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偶见一友在微信中表达一观点:时常以傲慢视人的大都是源自自卑的防御,防止自己受到自以为是的伤害,或者彰显自以为的尊贵。
又引当今心理大家杨风池的每日一悟:街上有许多无意识地驼背行走的人,他们不知道自己身上的许多症状就与驼背有关。
沉思良久,突然有了一种想聊聊傲慢的念头。
何为傲慢?
汉语体系中,骄傲一般是联用的。字典中云:“骄”指马背拱起,不让陌生人骑。“傲” 有“抬高”、“抬升”的意思,指昂首抬头的样子,引申指居高临下的态度。‘骄’与‘傲’的含义也多被作相近或相同的理解。
按照佛教解释,‘骄’与‘傲’则有不同:‘骄’是不经过‘自他对比’而自行产生的,‘傲’则是需要通过‘自他对比’才能产生的。所以,在佛教体系中,‘骄’与‘傲’是两个不同心所法。‘傲’又被称为‘慢’,合称傲慢。意指通过‘对比自他’而产生的一种洋洋自得的心理状态。并且认为傲慢的心理,只有证悟的圣者才能断除,普通人是无法消除的,只能尽力遏止它的现起。
现代人对傲慢的理解,又受到辩证统一理论的影响,认为应从‘心理’与‘行为’两个角度来切入,即傲慢首先是指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心理状态。其次是指通过态度、表情、举止表现出来的看不起他人和不尊重他人的行为。
可见,在不同理论体系中,傲慢的内涵与外延以及定义的角度和方法是有所差别的。在展开具体讨论之前,对此进行一下梳理与界别是有必要的。
人为什么为产生傲慢?大体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渴望伟大。
近代有名叫弗洛伊德者,德国籍犹太人也,要说犹太人也真是天作神物,聪明的一塌糊涂。有人说整个世界的近代历史,被三个犹太人占据大半,一者爱因斯坦,二者马克思,三者弗洛伊德也。这话虽有点过分,但似乎也有着相当的道理。正是这三个犹太人在不同领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有力推动了现代科学与文化的发展。不扯远了,话拉回来,再说说这个弗洛伊德,这个人是个精神科医生,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凭着卓越无比的聪明脑袋,硬是琢磨出一整套心理学理论,叫做——精神分析。据说初到美国演讲时,连当时的心理学大家都被惊的直呼——后生可畏。按照他的说法,人类的原始动机无非两种——渴望伟大和性。两者存在于人的潜意识中,推动着人的各种动机的产生,在不知不觉中支配着人的意识活动。
什么是伟大?含义有三:1崇高和卓越。2超常和令人钦佩敬仰。3雄伟和宏大。
这里面的几个关键词:崇高、卓越、超常、雄伟、宏大、钦佩与敬仰。都隐含着一个量的规定性,即在品德、能力、形象等各方面,都必须有‘是否超常’比较和衡量。崇高是超常,卓越是超常,雄伟是超常,受到钦佩与敬仰是因为超常。只有超常了,才能伟大;超常的量度越大,就越伟大。这其实可以很好的说明人们在渴望伟大的本能驱使下,到底是在追求一些什么东西。
渴望伟大作为原始动机,一般不会成为傲慢产生的直接动机。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当一个人认为傲慢可以直接证明自己的伟大,或者认为傲慢是伟大者必备特征的时候。原始动机就变成导致傲慢的直接动机了。
更多的时候,渴望伟大只是作为最深层的原初动机,推动着人们去寻找理由,证明自己的卓越(注意:卓越不是傲慢)。直到有了‘高人一等’的感觉之后,傲慢才可能产生。
但不管从哪种情况看,对伟大的渴望,都必定是傲慢产生的原始动力。
二、防御需要。
傲慢的产生及发展,一般包括比较、评判、生成三个阶段。
与人相遇,常于第一时间,对双方的力量强弱、相貌美丑、优势大小、位置高低、财富多少、才华差距等问题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对双方状态作出优劣高低的评判。如在人之上,则生悦,如在人之下,则生忧。
评判之后,如果是‘人不如已’,会因‘感觉优越’而生傲慢。如果是‘已不如人’,则可因防御需要而生傲慢。
什么是防御?在心理学中,防御指无意识的保护反应。防御有两个要素,一是无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二是实现自我保护,避免使自己陷入不利的局面。
由防御而生的傲慢,在形式上可以是多种多样。
首先是‘装’!装着强大、装着有学问、装着很富有。。。。最重要的是——装着比他人强!从本质上 讲,‘装’!就是企图以虚假的事实使自己不落入劣势,进而谋取优势,并获得相应的心理体验。装是一种具有防御意味的本能反应。但‘装’必定是假的,‘执假而装’的过程会很痛苦。不过不用担心,这不会成为问题,因为意识出于保护自我的需要,先天就具有一种‘变假为真’或‘化假为真’的能力,或者叫倾向性。在这种本能作用之下,就会对现实进行改造,产生‘你虽然很厉害,但没什么了不起,我也不比你差’的心态。这样的想法一出来,内心立马就会平衡了许多,并把‘不比人差’或‘自比他高’做为‘真正的事实’确定下来。这就是佛家所讲的——卑慢。
其次,更多的防御是在潜意识的层面中进行的。潜意识中的防御需要,多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直接推动意识产生‘高于他人’的错误结论,进而滋生一系列的傲慢。且在多数情况下,人们对这种认知错误是不能自知的。
再看看佛家对几种慢心的分析:
「於等谓胜,於胜谓等」,意思是对跟自己水平一样的,而自认为超过他很多,把水平比自己高很多的,看成跟自己差不多而已。这叫过慢。
「於他胜中,谓己更胜」。意思是把比自己高很多的人,看成不如已,这叫慢过慢。
「未得之法,自谓己得」。意思是没有证悟,而自认已证果;一知半解,却认为全都知道了。在待人处事上,妄想别人都按自己的意思做,对自己崇仰敬奉。这叫增上慢。
不难看出,正是为了免居劣势,才产生了对自己的种种‘拔高’。这种拔高,显然有防御的意味在其中。其实,在傲慢产生的背景中,大都闪耀着防御需要的身影。这也印证了朋友的观点:时常以傲慢视人的大都是源自自卑的防御,防止自己受到自以为是的伤害,或者彰显自以为的尊贵。
三、奖励体验。
什么是奖励体验?弗洛伊德有一个著名的人格划分理论。就是把人格分成本我、自我和超我。本能的东西都存在于本我之中,遵循快乐原则。就是说我们按本能所做的事情,从根源上讲都是在追求快乐。这个快乐是个泛化的概念,泛指一切愉悦的心理体验。获得了快乐,就是实现了奖励体验。
正是对快乐的需要,导致了动机的产生,动机的实现,又会得到快乐的体验,这种体验可称作是‘对于心的奖励’。很多情况下,人们其实都是在这种‘自产自销’、‘自娱自乐’的过程中折腾着,循环往复,乐此不疲。说得好听一点,这叫做——头脑中的风暴。
我们都知道,生命的维持是需要粮食的,饿了就要进食。其实,精神的维持与运行,也是需要粮食的,精神也会饥饿,也需要补充精神之粮。
精神之粮是什么?就是能产生快乐的各种心理 现象和事件。
精神饥饿是什么?就是快乐缺失。快乐缺失,就会饥饿、寻找与追求。快乐实现,就会满足、舒适和惬意;快乐体验对精神来说是必须需品。对快乐的追求,就是精神进食的过程。
人为什么会傲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傲慢可以制造优势感。产生居高临下的心理体验,这种体验感受又可以让人得到快乐奖励。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这样说:‘正是为了体验到快乐的奖励,才促使了傲慢的产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