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绍兴几无兵燹,又无重大自然灾害。绍兴建城2500年来城址不变,堪称人间吉地。罗门一隅,更是人间吉地中的“福地”。
罗门自古风水独好
当年,越国大夫范蠡受命建越都城,取法天象、参照自然——古人认为:天高西北,西北高耸着万山之祖昆仑山;地陷东南,东南海域是众多大江大河的归宿地。范蠡按照“天人合一”等风水规则建越都城,城西北立有卧龙山(府山),山顶建有飞翼楼,意谓天门;东南伏漏石窦,是一片开阔的水域,意谓地户。罗门一隅,就位于越都城东南,这里地势低平,乃是“伏漏石窦”之所,为城内众水辗转归宿处。按风水学说,“来水即是来财”。而且罗门地形开阔向阳,背靠卧龙山可稍避寒潮直入,藏风聚气,真为风水宝地。
罗门自古物产丰饶
当年,按照范蠡的设想,越都城不仅是越国的政治中心、军事堡垒,也是经济中心、生产基地——城内除街衢、河渠、屋宇、工场外,还保留着大片的耕地和牧场。罗门坂(bǎn,今误作成“畈〈fàn〉”,“坂”是指“在河流两岸对称分布的农田”,非常契合绍兴水乡的地形地貌)、桂园坂、望花坂、花园坂、十三亩头、草籽田头、白马坂等连片成畴,这里可耕、可牧、可渔,还可发展副业,物产丰饶,经济发达。
罗门自古风景秀美
东汉永和年间,会稽太守马臻筑建成古鉴湖——罗门之南,就是古鉴湖。当时,罗门人傍水而居,千金不须买画图,坐拥“半面湖山半面城”,朝看八百里湖山美景,暮观十万家楼台灯火。君不见远处越山崔嵬,秀带岩壑,云霓明灭;坂里南风拂柳,耕牛耨水,翠浪千里;湖上越女采莲,点点渔舟,濛濛浪帆;城里市列珠玑,户盈罗绮,攘攘熙熙。
罗门自古交通发达
罗门原为古城一东门,经此可以通往上虞、余姚乃至甬东、浙南。罗门因故被废塞后,在其稍南处开有稽山门,有塘路通往大禹陵(这条塘路筑于水上,为东鉴湖、西鉴湖之分水堤),也是平水、稽东、王坛等乡民入城的主要通道。罗门又依傍古鉴湖,水上交通非常便利。
罗门而今充满希望
如果说“代有人杰,史不绝书”是绍兴文化一个鲜明标志的话,那么与令人高山仰止的绍兴“名士文化”相区别,因为罗门一隅自古是田畴,文化积淀相对比较欠缺——史籍记载,唯明末户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书法家倪元璐(1594—1644年),曾在此营造“豪宅”(崇祯帝自杀后倪元璐亦自杀殉难,“豪宅”被废)。在20世纪末罗门畈因城市发展被开发之前,这里没有一幢完好的古建筑,亦遑论名士风流——正因为“荒芜”,更彰显“希望”!每一个罗门人尤其是罗门的孩子们,勉之!
【鸣剑阁文化工作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