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张爱玲之弟: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穷孩子,让我们深思什么才 是最

张爱玲之弟: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穷孩子,让我们深思什么才 是最

作者: 二胎妈妈一帆 | 来源:发表于2018-03-27 10:29 被阅读0次

     张爱玲之弟: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穷孩子,让我们深思什么才    是最好的教育

    我是张爱玲迷,她的全集早就看了几遍,最近把她的散文和传记拿出来看,没想到又有意外的收获——从她文章的只言片语中拼凑出弟弟的形象,一个生于富贵而死于贫困的悲剧人物,他的人生经历让人唏嘘不已,并忍不住发问:到底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

    张子静,张爱玲的弟弟。他是一个既幸运又不幸的人,含着金钥匙出生,却又穷到骨子里。享受着世人难以企及的荣华富贵,却连最起码的亲情和爱情都消受不起。

    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物质上的富养,和精神上的穷养,以及这两者发生化学反应后的悲剧。

    他出生名门

    外曾祖父:李鸿章,这么牛逼的人物不用多介绍了。

    祖父:张佩伦。是清末同光“清流派”的中坚人物,官至侍讲,署左副都御史。

    到了1921张子静出生那一年,中国社会正发生着巨变,张家也在走下坡路。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声名显赫的先人攒下的财富是惊人的。张子静生于这样的钟鸣鼎食之间,注定了他一生锦衣玉食,他人生的起点,是99%的普通人终其一生也无法追赶的终点。

    他外表俊俏

    张爱玲在散文《弟弟》中写到

    “ 

    我弟弟生得很美丽我一点也不。从小我们家里谁都惋惜着,因为那样的小嘴、大眼睛、长睫毛,生在男孩子的脸上,简直是白糟蹋了。

    长辈就爱问他:“你把眼睫毛借给我好不好?明天就还你。”然而他总是一口回绝了。

    张子静晚年,浓眉大眼依稀可见

    他性格温和

    张子静和张爱玲不仅在长相上差异较大,性格也完全不同。关于这点,他在《我的姐姐张爱玲》中曾写道:"姐姐在相貌上长得较像父亲:眼睛细小,长身玉立。我则较像母亲:浓眉大眼,身材中等。不过在性格上又反过来:我遗传了父亲的与世无争,近于懦弱,姐姐则遗传了母亲湖南女子的刚烈,十分强悍。"

    张爱玲在文学作品中倾向于把他描述成“脓包”弟弟,说他性格懦弱无能。其实,童年的张子静,相较于姐姐的刚烈,是比较讨喜的,也更符合大人眼中的“好孩子”形象。

    出生名门+外表俊俏+性格温和,我想象中张子静的人生轨迹应该是吴尊这样的。

    结果呢?

    他身前在上海乡下(现在的浦东)的一所中学教书。

    终生未娶,没有爱人,没有子女。

    后母留下的遗产--14平米的房子,成了他最后的栖身之处。

    他一生没有一位可以交心的至亲,生命最后半年,每天都不敢关门,担心自己死了没人发现。

    可以说,无论是在事业上,还是感情上,张子静都全面失败了。他的人生起点很高,但起点就是最高点,之后一直在走下坡路。这个幸运儿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显赫的家世成了无形的重压

    压的人成了软骨病

    有李鸿章、张佩纶这样的先人,出身在如此显赫的门第,张家的后人是很难做的。前任栽树,后人乘凉,祖上的余荫让后人得以享受荣华富贵。但,要想再光宗耀祖、逾越先人,也就难了。

    于是,显赫的过去反倒成了无形的重压,让后人感到难有作为。更何况,当时的时局也让张家后人无法有所作为。

    从张子静的父亲开始,张家上上下下似乎都是一半生活在现在,一半生活在过去,张口闭口都是“我们老太爷”、“相府老太太”,只有追忆昔日那些最繁华得意的时候,才能让他们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生活在祖先的阴影之下,张子静和父亲都成了典型的“遗少”。对他们来说,活着的意义就是变着花样的享乐,以此来填补生命的空白。其实,这何尝不是一种空虚和绝望:无论自己如何努力,也不可能赶上祖辈的功绩,又不屑于自降身段,换条新的道路从头开始,不是我们这种家庭的人应该干的事儿!

    相比之下,张爱玲和母亲的人生观则要正的多。她们都勇敢地脱掉了家世这个沉重的盔甲,走上了职业女性的道路,在张爱玲成名后,甚至一度对于自己的家庭背景讳莫如深。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正是张家母女这种刚烈的性格,让她们的人生轨迹变得不一样。敢于打破身世赋予自己的重压,重新开始,这需要勇气,而这正是漂亮的弟弟张子静缺乏的。

    读了张家姐弟的经历,我不禁深思:如果孩子无法超越父辈,做父母的到底该怎么看待和接受孩子的平庸?如何才能让孩子不受父辈的禁锢,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关系糟糕的父母、母爱的缺失

    让他丧失了最基本的安全感

    张爱玲和张子静的父母,一个是张御史家的少爷,一个是黄军门的小姐,结婚时是一对人人称羡的金童玉女。

    但是,好景不长。婚后没几年,父亲和自己的二哥分家以后,掌握了家里的财政大权,开始花天酒地、胡作非为,嫖妓、养姨太太、赌钱、吸大烟,一步步堕落下去。

    而母亲则是典型的新派女性,对男女不平等的现状深恶痛绝,对于丈夫的当然是绝不容忍的,于是两人开始有了矛盾和争吵。

    每次父母吵架,总有佣人过来把张家姐弟拉出去,叫他们乖一点。而他们却早是被吓慌了,提心吊胆地在阳台上骑脚踏车,静静地不敢出声。

    父母相爱,才是对孩子最大的富养。张家姐弟,虽然锦衣玉食,可面对一个父母无爱的不幸的婚姻,他们早早就领略到了无奈和痛苦。

    尔后,母亲出国留学,回国后又与父亲离婚,张家姐弟是彻底失去母爱了。

    这其中,张子静又比姐姐更不幸。由于母亲担心张家人重男轻女,不管张爱玲的教育,所以将她送进了学习念书,平时也对女儿略有关照。而对张子静呢,心想就一个儿子,当父亲的不可能不管吧,于是就几乎没有过问。谁承想,当父亲的心思都用来养女人和吸大烟了,还真没把儿子放在心上!

    于是,张子静悲剧了。他彻底沦落成了夹缝中的孩子,爹不管,娘不爱。

    后来,张爱玲和父亲彻底闹翻,逃出了张家,投奔了母亲。张子静知道了,某天下午,抱着篮球,也到了母亲家,表示希望和姐姐一起生活。谁知,极度理智的母亲只说了一句话:

    “我的收入只能负担一个人的教育经费,而你姐姐已经占了这个名额”

    张爱玲哭了,张子静也哭了。尔后,这个扑闪着长睫毛的男孩离开了母亲家。

                                                                             张爱玲手绘插画

    喜怒无常的父亲

    让孩子缺乏的不仅是信任

    和母亲离婚后,父亲的日子并不好过。戏大烟,逛妓院,赌博,在他的挥霍下,家里的日子变得捉襟见肘,昔日的张家早也只剩下一副空架子。

    生活中的不如意让父亲的情绪变得特别暴躁,而最直接的受害者又是张子静——张爱玲在学校念书,平时住校,而张子静是在家接受私塾教育。

    张爱玲在散文《弟弟》中写过一件事,读来令人心酸。

    “ 

    为了一点小事,我父亲打了他一个嘴巴子。我大大地一震,把饭碗挡住了脸,眼泪往下直淌。我后母笑了起来道:“咦,你哭什么?又不是说你!你瞧,他没哭,你倒哭了!

    ”我丢下了碗冲到隔壁的浴室里去,闩上了门,无声地抽噎着,我立在镜子前面,看我自己的掣动的脸,看着眼泪滔涵流下来,像电影里的特写。我咬着牙说:“我要报仇。有一天我要报仇。”

    浴室的玻璃窗临着阳台,啪的一声,一只皮球蹦到玻璃上,又弹回去了。我弟弟在阳台上踢球。他已经忘了那回事了。这一类的事,他是惯了的。我没有再哭,只感到一阵寒冷的悲哀。

    性格温和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在父亲这种封建家长的专制下,张子静不敢反抗,也没有想过要反抗。命运给了他什么,他就默默承受什么。但从此,安全感、父爱、母爱,统统都成了他人生的奢侈品。

    姐弟之间的对比

    让手足情淡漠至极

    在童年时期,张爱玲对弟弟其实是有怨念的。

    弟弟出生后,封建家庭的重男轻女现象不可避免地困扰着张爱玲。其实父母倒还没有对姐弟俩有明显的区别对待,可佣人的趋炎附势就足以让人难以忍受。照顾弟弟的保姆,觉得自己带的是男孩,而在张爱玲的保姆面前趾高气扬,还阴阳怪气地向张爱玲表示:以后家产都是弟弟的,你早晚要嫁出这个家的。

    张爱玲是个敏感又尖锐的小女孩,在佣人那里受了气,心里忿忿不平,下决心一定要在其他方面超越弟弟。

    于是张子静的悲剧又来了。张爱玲的天资明显在弟弟之上,一旦她有了要超越之心,就开始全方面碾压张子静。绘画、书法、国文、写作,张爱玲样样都比弟弟强,弟弟悲催的又开始生活在姐姐的阴影之下。

    后来,张爱玲到学校念书,张子静则在家接受私塾教育,俩人的学识、见解,甚至价值观都越走越远。姐姐开始走向文坛,名利双收,弟弟则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成了一个标准的遗少。道不同不相为谋,姐弟情不可避免地也越来越淡漠。

    张爱玲出名以后,张子静和几个朋友合办了一份杂志,取名《飘》。在朋友的怂恿下,张子静硬着头皮向姐姐约稿,想要借此打开局面,谁知却被一口回绝:“你们办的这种不出名的刊物,我不能给你们写稿,败坏自己的名誉。”

    甚至1995年张爱玲在美国去世时,遗嘱里面把全部的财产给了友人宋淇夫妇,完全没有提及自己的弟弟。关于张爱玲的遗产金额,争议颇大,有人说只有20多万港币,也有人说有30多万美元,但无论如何,这笔钱对穷困潦倒的张子静来说是非常有用的。

    或许是对父亲、弟弟这种封建遗少花天酒地的生活感到极度反感和绝望,张爱玲的遗嘱里只字未提弟弟。

    张爱玲和张子静童年

    内心贫瘠的人

    难以拥有亲密的关系

    张子静终身未娶。

    其实这也不能全怪他,早年父亲光顾着自己吸大烟,家底都被自己败光了。儿子娶媳妇的话势必要花一大笔钱,那怎么办呢?父亲的策略是:装傻,压根不过问这件事,就这样儿子的婚事就被耽误下来了。

    父亲不过问,自己也就不敢有主意。哀其不幸,怒起不争,张子静这个懦弱的性格也真是让人着急。

    后来,张子静到了中央银行扬州分行工作,待遇还不错,足够自食其力还有节余,但张子静染上了赌博的恶习,不但搭进了钞票,还搭进了身体。

    尽管张子静身上也有很多封建遗少的恶习,但我对他的感觉是可怜多于可恨,他自小姥姥不疼舅舅不爱,自然不知道理想为何物,一个没有理想的人,势必随波逐流 ——我凭什么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呢?

    缺少家庭亲情的滋养,结果是内心的空虚和贫瘠,他也不像姐姐一样有文学才情作为感情寄托。

    到了1988年,张爱玲在美国。张子静辗转联系上姐姐,写了一封信,说他有了个女朋友,准备结婚,但没有钱买房子。张爱玲在回信里说:“没有能力帮你的忙,是真觉得惭愧。”她又说,“其实我也勉强够用”。

    张子静的感情经历我们不得而知,但我认为他终身未娶的原因不应该仅仅是缺钱。即便家道中落,但在当时他起码有份稳定的工作:先是银行职员,后是中学教师,不至于穷到娶不起媳妇。

    他的终身未娶,我的理解更多是因为:爱无能。

    自小缺乏家庭的温暖,他的一生都没有学会什么是爱,没有体会过被人关爱的滋味,也不知道怎么去爱别人。

    到底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

    什么才是真正的富养?

    一个名门之后,人生的结局却这样潦草收场,让人唏嘘不已。

    到底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我想起港片《可爱的你》里面杨千桦演绎的吕校长,她说,真正的教育,是用生命影响生命。

    张子静的一生,有物质上的极大满足,有美的陶冶和浸泡,也有优秀的私塾老师对他进行教导。他学会了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但是,父爱和母爱的缺乏,却描黑了整个生命的底色。

    我认为,真正的富养,绝对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养,而应该是精神上的富养,心灵上的滋养。

    用爱心去滋养他,用人生态度去影响他,用生命去陪伴他。

    我想,这大概就是最好的教育,就是真正的富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张爱玲之弟: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穷孩子,让我们深思什么才 是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wej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