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简书上看到一篇电影推荐的文章,首推《十二怒汉》,这是一部1957的黑白老电影,其后被翻拍数次,堪称经典。
影片说的十二怒汉,是法庭的十二位陪审团成员,影片讲述他们在面对一个看似已经“证据确凿”并且人证物证都有的杀父罪犯作最终裁判时,由一个一面倒认为其有罪,慢慢变为无罪的过程。
影片刚开始并没有过多的赘述案发过程,法官直接将那个男孩的生杀大权交给了这由十二位来自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所组成的陪审团,而在面对基本已经成为定局的案件,陪审团在投票表决时也基本是一面倒的局势,唯有八号陪审团员投了无罪,他说我看到你们十一个人都举了手,我真的很难再举起手
《十二怒汉》因为我们都没有讨论过就决定了那个孩子的死罪,而其他成员对此却很不理解,他们认为再怎么讨论都是浪费时间,证据都已经确凿,那个孩子也没有反驳什么,就连他的律师都不再为他辩护,可在这里却有人唱反调。
因为投票必须全票通过才有效,十一比一,这意味着他们必须要说服那唯一的反对者,他们才能够做出结论,而八号也争取到了一个小时的讨论时间。当陪审团团长要求依次发言的时候,我们看到有些人基本就是跟风,人的从众心理,十一个人中仅有三个人能够作出肯定的回答,并且加以辅证,
《十二怒汉》而其他人,都是觉得证据如此充足,选择宣判他有罪似乎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也有的是其实很犹豫,但依然举起了手,他或许是觉得有些疑虑,但在这种情况下似乎没有更好的办法。
八号对他们的发言总是据理力争,他并没有同情那个孩子,但是只要还有一点疑虑的地方就不能结案,这是他们存在的意义,他觉得仅仅依靠男孩被打所以一怒之下杀害自己的父亲这一说法作为本案的基础实在有些差强人意,毕竟这个男孩生活在平民窟,挨打是家常便饭,怎么可能因为这个而去杀害自己的父亲呢?
在讨论了很久之后,八号提出一个要求,他要求重新投票,并且要用不记名投票,最后由团长宣布投票结果,他说如果这一次依然没有人支持他,他就放弃自己的想法,投票结果出乎所有人意料,除了八号之外,又出现了一名投无罪票的人
无罪众人似乎对此显得非常恼怒,现在的投票结果是十比二,他们认为这两个人是在“搞破坏”,他们不想在这“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浪费时间,毕竟八点钟的球赛就快要开始了。
《十二怒汉》可如今的局面似乎变得更加糟糕,他们的对手又多出来一位,这是一位年长者,
《十二怒汉》有罪一方已经快要失去耐心,他们甚至在纸上玩起了游戏,被愤怒的八号制止。
八号把案情开始从头分析,从轨道车,到证人之一老人,再到第二位证人一位妇女,越分析,疑点也就越多,透过疾驰的轨道车,那位妇女真的可以看清楚是那个男孩举起尖刀杀害了自己的父亲吗?一位跛足的老人,是否可以在十五秒之内,从自己的床上起来再打开卧室的门再走到大约四十三尺长的走廊尽头,打开上了铁链的门,再刚好看到男孩慌张从楼上跑下来的样子。
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他现场做了实验,同样的距离,同样模仿那位老人走路的方式,他用了四十一秒,这似乎非常振奋人心,可是这也遭到有罪一方的强烈反对,这时六号发起第三次投票,这一次的投票结果变成了六比六,有罪一方开始失去耐心,他们要将此案判成悬案,交给下一个陪审团来裁决,而无罪一方并不认可,如果判成悬案,几乎等于就给那个男孩判了死刑。
《十二怒汉》关于那个老人的证词基本已经被推翻,第四次投票结果已经变成了九比三,支持无罪的人更多了,在辩论时九号,也就是第一个同意八号的那位年长者,发现了坐在他对面的四号的一个小动作,由于四号戴着眼镜,时间久了会变得不舒服,他会不时的取下眼镜来揉揉鼻梁,鼻梁上也因为长时间戴眼镜而被眼睛的支角压出了凹痕,而他之所以注意这一点是因为出庭作证的那位妇女,也有同样的压痕
《十二怒汉》我也是戴眼镜的,看到这里其实他们下面要说什么我都知道了,那位女士也戴眼镜,而深夜十二点正是睡觉的时候,没有谁会戴着眼镜睡觉,按照那位女士所说她当时是立刻起身,刚好看到那个男孩将刀子刺进他父亲的胸膛,这只能呵呵了,近视眼又是深夜,更厉害的是还是隔着电车,透过电车的玻璃看到的这一切,这基本就是不可能的。
通过这件事,最后的三位中有两位被说服,而最后一位死活不同意,他仍然坚持之前的审判,他近乎疯狂的怒吼,其实他已经被说服了,真实原因是他自己孩子,
《十二怒汉》他还是无法释怀,无法原谅,甚至把这种情绪发泄到了别人身上,可最后他无话可说,最终同意了无罪,他或许对当年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了悔恨之情。
影片到这里就算结束了,经历的不同导致人生观的不同,看待事件也不一样,影片中八号严谨的审视态度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特别是一些工作在执法部门的人,多一些责任心,就会少一些冤案错案,生命诚可贵,不应该只想到自己。
《十二怒汉》有空去看看哦,我好多没说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