲比赛活动,只不过演讲的内容与多伦路文化街上的人物、名人有点关联,而选在这里了,真是一个好创意,把一个室内剧搬到室外,成为情景剧了,连我这个喜欢独步孤走的人也被自然地融入进去了。
主旨活动活动的主题很吸引我,就是一个字,“品”。在这个老街上,用品字来所看所思所想这是太契合了,看来一个由大部分青年人组成的俱乐部里有高人在,还真富有创意。
召集人是一个很活络的上海80后人,名叫朱亦雷,据他说从小就在多伦路一带长大,像数落家珍般简单介绍了附近的重要人文景观和足球文化,先要大家猜两个与多伦路有关的电影,引出附近黄渡路上的《永不消失的电波》中的中共地下党李白的故事,接着就讲了那个不远处的原日本陆战队的军营建筑,讲的引人入深,继而讲到《八佰》的电影,由于讲的生曲动人,妙语连珠,勾起大家对这条文化街的浓浓兴趣然后是专业人做专业的事,我刚才见到的那位姑娘闪亮登台了,她叫李莹,是代替原先出场的她的朋友来现场讲解多伦路上的主要历史建筑。
于是我们就首先品起多伦路上的历史建筑。她顺着召集人的介绍,先对江湾路1号的旧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1924年所建,中间是一个大操场,四周是办公室肯仓库,整个建筑特别牢固,易守难攻。
第二个建筑是孔祥熙旧居,多伦路250号,1924年建,曾经是“孔公馆”,呈伊斯兰和西班牙的建筑风格,阿拉伯雕刻装饰和工艺以及 ,在上海建筑中是独特无一。
第三个建筑是多伦路215号,典型的西班牙花园住宅,1924年建造。也是广东人李观森和夫人陈淑芳共同策划的,白墙、黑色铸铁几何形栏杆、 弧形的二层露台、门廊和塔楼底层设简化的罗马多立克柱式。 东南入口处设屋顶设设三角形山墙 ,西南角建八角尖塔楼。整个建筑都用木窗。整幢别墅分洋楼和花园,中央有喷水池,中间立柱上安放了托盘,托盘上是大理石雕刻的金鱼和小孩。
多伦路210号是白公馆和汤公馆,由于门口大门锁闭,外面看不出究竟,据说这两幢楼最早是广东李氏兄弟俩20世纪20年代建的,两侧的拱形大理石壁龛显露出典型的巴洛克风格。紧挨着的是多伦路208号,广东人陈仲虒所建外观是文艺复兴样式,西立面主入口由四根简化的爱奥尼式柱子支撑,二层露台呈几何化特征。北立面窗型围以古典式窗饰,北入中门头带有层层叠涩恶砖砌拱劵,受罗马建筑影响。
看了一阵老建筑外,视觉有点疲劳了,于是开始了第二品,品味人生。背景是多伦路145号的1929年建造的多廊式独立的东南亚殖民地风格的建筑,格外典雅,于是第一次的脱稿演讲比赛开始了,记得那位叫李兵的帅小伙演讲,题目是“理解和被理解”,他是自提自答式的完成了很短的演讲,比较有趣的是,他还没有谈恋爱,但把恋爱中的理解分析的非常透彻,让我忍俊不禁。接着就换到对面永安里的外墙下,墙面选了有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浮雕做背景,进行即席演讲比赛,先后有三位年轻会员自告奋勇上来,根据命题,自我发挥,什么语文的来历,职业坚守和跳槽,如何面对669的劳累工作等,大概就是这些索然无味的话题,而演讲者却兴趣盎然,讲的还会超时。
在介绍多伦路电影馆时,又做了一个具有老上海文化的有稿演讲比赛,这可是一个品咖啡的演讲,喜欢咖啡,这是上海人的重要生活习惯,旧上海到咖啡馆要衣着得体,确有其事,不像现在,咖啡店无处不在,消费也是大众化,成为一种生活样式了,不仅是年轻人上班前手携咖啡杯上班,中年人、老年人爱喝咖啡者也不再少数。
又回到了品味老建筑了,“老电影咖啡馆”,多伦路123号,这是银灰色的上海石库门牌楼, 现在主要是咖啡吧为主,除此外主要做了一些怀旧布置,老电影、老唱片、 以及那些上海人熟悉的月历和香烟广告。然后所看到的就是鸿德堂,多伦路59号,这是1928年由美国长老会资助与中国信徒捐款建造的基督教堂,建筑外观基本是中国传统的殿宇风格,估计在上海是举世无双。挨着的是多伦路最高楼,多伦路119号,此钟楼取名来自鲁迅的《朝花夕拾》,夕拾钟楼,大钟悬挂在楼顶上,底层安放了英国传教士窦乐安的铜像。
在多伦路的不长的文化街有两个著名的里弄,一是永安里,是永安公司为员工建造的里弄,前半部分是1925年建,后半部分1945年建属于新式里弄,局部带有古典式装饰,其中永安里44号,周恩来在这里的一个秘密地点。二是景云里,多伦路135弄,鲁迅和另19位名人先后住在这里,有他们的真实足迹。其实景云里原址是橫浜路35弄,位于多伦路135弄背后。
当精神生活满足后,肚子也就饿了,自然难得到多伦路来,就在附近品味美食了,我也因为家里有事提前早退了。错过了精彩的演讲评选颁奖和闭幕式。
品味上海历史老建筑,品味在上海的人生意义,是这次活动的的点睛之笔,无论你是穿梭于新旧上海的历史文化,还是倾听每个演讲者的人生感悟,都会激荡着你内心深处最柔软的东西,我也不例外,沐浴着秋日的阳光,一幕幕往事记上心头,心中充满着温暖,我要把这种温暖分享给我的亲人和朋友。
多伦路活动降下了帷幕,但对参加活动的所有人来说,一定会有机会独自或带着朋友一起再来的。说不定我们会在这里或者上海其他众多的历史文化街上偶遇。
苏南
2020年11月1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