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就记日记,开始是语文老师逼着写周记日记,后来到五六年级有了自己的心事,就自己哗啦哗啦的写。到后来初高中特别是住校之后,我的日记本简直就是青春小说和励志散文集,从“我一直在你身后”到“阳光总在风雨后”,反正内心戏是很丰富的。长大后有段时间日记产量特别高,应该是我跟抑郁症做抗争的时候,日记是我疗愈的方法之一,还有跑步和运动。总之要让心里和身体的负面能量排出去——我的想法很简单——日记里写得东西到现在我也看不太懂了,但是却奇迹般地起到了治愈效果。
一段时间内,我认为日记应该是隐秘的、手写的、不能给任何人读的、甚至是黑暗的。可能也变得佛系了、可能就是没时间一个一个字的写,总之现在我觉得日记应该更多倾向于正念记录。就像跟亲人和好朋友的倾诉一样,不应该只有抱怨失落和痛苦的时候想到他们,开心幸福快乐的时候,更应当与他们分享。
周末见到了久未约成的好朋友,知道她跳槽转行,前途可期、有了更多的时间have a life,太开心了!Girls' sleepover date也是挥别太久,吃吃玩玩吐吐槽、半夜就着玫瑰葡萄酒热上一份小龙虾,第二天醒了再到海边吃brunch……啊,周末当如是。
聊到周末加班的时候领导带着孩子,去年在家里还修着online课程,我说:“工作和生活是无法平衡的。”闺蜜点头如捣蒜,我立刻觉得讲得不好,其实应该是——事业的成功和生活质量的追求是很难平衡的。这个观点建立在几个条件之上:1. 事业上你要过人,要很成功;2. 生活上你还要赛神仙,自在闲适有品质; 3. 1和2你都要,并且要一样好。
这得多作啊。我好像打小用功么也不是很用功,笨么倒是也不笨,关键时候还是能使得上劲、也知道自己应该干嘛,凭着份运气走到如今,从来没想过事业型和家庭型到底该选择哪一条路。全力以赴事业会有好胜心作祟,奈何功于心计方面也不如别人;全力顾好家庭会怕玻璃心当家,家人一句否定我简直要灭顶之灾了。可即便是这样,我始终认为生活质量和精神境界是不能够用来妥协的,只有这样心态才会好。家庭是耕作田地的话,工作就当成外出捕猎就好了,一无所获起码可以回家种地,即便满载而归也是为了回家过得更好。
末了问个问题:为什么现在的人都一副全世界都欠自己的样子?起床气都可以绵延一天?人都有暴躁的时候,的确,也会情绪化;但是一天到晚说话都像扛着枪,不是在叹气就是在抱怨,也可以像一个战士,一句话说不好就挨怼,不知道哪句话的(甚至都没说话)就给得罪到了。成年人的生活没有容易两个字,感觉我可以理解每个人的不易,却读不懂有些人的生活方式。我呢有时候还是会有点讨好型人格,不喜欢与人冲突;但是有时候又像他们形容的“挺猛”,一副去你妈的爱谁谁的样子;当我的玻璃心遇到枪怼怼的时候,就比较容易无力又心碎;当猛烈型人格值班的时候,就难免一场战火。
我开始学国画了,以为真像视频上三笔两笔就能画出个山水来,结果不然,樱桃画了四五张,还是不大能看。我妈说老家特别热,可青岛还冷得穿长袖,就扯了几句打油诗。
还是温暖和新鲜的事物更能让我开心。比如值得珍惜的可爱的人,和学会做更多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