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坛经核心三偈探玄

坛经核心三偈探玄

作者: 一乘圆教如来禅 | 来源:发表于2020-02-25 02:30 被阅读0次

              坛经核心三偈探玄

              【绪言】

          《坛经》最核心的三首偈语,也就是印心三偈。即神秀偈,慧能偈,弘忍偈。印心三偈按照顺序出现,皆是妙道所使然,真是不可思议也。

            神秀偈曰:  “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慧能偈曰: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弘忍偈曰:  “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

                第一首明心偈探玄

          《坛经》 核心印心三偈,第一偈,按照出场顺序所说,即神秀偈。此是神秀大师所作之 “ 身是菩提树” 偈。此偈,言身言树,都是有,故也称之为“有树偈。”

              【原偈】

            “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探玄】

            一、身是菩提树

            身是菩提树,一句禅言,惊天动地,超古迈今,新发明新创造是也。此前,人们盛赞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尼连河畔菩提树下金刚宝座上夜睹明星而大彻大悟。那颗树就成为禅道中人,所神往的树了。但是,禅法传旨到了中国,神秀大师在五祖弘忍大师座下参禅悟道,讲经说法,最终在上交毕业论文时候,禅心大发,智慧现前,就劈头一句:“ 身是菩提树。” 这就在人类历史上,特别禅宗顿教历史上,第一次,把色身和菩提树整合在了一起。

            故知,此句偈语,是神秀大师的证量,与诸佛菩萨之圣言量,等同智慧,等同功德。

            一句话惊醒梦中人,从此多少人开始了身是菩提树的研究,从此追求真理信仰智慧,步上了菩提大道,去明心见性成佛作祖,真是功德无量矣!

            一句身是菩提树,开启了即身成佛之旅。一句身是菩提树,为迷茫生命加入了觉性光明的正能量。

            一句身是菩提树,开现出一真法界华藏世界万德庄严之境界。

            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不离当生,不离此身,不离此心,没有怀疑,没有犹豫,人生自信,信仰在当下圆满。这就是不忘初心使命禅的频道:从本体出发,走向本体,故不来不去;从光明出发,走向光明,故不生不灭;从胜利走向胜利,故本来具足。从成功走向成功,故本来清净,从菩提走向菩提,故从来圆满。无量妙义在偈中蕴涵着,我们拣选重要的方面,给大家一番探玄的提点:

            1、 欲救二乘人

            身是菩提树:开篇第一句就表明,此偈乃是救二乘人之法。二乘是指声闻乘和缘觉乘,乃是圣解脱道禅行者。二乘人偏空守寂,灰心泯智状态较多,就是尚未发菩提心之意。身是声闻乘之身或缘觉乘之身,故须依止菩提树,乃有大乘境界之活法。活法者,法身慧命激活之道也。若此作为,则走出偏空涅槃之境,可以发菩提心,立菩萨愿,乘普贤乘,行圆融道,开般若花,证法身禅,结圆满果矣!

            2、凡夫亦可修

            身是菩提树:五祖弘忍大师肯定此偈,倡导大众:依止此偈修身养性,不会堕落下三途;言外之意:那么,依止此偈锤炼觉性,亦可明心见性,则不用说矣!

            此偈,暗含密义是:但凡于此偈有缘者,都是善根殊胜,都为大乘法器之人,都是当下将来菩提道上的禅行者。

            3、蓄意劝发心

            身是菩提树:不论何人,只要是人,就该发菩提心。心不可思议,人们难以找到自己的心,神秀大师一切都明白,故特意给予身见顽固之南阎浮提众生,说个身,则直截了当,安装个菩提树版本,也能让那些与禅宗无有缘者,从此结上个这个缘。这是禅宗顿教法门之缘,此缘一旦结,毕竟成佛道!此心再一发,行愿便无尽矣!

            4、表初心不忘

            身是菩提树:神秀大师作为五祖得意弟子,代师讲经说法,为黄梅寺的教授师,那是弘法利生之菩萨愿践行之功夫不一般之证明矣!故知,此偈,那是神秀大师不忘初心使命禅境界的一种由衷的表露,即说成是自性流露,一点也不为过。初心不忘,成佛有余。为自觉觉他,故要说此句偈语。

              5、推崇见性禅

              身是菩提树:此偈,弘扬菩提大道之义明显,光明正大。其信心满满,当仁不让,真祖师情怀,使命禅行者,赤子之心坦露无遗矣!每一个生命都具足法身慧命,利用每一个机缘,弘扬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之无上大道禅法,都是本色当行,无怨无悔,欢喜奉行如来善付嘱是也。

            6、顺如来教心

            身是菩提树,此光辉万丈之偈语,恒顺如来家业教育教学系统工程根本目标导航。那就是顺如来意,应如来心,合乎如来教导和开示,必令一切如来欢喜矣!此真乃法王子气概,使命在肩,荷如来家业,振禅教雄风之典范也。即身即树,空性般若智慧俱含在其妙有中矣!真乃是:

              一语顺佛心,整篇炫法身。

              祖恩德上报,下利后来人。

            7、具足圆满义

            身是菩提树:一个 “ 是 ” 字中间链接,福报功德身,与菩提行愿心,二者合一,一树为道,叹为观止也。身心与道,明悟者,当下圆满人生。真如理体如实空,即汝身空,即是菩提树。真实不虚身树不二无漏功德,皆佛性本体也。真乃是:

              一树具身心,谁知此偈深?

              但能尊入理,万象尽佛亲……

            8、妙有不思议

            身是菩提树:身是妙有,乃至堪当重任者之法器也。树是菩提,乃是空明觉了大圆满之禅道智能系统也。身是生命电脑硬件,菩提树是生命电脑智能软件。禅义通透,直言不讳,大道光明矣!即,身不见身是菩提树,知身非身,离相佛是也。真如理体不离此身,菩提树是其究竟显实故。凡夫之人不懂,故谓不可思议。慈悲包容,不是消极,而是无上德能,俱在身树不二这里。

            9、实显大乘灯

            身是菩提树:真实显现大乘顿悟祖师禅心灯本体也。茫茫人海无处可逃之轮回业,危机四伏之红尘,欲海横流之考验,有此一句金玉良言,心性之光,从心底涌起,世世代代照亮自心、他心、群心,非世界而世界之光,非法界而法界之灯,身树灯体证真如,无疑耳。

              10、昭文明信仰

              身是菩提树:人类文明信仰在中国,中国即佛国。即身即佛者,古佛再来,未来佛提前来,当下佛当下来承担,皆此一句禅语,法义教理全覆盖,故无遗憾矣!

            身乃国身,身乃家身。国身是菩提树,家身亦菩提树。家国情怀,不二法门是也,文明信仰整合感,当下承担是也。真乃是:

            中国人,佛国人,一句禅言透法身。禅行者,禅学者,身树不二继能仁。

            身心灵具足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一种信心满满,彰显炎黄子孙圣贤道种,本来就是一切现成。菩提觉性,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自在身心内,亦与法界同体大悲,与无量众生无缘大慈,文明信仰,核心密码,全包括在此偈矣!有偈为证:

            身是菩提树,一实相印如。

            担当真法界,本觉道不殊。

            二、心如明镜台

            1、空心有台故安稳

            心如明镜台:心乃如来藏,自性不空,具足无漏性功德,是大圆镜智之背后起支撑作用的大平台,其实就是心背后的性。明镜台即是性。心如明镜台,就是说:心,即是明悟大圆镜智总后台,即性也。性,即佛性真如。此真如,跟染污和净法,都是不相应的。染净对立,两边都是错。明镜者,无对错,无染净,无是非,无去来,无生灭,故谓真理耳。

            2、转识成智禅光来

            此句偈语,心如明镜台,字里行间包含心法修炼秘诀。为什么心如明镜台?因为心是虚明自露的,故用一个实物做比喻,就不容易落在断灭空上。为什么要说是如明镜台,而不说是如金银台,也不说是如七宝台呢? 因为,这是五祖弘忍大师留下的博士后毕业论文作业,故知是禅悟方面法义教理才相应。那么,唯识宗讲究转识成智,第八识名阿赖耶识,转变为智慧,就是大圆镜智。照亮一切事物与境界,都是了了分明。因为是定功深厚修成的,故也叫作禅光现前。

            3、心境一如皆无碍

            心如明镜台:把心性和境界,统一在一起了,是一种禅宗悟境。在华严圣境里,心代表理,明镜台代表事,合一之后就是事理无碍境界了,在法身慧命上说,就是比境界更究竟圆满,叫作法界。心如明镜台,是把心融入万境万缘了,故也就成就了事事无碍法界。

            凡夫之人往往抱怨事情或者事物伤害了心。高级一点修道人则容易归罪于心妨碍了事情和事物。如今,心如明镜台,二者从对立走向统一,再也没有彼此互相伤害了。

            这种心如明镜台的内圣功夫,看见即完成,不需要做什么。故不可思议,只能去悟。听到究竟处,也怕后来修道人真就啥都不干了,所以神秀大师还有后话。有偈为证:

            心如明镜台,寒潭燕去来。

            分明无障碍,留影亦不乖。

            三、时时勤拂拭

            时时勤拂拭,看到了吧,不是没有事做,而是做之不尽,要时时勤拂拭,不是一时。但是,时时连起来,也是永恒,还是一时而已。故知,时时勤拂拭,也是超越时间性的心法练习与应用。

            此句偈语,帮助后来学道者持戒圆满,功德无量。

            高标准的拂拭功夫,就是时时保持在言无言言,行无行行,修无修修,念无念念的状态中,去六度万行。这个做不到,就是拂拭功夫浅,尚需再努力。

            中等标准的拂拭:就是自利利他中不起私心杂念,在正念利他中不起心动念,在无我利他中不起心动念。

            低标准的拂拭方法,就是日日做早晚课:打坐,读经,念咒等等。日常要心中不停地默念佛菩萨圣号。每天晚上临睡前,总结全天的过失和错误,然后睡觉前全部忏悔净尽。

            此句偈语具体禅行之法,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狠下功夫,必然道果成熟。

            1、时时四念住

            时时勤拂拭:本句偈语法义教理自然囊括四念处修法,即:观心无常。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法无我。正所谓:

            时时四念住,诚下狠功夫。

            锤炼真佛品,菩提果必熟。

            2、勤修戒定慧

            时时勤拂拭:即包含佛法基本大意之“ 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

            戒定慧三学,是小教根本乘必修课。每一位菩萨道禅行者,都不能忽略这个基础。

            3、精进波罗蜜

            时时勤拂拭:对于菩萨道禅行者来说,那就是广行六度万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直接与 “ 时时勤拂拭 ”,相对应的一度,就是精进度了。勇猛精进,一往无前。

            一般,菩萨当修十种精进:一者,调伏一切众生心常精进。二者,去除一切众生苦聚常精进。三者,深入一切法常精进。四者,严净一切世界常精进。五者,勤修一切菩萨所学常精进。六者,灭除一切众生恶常精进。七者,止息一切轮回苦常精进。八者,摧破一切众恶常精进。九者,为一切众生作清净眼常精进。十者,令一切如来皆悉欢喜常精进。

            有偈为证:

            时时勤拂拭,精进勿犹疑。

            若差之须臾,则失之千里……

            四、莫使惹尘埃

            神秀大师此句偈语帮助后来学道者忍辱波罗蜜修炼圆满,禅定波罗蜜修炼圆满,功德无量。

            尘埃是怎么来的?尘埃是心创造出来的。尘埃由心而生。凡夫之人认为,心能生,生出来尘埃是所生之物。凡夫之人,活在能生和所生里面,被困扰住了,烦恼重重,很难解套。因为想解脱,得放下能,放下所。谁在拿起?谁在放下?这个前提有没有找到,主体不认识主体,就是不知道“我是谁?” 认识自己是一个人类亘古以来的大谜题。哲学家们一直在哪里琢磨,研究,也没弄清楚。佛家弄清楚了,是无我无人无佛无众生,破除了我执。但是,无缘之人,心中不信这个真理,就顺其自然,活在人我是非的迷茫之中,成为人生的囚徒。神秀大师在偈语中慈悲劝勉:莫使惹尘埃。其义若何?

            1、莫使

            莫:不要,不让。使:使用,试用,动用。

            在禅修层面来说,神秀大师善付嘱后来修道人,不要轻易起心动念,去招惹尘埃,去干扰尘埃。这就是说,禅修学员首先要降伏其心,战胜自己,自胜者强。普通话叫作:“ 做好自己。” “ 管好自心。” “ 说服自己。” 增强自控力,就是成功学满分。不要像个傻子似的,去征服尘埃,去与尘埃搏斗,那是没有好结果的,那是死路一条。回归本心,天清地宁,尘埃都会高兴。心净尘埃就净,心安尘埃就安,心平尘埃就平。内平外就平。内心不平稳,外尘全倾覆矣!故知,面目全非者,必是心乱如麻。

            2、惹

            这是说的心的能力,不仅能生,能造,还能招惹。为什么用“惹?” 这是指出,心意不明世出世间法义教理,没有多听经闻法,不懂修心法要之故。凡夫之人整天招惹尘埃,还乐此不疲,以苦为乐,纯粹由于愚痴无智故。在文化学范畴,惹字后面爱跟着一个祸字,加起来就是惹祸。不惹则无祸,一惹就是祸。惹祸上身,就是自作自受了。起心动念惹祸上身,还是此心伤害了此心,跟尘埃没关系。但是,凡夫之人会往外抱怨尘埃。所以说,怨妇心态,死翘翘之法也。

            3、尘埃

            尘埃充斥人间,但尘埃也无过错。禅宗讲究的是:“心外无物。” 心和尘埃是不二的。好像是亲子关系,心生尘埃,心是爹,尘埃是儿子。父子同心,伤害哪一个都是伤心。这种关系互相伤害,互相招惹,那不是愚痴,还能是什么?所以,起心动念要善待一切,善待尘埃就是善待一切。关系稳定,因缘所生法自然空空明明,一切无碍。因心一动,尘埃之缘就被带动了。这就是心想事成之理。想尘埃,尘埃就到。

            只要这颗心按兵不动,则天下大吉。可见,禅定境界,非同一般。心和尘埃,“ 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道德经》语)。即:不去招惹尘埃,算你有德行。

            或问:有情世间里,那些东西是属于尘埃呢?答曰:地火水风不算尘埃。尘埃是妄想而已,比如: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比如杀盗淫妄酒等十恶百恶千恶万恶;比如坑蒙拐骗偷等等恶行;比如吃喝嫖赌偷等等丑行,比如怨恨恼怒烦等等负能量……等等都是尘埃。

            起心动念之可怕,于此可见一斑了。这句偈语,正是针对阎浮提众生这个问题,开出的一剂药方。

            在滚滚红尘里历事炼心,都是自己哄自己高兴。都是同一颗心在哪里玩对立,玩统一。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物,人与境等等,都是这样关系。可分可合,随你高兴,自心做主。有偈为证:

            莫使惹尘埃,尘埃从心来。

            心埃不二法,真空妙有哉!

                  第二首印心偈探玄

            没有一,就没有二。有了第一首,必有第二首。

            《坛经》核心三偈,第二首印心偈,便是慧能偈,即: “ 菩提本无树偈 ” 是也,故也可简称之为 :“ 无树偈。” 此偈重点强调无,强调空,故知修行心法,要从虚处立基。

            【原偈】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探玄】

            一、菩提本无树

            1、无树无法执

            此句偈语,菩提本无树,亦可破二乘人之法执,甚至也能破三乘人之法执。比如,常人问:如何悟?智者答曰:哪有这个悟,有迷才有悟。禅师答曰:等你一口吸尽西江水之时,我再告诉你。

            禅宗公案:有一天香严禅师说:“就像有个人在千尺高的悬崖上,嘴叼在一根树枝上,脚没地方踩,手也没地方抓,这时候忽然有人问 : “ 如何是达摩祖师西来之意?” 你要开口答啊,就掉下去摔死啦,你要不答呢,有违背了他的所问,就在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呢??

    当时有一个叫虎头招的人出来说:“ 在树上即不问,没上树的时候是什么?”香严禅师听后,哈哈大笑。古人就此评述到:“ 树上道易,树下道难。” 日日都与禅道相符,绝非常人之所能为。

            2、喝断一切相

            菩提本无树:对于凡夫之人,更是当头棒喝,有促其猛醒之功效。 六祖慧能大师,此一句偈,正如醍醐灌顶,令沉迷者豁然开悟于当下。故亦能让禅行者扫荡干净一切法尘,迥脱廉纤。达成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只有如此,才能走出积劫沉迷,业尽情空,体露真常。

            这一喝就是金刚王宝剑,直截透出万法皆空无所有真如理体般若实相。

            这一喝就是距地狮子吼,万法尽舍,一丝不留。

            这一喝就是探竿影草,扫描出如来藏内存里的一切前尘缘影,透顶透底……

            这一喝不作一喝用,喝而无喝,无喝无不喝。喝者无所思,闻者无所闻……

            禅心道义大领玄旨者,当下猛醒,一切现成……

              3、无树无不树

            无树之树,才是真菩提树!此乃无形无相,涵盖乾坤之无影树是也。

            这棵菩提本无之树,长什么样子?

            今将宇宙人生大道树,暨菩提树的本来面目,简介如下:一者,以世间红尘为土壤;二者,以戒律为墙;三者,以菩提心为种子;四者,以清净心为根;五者,以行愿报恩心为阳光;六者,以大悲心为水;七者,以禅定力为肥料;八者,以般若智慧度为树干;九者,以另外五度为枝;十者,以方便善巧为叶;十一者,以实相般若为花;十二者,以无上正等正觉为果。

            这么好的菩提树,但也不能执着,学会放下,才能得个不用得的无树之道。

         

            二、明镜亦非台

            1、绝四句百非

            明镜亦非台:如吉藏法师所著的《三论玄义》云︰“ 牟尼之道,道超四句。” 又云︰“ 道为真谛,而体绝百非。”《大乘玄论》在阐明开善寺智藏之 “ 二谛说 ” 时亦云︰“真谛之理,绝四句百非。” 即一切思维想法,都净化干净,心灵宝镜自然圆明。

            2、无心即是道

            明镜亦非台:无人无佛无众生,总归于心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而已。道心空无,坚固不坏,楞严大定便现前,唯自受用寂无涯,兼带利于他受用也。

              佛具足清净法身,如台起相,就得搞卫生,怕污染,故还是非台无烦恼,只是名如台,方为清净。佛具足圆满报身,无所不知,故是 “ 绝学无为闲道人。” 无依无怙如如佛。故不用思维是否如台和非台,更无须依靠台。佛具足千百亿化身,十方化往任行愿,上演的是无台无不台,非台是台,如台如幻之大戏,度尽众生无所度,而已矣 !

            3、非台方如台

            按照《金刚经》圣言量模式,来描述真如实相,一切都是“此”“非”“是”,三位一体。即“ 此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如今围绕明镜之心,心如之台,我们便理解了神秀大师偈语慈悲开示的是“此”,慧能大师偈语慈悲开示的是“非”,后面五祖弘忍大师偈语慈悲开示的为“是” 。

            神秀大师说:心如明镜台。即是“此”义。

            慧能大师说:明镜亦非台。即是“非”。

            弘忍大师说:“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 前两句肯定了神秀大师偈语,是名“如台。”后两句肯定了慧能大师偈语,等于说是名“非台”。合起来说:是名台非台。都有个名分而已。

            五祖弘忍大师偈语,重新说一遍两位高徒的悟性开明之论,把“如台”“非台”双双肯定下来,等于说:是名心如明镜台,是名明镜亦非台。意思是:两者都是对的。

            具体再演绎一遍真知卓见就是:神秀大师偈语属于此“ 心是明镜台”,非“ 心是明镜台”,是名“ 心是明镜台”。慧能大师偈语属于此“明镜亦非台”,非“ 明镜亦非台”,是名“明镜亦非台”。这是由五祖弘忍大师认定的真理。

            正如一个禅宗公案所言:甲乙两个和尚为一个问题争辩得面红耳赤,双方各持己见,僵持不下。

      最后,甲和尚怒气冲冲地跑进禅房,想请师父评评理。他把他的见解详细禀述了一遍,老和尚听了,和颜悦色地说:“ 你说得对。”

      甲和尚高兴地出去。不久,换乙和尚气冲冲地跑进来,对老和尚说:“ 师父,我认为这件事情应该是这样这样才对。”

      老和尚听了,也和颜悦色地说:“ 你说得对。”

      于是乙和尚也很高兴地出去了。

      这时候,一直站在老和尚身后的小沙弥很不以为然,他不悦地对老和尚说:“ 师父!如果是甲对,乙就不对;如果是乙对,甲就不对。您怎么说两个人都对呢? ”

      老和尚听了,转过头看看小沙弥,和颜悦色地说:“ 你说得也对。”

            4、三偈印一心

            明镜亦非台:此句偈语即是佛性。以心印心,印证的是法义教理之心。这是有佛性有佛法之禅论。

            佛在《大般涅槃经》中指出:“ 十二因缘名为佛性,佛性者即第一义空,第一义空名为中道,中道者即名为佛,佛者名为涅槃。”

            《坛经》师徒三人,合唱一出戏,共同诠释了佛陀所开示的涅槃相如是伟大智慧。神秀大师的 “ 心如明镜台 ” 即为佛性,慧能大师的 “ 明镜亦非台 ” 即是第一义空,弘忍大师偈语 “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 达成空有不二, 双向肯定,即是中道。师徒三人三个偈语,综合起来,就是 : “ 中道者即名为佛,佛者名为涅槃。” 宇宙人生大道之无上大涅槃之心,当下圆觉圆证矣 !

            5、契如来藏性

            师徒三人三个偈语,合作成功,开明并契入了唯一佛性,即如来藏性。

            如来藏智慧,讲究的是“一心三藏。” 即是三位一体所证真如之圣境,包括: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因为这是揭秘佛性,故知即是:空如来藏性,不空如来藏性,空不空如来藏性。

            《坛经》禅宗三祖师,师徒三人,正好用自己的偈语,分别开示了这 “ 一心三藏 ” 的佛性伟大智慧。

            神秀大师偈语讲的是树如台,就是不空如来藏之法义;慧能大师偈语所讲的无树非台,就是空如来藏之法义;弘忍大师偈语,讲的有情无情,正是空不空如来藏之法义。

            听经闻法,修习智慧,一定要依照佛陀涅槃前的善付嘱来做 ,即要 :“ 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修学》坛经核心三偈,体会祖师良苦用心,当下体证三偈一性,即如来藏性,才是开悟的道种,才有希望当下花开见禅。

           

            三、本来无一物

            最近世上有人研究量子佛学,颇有心得。结果是跟藏教智慧的析空观相应,就是说科学家剖析物质,分割再分割,最后物质形状虽然模糊不见,但是也没消失,变成波粒二象性原理了。即,仅存一种波动。波粒二象性,即是证明了,心动则环境随之而动。最后科学家研究不下去了,波粒二象性就是研究者心动,有胡思乱想,研究对象就跟着变化,心不确定,波粒也不确定,既然不确定,就没法在研究下去了。这跟佛法的缘起学说一模一样,属于暗合妙道。

            根据这个波粒二象性原理,我们知道了心想事成真实不虚,所以说,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那么,当后来修道人认可慧能大师偈语“ 本来无一物”的当下,宇宙人生即是真的“ 本来无一物 ”状态,真实不虚。生命不被任何一物所拘禁和限制,那就是大自在,大解脱,大自由啊!

            禅师境界是不仅“ 本来无一物”,而且还“亦无人,亦无佛,”这是永嘉玄觉禅师《证道歌》里的话,原偈是:“ 了了见,无一物, 亦无人,亦无佛;大千沙界海中沤, 一切圣贤如电拂。”

            这一句偈语,正如孙悟空金箍棒,“ 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语出于毛伟人诗词)。亦即:“金猴奋起千斤棒,玉宇澄清万里埃。”(同上)

            四、何处惹尘埃

            1、外王境界生

            何处惹尘埃:此是达成了外相解脱之大法。最低都是声闻罗汉和缘觉罗汉的圣解脱道境界。但是,现在修学的是大乘顿悟祖师禅,故知,此句偈语修炼的前提,是内心智慧生起,才有这个大无畏精神,菩萨会想:何处有尘埃能让本菩萨来惹一惹?这就是古人修到一定境界,专门去灯红酒绿处,垃圾木马病毒处等等去挑战自己,去彻底降伏其心。这就是摆平一切尘埃的外王境界。是内圣者的真实禅道功夫。

            2、空明觉了禅

            何处惹尘埃:宇宙人生,一棒澄清。想惹尘埃,全无可能。

            3、菩萨无住行

            何处惹尘埃:哪里有尘埃便往哪里去,才是菩萨本色当行。

            在菩萨心中,尘埃非尘埃,是名尘埃而已。故深入尘埃,净化尘埃,等同无为,故无不为。敢惹尘埃,正是菩萨无所畏惧,大智慧在心,豪情万丈,不舍世间法,不舍任何众生,一切时,一切处,行般若波罗蜜道,绝不空过,都是 “ 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道德经》语)

              菩萨道禅行者,入红尘不被红尘恼,不被红尘染,像普贤菩萨一样在圆融道上,行愿无尽,都是:“ 犹如莲华不著水,一如日月不住空。”

            4、一语净红尘

            何处惹尘埃:一语净红尘而已矣。包含成佛之旅,超越成佛之旅,全部九九八十一关,当下解决。 

            亦如《维摩诘经》所指明的那样,面对尘埃充斥的世间:“ 菩萨随其直心则能发行,随其发行则得深心,随其深心则意调伏,随意调伏则如说行,随如说行则能回向,随其回向则有方便,随其方便则成就众生,随成就众生则佛土净,随佛土净则说法净,随说法净则智慧净,随智慧净则其心净,随其心净则一切功德净。”

            可见历事炼心,要感恩红尘。

            如果你没有证量,也说:“我不怕尘埃,我喜欢尘埃。” 这是假装菩萨,颇为可笑了。

              第三首明心偈探玄

            俗话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语)。《坛经》明心三偈,有了第一首和第二首,那么,必然就要有第三首。这第三首,就是五祖弘忍大师所留下的 “ 有情来下种 ” 这首偈语,此乃属于典型的传法偈。故知,此第三首偈语若能明了,那么,三生万物之万物,则就可全部解决,故不用再加繁论矣!故知此偈,虽在三偈中排第三位出场,实乃最重要,是最极究竟真圆满,是万法根本大中道偈。信也夫,必悟矣!

            【原偈】

            “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

            【探玄】

            此偈诞生之缘由,是已经有了两个高徒分别交出的两首求法偈了。一个神秀大师有树如台偈,一个是慧能大师的无树非台偈。这时候很关键,作为师父又是禅宗祖师,要判作业,要圆满这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伟大考试,就得拿出更高明的批语。两个高徒,一个比一个厉害,神秀大师代师讲法,智慧广大,一个内心常生智慧,对答之间,光芒几乎超越师父。只能让闭嘴,干活去吧,一干就是舂米八个月有余。这是说明祖师级别人物,都是福慧双修的表率。五祖弘忍大师在三更天给慧能大师受法,传衣钵,然后就亲自说出来这首传法偈,即有情无情即是也。前两句肯定有情方面,是判别神秀大师偈语说的对。后两句说无情方面的事理,是判别慧能大师偈语说得对。五祖弘忍大师偈语里面,是两位高徒智慧的综合创造,推陈出新。这个境界就自然高出了高徒们智慧了。没有自己的话,五祖弘忍大师等于什么也没说。这就是真正的禅。这就是不说而说。说也说不过徒弟,干脆不说,反而保住了师父圆满佛位。不说,高于说。少说,高于多说。这就是禅宗顿教大智慧的审美标准、审真标准,审善标准。一切真善美,都已空灵之美,为最高境界。弘忍大师高居此位,不说而说,说而无说,不可思议,真是“无上大涅槃,圆明常寂照”矣!

            禅宗顿教法门,讲究“ 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法。”如是《坛经》核心三偈,求法传法,天衣无缝,至极圆满。那么五祖弘忍大师传法偈,内义密义密中密义,究竟如何?下面请听各句分解:

            一、有情来下种

            有情来下种:在谈一切现成,都是妙有的境界上,五祖弘忍大师,即肯定了神秀大师偈语的正确性。关键价值在于,不是简单重复高徒的意思,而是更加给予完善和补充重点。那就是,神秀大师说的是树,五祖弘忍大师说的是种。此句偈语用了一个动词“下”字,这个就高明了,暗指 :“道从低处得。” 谦下之德,效率最快。这是顿教法门让人当下开悟的智慧菩提愿力所在。下种,在佛法里,专门指发菩提心。不发菩提心,就是没有下种,没有下种,就没有发芽、开花、结果,等等一系列操作的前提。不下种,一切都是虚幻的。发菩提心是从心上下功夫开始的。这就跟神秀大师从身是菩提树说起有个圆满的补充。让后来修道人更加明确,虽然身是菩提树,不下种,哪来树?从自己心灵一亩三分地上下种,即春播一样,下道种。炎黄子孙圣贤道种,不下白不下。每个中国人,都是圣贤道种,都要发心立愿,求证菩提道果。这是中国人民自古至今从未改变的大智慧信仰,也就是追求真理的精神。

            有情来下种:有情世间,这是说全部有情众生,我们现实一些,单独说一下中国人,推而广之就行。其他生命也一样,大平等,谁发菩提心,谁就下种了。种子的力量,超级巨大,岩石峭壁,沙漠里,蛮荒地,等等处,都能发芽,生长。有了菩提种子,还愁菩提树吗?当然不用愁了。这就是得种不愁树,得本不愁末,同理。种子播下来,就是成功一半了,随它开花又结果,谁也挡不住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词)。那么如何发菩提心呢?下面解答一下:

            菩萨发菩提心的缘由,共有十种:

            一者,为调伏教化一切众生故发菩提心。

            二者,为灭除一切众生无量苦聚故发菩提心。

            三者,为给予一切众生具足安乐故发菩提心。

            四者,为断一切众生愚故发菩提心。

            五者,为给予一切众生智慧故发菩提心。

            六者,为供养一切诸佛故发菩提心。

            七者,为见一切诸佛色身相好故发菩提心。

            八者,为顺如来教令佛欢喜故发菩提心。

            九者,为入一切诸佛广大智慧故发菩提心。

            十者,为显现一切诸佛力无所畏故发菩提心。

            菩萨发心,立下誓愿,全心全意为众生服务,暨为人民服务,永无穷尽,永无疲厌。这就是大中华禅文化的行愿文化之核心秘诀。

            有情来下种:佛法就是要觉有情,怎么觉?直接劝导有情要自己下种,即发菩提心,有情不下种,别人来觉有情,也是空费力气。这就是不舍有情大悲心,觉悟有情菩提心,使命禅境界,菩萨道精神也。

            有偈为证:

            有情来下种,个个出凡尘。

            佛性众生具,参禅悟道真……

            二、因地果还生

            1、彰显因果律

            因地果还生:继续给后来修道人建立自信,即因即果,丝毫不爽。因地发心立愿,果地自然圆满。因地不真,果招迂曲。

            2、因地菩萨行

            因地果还生:因地,是指成佛之前,乘普贤乘,上圆融道,行菩萨行,都是因地修炼。俗话说:菩萨重因,凡夫畏果。愚痴无智,修一堆灾难,果报现前,非常可怕。很多恶人不畏后世恶果,都是活得疼苦不堪,死后又堕落下三途,即地狱道,饿鬼道,畜牲道。

            菩萨道禅行者,为避免这种梦想颠倒,只注重修行的善因,不令因地修炼出现任何闪失。故称之为秘诀者,就是:因上努力,果上随缘。心上努力,境上随缘。能上努力,所上随缘。

            3、因果循环律

            因地果还生:果还生,因生果,果生因,是个圆,旋转不已。道种,道果反反复复,相互成就,本来不二。表面上生生不已,恰恰是无生无不生。禅行者当从因果悟无生。才能暗合妙道因果无差。

            有偈为证:“  欲知前世因,今生作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4、理通证道歌

            因地果还生:《永嘉证道歌》云:“ 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荡招殃祸。弃有着空病亦然。还如避溺而投火。” “ 豁达空 ”:世界上有一种人,不相信真理,也不相信因果,妄自以为一切都是空的,人死就如灯灭,甚么也没有了,把一切都归空,所以叫豁达空。

            “ 拨因果 ” :拨无因果,他不信人在世上种善因就结善果,种恶因就结恶果,他不相信这种真理。他说没有因果,也没有报应,把因果报应的道理完全否定了,可是,因果报应是不能否定的,的确是有的。这种人一般表现为无知和粗鲁。

              5、莫落野狐身

            因地果还生:有一则禅宗公案为证。话说,百丈禅师每日上堂,常有一老人听法并随众散去。有一日却站着不去。师乃问:“立者何人?”老人云:“我于五百年前曾住此山。有学人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我说不落因果。结果堕在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 师云:“汝但问。” 老人便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 师云:“不昧因果。”  老人于言下大悟。告辞师云:“我已免脱野狐身。住在山后。乞师依亡僧礼烧送。”  次日百丈禅师令众僧到后山找亡僧,众人不解,师带众人在山后大盘石上找到一只已死的黑毛大狐狸。斋后,按送亡僧礼,火化。

            这是本偈前面两句,给高徒神秀大师偈语做了肯定和补充。按照修炼心性,一点儿也不违背 :“ 真性有为空,缘生故如幻 ” 之理。

            三、无情亦无种

            无情亦无种:这是开始肯定和补充高徒慧能大师偈语。慧能大师偈语讲透了无树非台之功用,是空如来藏性的证量。所以,五祖弘忍大师这个偈语的后面两句,就是为后来修道人,解悟般若空观正见的圣言量。

            1、无情无众生

            菩萨念念救众生,这没有错,但是心中不能执着众生相。故知,无情法门之妙,在于“忘却的纪念”(鲁迅语)。菩萨就众生不着众生相是也。执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名菩萨。越不执着,越能威德神通之力大显身手,大有作为。学佛修禅悟道,绝非消极,反而最为积极。菩萨道禅行者,悟到这一点,才能舍命全交,不辱使命。

            2、无情即无佛

            无情亦无种:进一步说,就是无情即无佛了。无佛不是无觉者,而是心中无佛相,超越偶像崇拜。偶像崇拜就是愚痴众生迷信的层面。你心中有佛,就不能自己做主,就不活出“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如来佛命。业尽情空,就是离佛爱, 离法爱,“ 一切不留,无可记忆。” 这个心灵净化就彻底了。心中有佛者,不符合佛的教导,佛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可见,听话照做,顿悟就快。不明此理,红尘徘徊。       

            3、无种即无心

              大道虚无缥缈,不可把捉。世间一切现成,都是此大道,所以你诽谤任何东西,都是诽谤佛法。世人有八万四千种心,佛就有八万四千种法。心生则法生。若无种种心,何用种种法。故名:心法。

            4、无种即无法

            问曰:什么是佛法?答曰:没有佛法,一切法都是佛法。就跟无为无不为一样,无情无不情,无法无不法。本师佛陀释迦牟尼传法偈云:“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金刚经》云:“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心中去掉法执,才能万法随心,广度众生。

            四、无性亦无生

            1、万法无自性

            无性亦无生:了知万法无自性,皆空如来藏,及其空如来藏性是也。放下,就是放下对自性的把捉。一丝一毫把捉,都不自在,都不幸福,幸福是不可把捉的,因为幸福无自性故。万物无自性。万缘无自性。万象无自性。万境无自性。万法无自性。万人无自性。万事无自性。万理无自性……

            一顿无性棒,当头砸下来。

            清空一切爱,净化万尘埃……

            2、无性即佛性

            无性亦无生:想了解佛性,即需要修炼参悟三句智慧话: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说白了,佛性展开说就是这三性,见佛性就是说的见真佛。这不是偶像崇拜的凡夫之人的迷信所见。有偈为证:

            迷佛是众生,佛迷亦众生。

            众生爱迷佛,众生是佛迷。

            佛不会迷佛,佛不迷众生。

            不迷众生佛,无佛本真佛。

            3、无性证空性

            无性亦无生:从无故观空。般若真空观专门讲究七空: 修好这个法,自然契入中道实相,也即能开明大乘顿悟祖师禅之核心奥旨。

              《楞伽经》专门讲了,由于凡夫执着妄想自性,故如来为说空法,以破之。请看下面一段:

            “  今言七种者。乃赴一时之机。如应病与药也。

            一者相空:谓一切诸法之性。自他共离之相皆空。是为相空。(一切性者。即自他共离之四性也。谓如计一念心从根生即自性。从尘生即他性。根尘合生即共性。离根尘生即离性。于此四性之相。皆不执着。是名皆空。)

            二者性自性空:谓于当念观一切所生之法。悉由因缘和合而成。本无自生之性。是为性自性空。

            三者行空:谓五阴之身。本无有我。亦无我所。众生不了。执阴成我。从我起行。若能顺性推求。则五阴之法。了不可得。是为行空。

              四者无行空:谓不离前所作行。而能了达诸阴展转缘起。无有自性可得。亦无所作之行。是为无行空。

            五者一切法离言说空:谓一法皆是妄想而成。本无自性。离诸言说。是为一世法离言说空。

            六者第一义圣智大空:谓佛自觉圣智。能空一切见过习气。所空既空。能空亦空。是为第一义圣智大空。

            七者彼彼空:谓彼外道所计之空。但能空于彼。而不能空于此。是为彼彼空。

            4、无生故无灭

            无性亦无生:“ 法性本无生,示现而有生;是中无能现,亦无所现物。” 法性就是诸法的实相,实性是空的。因为是空,所以无所生。虽然无所生,但是它会现示而有生,生出这个法相,这是生而无生,即相本含有根本非生之意。

            法性本来是真空,示现而有生相,这是妙有,可也是不实在的。虽然说法性本来空,但能在真空中活生生演绎出妙有。这个生相,是不究竟不彻底,而不是常住不坏的,而无生之空性,恰恰金刚不坏。

            “ 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灭。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 很多人不知怎么样见佛,此偈开出妙方,向心中无生处,自见自佛。自佛是真佛。

            “ 若知一切法,体性皆如是, 斯人则不为,烦恼所染著。” 学修五祖弘忍大师传法偈有什么用?凡人迷人都不明所以,今天探玄之论 正好开明后来修道人的心智,心明眼亮,烦恼消亡。心眼佛眼,正法眼藏,就这么神奇,不可思议。

            5、无生无不生

            无性亦无生:此乃实相般若,明心境界也。故,一切生相,皆无生。生的前提去掉,那么灭的后果也就不会有。那就只剩下无生无不生了。可见,一切有为,皆悉无作;一切动静,通通无生。。

              无性亦无生:万法皆无为,大道至简而已,智者方知这个真谛。

            6、无生证三无

            五祖弘忍大师传法偈,用无生法印印心,就有《坛经》三无相互佐证:

            一者无相,无相为体。

            二者无住,无住为本。

            三者无念,无念为宗。

            禅行者细读《坛经》,禅智三无之法义,本心自然明白矣!

            7、无生禅三无

            五祖弘忍大师传法偈,以无生法印印心,自然契入禅心三无:

            一者禅心无忧,无忧则具足自信。

            二者禅心无悔,无悔则具足清净。

            三者禅心无怨,无怨则具足安乐。

            总之,有偈为证:

            不认无生理,禅心怎超脱。

            三无当下悟,即性见弥陀。

            【结语】

            最后,我们再把三偈一体妙义,更多探玄一点精华出来。

            五祖弘忍大师传法偈,配合两位高徒求法偈,三偈一体,不可分割。这是总论。实用当中,单独使用其中哪一首偈语,也是具足佛性,全方位圆满。一偈圆满,两偈圆满,三偈圆满,互无缺憾,能分能和,都是无上大涅槃之乐,究竟圆满,平等一如。

            此《坛经》核心三偈,密中密义,在于通达于天台宗妙智,即一心三观之理。一心三观:假观,空观,中观。神秀大师偈语是假观,慧能大师偈语是空观,五祖弘忍大师传法偈是中观。

            此《坛经》核心三偈,密中密义,在于通达于佛法大小乘各教义理。比如,一实三印,可为证明。大乘一实相印,小教根本乘三法印:诸行无常印,诸法无我印,涅槃寂静印。一实相印包涵三法印。三法印不违背一实三印。皆一心之故也。一乘圆教,无所不包。在最高境界上,一切圆融无碍了,“ 合理还归一 ” 了。

            神秀大师偈语印证了诸行无常,如果诸行有常,那就不用时时勤拂拭了,一次拂拭完毕,便全都结束了。可是宇宙人生大道还在同流演化之中,证明只有时时勤拂拭这个活法了,否则五浊恶世臭粪坑子,还是会葬送摩尼宝珠,蒙昧了心灵。

            慧能大师偈语印证了诸法无我,如果诸法有我,为什么即拔树,又拆台呢?不过日子了吗?非要这么绝情,清理掉一切妄想,那就是因为生命无自性,无主体那个“我”,所以心我空无一物,顺便就把尘埃全部净化干净了。有“我”就有尘埃,“我”即尘埃,不二法门。故知,“ 无一物 ” 是顿教当下理上要顿悟大道之法,“莫使惹”,是顿教事上要渐修万行之法。五祖弘忍大师看到这首偈语当下告诉门人弟子,这个也没彻底了道,就随手把墙上题写偈语的字迹,全部擦掉了。你说无,言空,那就擦掉才是真的。立出文字,总归隔一层啊。这个擦掉偈语的活计,五祖弘忍大师亲自干,这就是一个开悟的机缘,有心者正值此时,可以契入妙明真心而彻悟心源呢!这一擦,暗示后来修道人:开明心智,别人代替不得,自性自度方是禅行者。

            三更受法太过神秘了,还把门窗严严实实遮挡起来,果真是无上微妙甚深法呀。既然两个高徒,各自展开了禅道奥旨的两翼,就差中道不二中观正见大法印了。这个机会留给师父,正是二位高徒的一份孝心。把师父推上至高无上的法座,一师二徒,三位一体。于是,在大家意料之外,突然霹雳闪电,“ 于无声处听惊雷 ”,五祖弘忍大师传法偈横空出世。一下内容丰满起来,两位高徒的求法偈也被激活起来。没有这核心三偈最后一偈,这台戏就是没有落幕。如今,大戏完美收官,全方位清净圆明,大圆满了。

            这样,在以文字为文明载体的佛国,五祖弘忍大师传法偈,不立文字之处,搞出一首偈语,二十个汉字,师徒三人彼此彼此。不吟诗则已,一吟便惊人矣!证明炎黄子孙骨子里都是诗人矣!

            三首禅诗透古今,

            横空出世证一心。

            一实三印涅槃笑,

            无上一真法界门。

            唯有师父这首偈语,啥也没说,符合涅槃寂静印,只是肯定了二位高徒高见而已,是代表中道,代表中观正见。大中华禅文化这个鲲鹏大鸟,完整地飞腾起来,全仗三偈一体的真理之巨风,凌空鼓荡,才有这禅宗大智慧的法喜禅悦,轻举飞扬。

            《坛经》核心三偈,亦吻合三谛圆融之道。神秀大师偈语代表俗谛。慧能大师偈语代表真谛。五祖弘忍大师传法偈,代表中道谛。三谛一境,一境三谛。故知,后来修道人,一定要综合三个偈语一起来参悟,才是圆满的精神盛宴。

            更多玄义,请有心人,再加探玄吧。今天,探玄到此,暂且告一段落。下次再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坛经核心三偈探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wnoq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