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无意间发现了书架角落积灰的东野圭吾系列,记忆被迅速拉回。
刚追东野圭吾应该是高一的时候,我还记得买的第一本书叫《宿命》。当时也不知道怎么定义这个作家和这一系列的作品,一口气读完觉得刺激,甚至做了当周的摘抄。
险得很。
因为后来才知道,推理类小说在高中书单上应该属于违禁品,就和科幻玄幻言情那一类的小说一样,是老师看见封面就会没收的书目。
“不要看闲书。”没错,它就是属于“闲书”的一种。
但是那时的语文老师对大家很宽容,想选什么做摘抄就选什么,课后想读什么就读什么(虽然我午休的时候也趴在桌上废寝忘食的看),只要你觉得有用就好。
从东野圭吾之后,深陷的坑是他写的人物角色——加贺。
我太爱他了(此处屏蔽我的土拨鼠尖叫),以至于用他的名字做了两年的网名,第三年,我的网名叫加贺夫人(手动微笑)。
现在回想起来,那份喜欢很疯狂。
是每天中午都要钻进那个小书店,去书架上瞄一眼有没有新进的书,然后在买到新书的当天,压榨着各种休息时间读完。
对当时来讲,连续购入这一类的新书是很亏的,因为很快就会读完,读完的短时间内因为对情节印象深刻,是不想再拿起来重读的。
于是不知怎么的,身边就变成一堆人开始追,看完一本就拿去和别人换另一本,私下交易热闹得宛如跳蚤市场。
我知道这在分秒必争的阶段里,再滚烫的喜欢都会被贬得一文不值,被说成是徒劳盲目地挥霍。
但要是问起是否后悔,从未。
甚至今天有点向往,有点羡慕,那种纯粹又热烈的感情,好像永远地被尘封住了。
我们追过的小说,有很多在后来被拍成电影,比如初中追的《小时代》《爵迹》《幻城》之类。
东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替身》也被拍成了电影,我去年还为它写了影评。
不知道真正爱一本书的人有没有同样的感受:无论电影从选角到拍摄上多么无暇,在每一个读者心里都会或多或少留一点遗憾,好像真正想看的东西还没看够,从字里行间读出来的东西在影院里没有找寻得到。更何况有些拍摄本身就不完美,差评漫天。
从始至终最不理解的一类人,就是未事先读原著就奔向电影,然后毫不犹豫给下好评的人。
情怀是不可或缺的。
想起去年充满期待的去看《爱情公寓》,最终一头雾水地以为走错了影厅。
一文不值的喜欢在被无限消耗后,也是会疲惫的。
现在好像很少再近乎痴狂地去喜欢一部作品和一个作家,即使是中文系的论文,也只是充满功利性地选择一个好写的切入点,蜻蜓点水罢了。
似乎很好。以前会因为读了上部作品,然后疯狂私信作家说,在下一部里一定要给某某某更好的结局。
似乎很糟。对于一切都有了既来之则安之的无动于衷,即使be也休想骗我几滴眼泪。
我有一个表情包:“你的心像石头。”
我的心真的快要像石头,冷冷地旁观着,一声不吭。
你的心像石头致敬我一文不值的喜欢。
致敬你一文不值的喜欢。
致敬我们一文不值的喜欢。
DATE-19062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