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参加校园心理问题处理讲座的一点点感受

参加校园心理问题处理讲座的一点点感受

作者: 花小卷 | 来源:发表于2019-02-02 14:37 被阅读13次

    偶然翻到了去年4月份的时候参加的一场有关校园心理问题处理的讲座,讲者是中南大学著名的唐海波教授,发现当时记录的笔记其实非常有价值适用于每个人的生活,也算是一次扫盲体验,如何判断身边的人是否可能患有心理疾病,是否有存在潜在精神疾病的隐患。我将这次的感悟尽数整理在后文。


    1、有关心理或者精神问题,现在能够依据的法律只有2013年5月1日出台的《精神卫生法》,这个是参照1930年美国制定的相关法律制定的,所以如果有深入兴趣可以去翻阅美国的资料。

    2、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完全是两个概念,大众却经常混淆。那么精神障碍的判断标准是什么呢?

    -感知觉紊乱:幻听幻视

    -情感紊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两个极端就是躁狂和抑郁,当然也有两者皆有的。

    -思维紊乱:有被害妄想,总有刁民想害朕。这个其实我自己有个狭隘的理解,是不是这类人普遍把自己看得过重,认为自己是中心。

    -社会适应:不能正常地进行生活,这一条据我观察的表现,有的是将自己封闭,有的是经常会忘记自己身处何处而不能正常作息,还有失眠发火将以上四条不同程度低表现出来而干扰自己的正常生活。

    其实,这四条都不是最严重的,最可怕的是认为自己无病,世人皆醉我独醒其实是一种病态的表现,也就是自制力已经受到很强的损害了。

    3、父母对未成年子女不管不顾的现象其实有很多,这种不管不顾不是说让他们吃不饱穿不暖而是从精神上疏忽。这种自私的父母在我接触到的案例中其实并不少见,甚至非常多,在网络上经常歌颂的无私的父母之爱其实是和现实相距甚远的。举一个发生率最高的事件,一旦孩子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精神疾病,很多父母不承认就把孩子放在学校,强行要求学校帮助解决问题。

    这种无视现实情况的做法折射出来父母的逃避与推卸,没有真正的责任感在人性中很普遍,这一点你不得不接受。

    4、精神科的诊断其实非常困难,甚至非常主观,因为你并不能直观的看见病灶。病人也有自我伪装的能力,这也侧面反映出医生做出诊断一定是慎之又慎,综合考虑了所有因素。因此,一旦已经确诊那就证明医生已经放弃了所有可能性的猜测,目前西南大学在做神经递质与精神问题的研究,或许这两者真的有一定的联系,那么这项研究将会给无数患者带来福音。可是在研究尚未应用于市场的情况下,对心理和精神科医生多些尊重才是促进社会心理健康中最重要的一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参加校园心理问题处理讲座的一点点感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wla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