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身在尘世,心在道中

身在尘世,心在道中

作者: 中華文化收藏 | 来源:发表于2020-01-03 11:21 被阅读0次

            飘逸、淡泊、尚道、清高,中国古代的隐士往往给人这样一种印象。隐士即士之隐居不仕者,也就是不走仕途而隐居起来的读书人。隐士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它代表着中国古代一批读书人的精神追求和心态。隐士文化主要表现为不求名利,不屈品节,不污清操,不移心志等等,体现出一种人格独立自守的精神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古之“隐士”,有的被称为“神仙”,有的被称为“高士”,隐居求高、求道,追求崇高的人品和精神境界。他们以坦然,看待贫富贵贱、荣辱穷达等许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充实道德,修身、齐家、德化乡里、传播文化等等,遵循道统的信念和正统儒家立德、立言的理念。普遍具有道德自律精神,因此常被人们视为道德楷模。

    身在尘世,心在道中 身在尘世,心在道中 身在尘世,心在道中 身在尘世,心在道中

          不事权贵 晋代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彭泽县的县令,归隐田园。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及《归去来辞》等一首首恬静自然的田园诗,从茅庐飞出,读来令人仿佛置身于其中。陶渊明更被后人誉为“隐逸诗宗”。他的不随波逐流,不趋炎附势,不苟且以求富贵,不畏贫而干利禄,淡泊明心,从容乐道等等均为后世有操守的文人士子所心仪。

          德化乡里,安贫守志 古代许多隐士都为乡里或来自四方的学子们教授经史百家、人伦物理,他们不领官俸,宁愿清贫,言传身教以立德。他们的住处也极其的简陋,但是他们的品德却极其的高贵。宋代林逋便是其中之一,年轻时就以教学出名,史称其“性恬淡好古,弗趋荣利”。人们从其诗中可以感受其品格,如他在《山园小梅》中写的“众芳摇落独暄妍”、“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将梅花的气质神韵——高洁端庄之美和玉洁冰清的品格表述的淋漓尽致,寄托了作者高雅幽逸、超然物外的理想化人格。

          洞察天下事 北宋的邵雍被称为道学隐士,著名的理学家,一生潜心学问,也曾教书授徒,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著称。其诗文或直接阐述或寓于深理,透露着他对宇宙人生的感悟,描述自己乐天知命的生活。他写道:“蓬蒿隐其居,藜藿品其飡。人虽不堪忧,己亦不改安。阅史悟兴亡。探经得根源……”、“胸中一点分明处,不负高天不负人”。他在《梅花诗》中预言了世间大事的发生和朝代的变迁,启悟人们要具有高远的智慧,才能应乎万变,在纷纭世事中作出明智的抉择。

          访道、修道 古之隐士寻道、访道非常多,他们坚守最本真的自我,乐行天地之道,乐知天命之造化,与天地相应,以达知变,应变,宁静怡然地安于所处之境。如宋代陈抟诗云:“华阴高处是吾宫,出即凌空跨晓风,台殿不将金锁闭,来时自有白云封”。

          隐士文化体现出中国古代知识人节操自守,避免同流合污,珍视自我人格,这也成为过去正直知识份子的一种传统。其实,品德高洁的人往往都是物欲淡泊而胸怀宽广的人,无论隐居山林还是在喧嚣的世间,心乱是因为身在尘世,心静是因为身在道中。任何环境中,气节不可变,志向不可变,信心不可变,方可在变幻莫测的人世间深谙时变、事变之理,把握时局,顺应天理,遵从天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身在尘世,心在道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wlz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