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珍坚持分享第1607天
当事人在治疗关系中需要感觉到足够的安全,才能冒险去探究自己的情感。当他们自我表露时,他们必须觉得不会被贬抑、受窘或羞愧,而是觉得被接纳、有价值以及被尊重。因此反映必须以温和的方式来进行,并且要共情同感。
当学习情感反映的时候,下面是两种有用的句式:
你觉得:
你觉得 ( ),因为( )。
换句话说,助人者可以只是说出情感词,来突出情感(例如,“愤怒”或“你感到愤怒”);他们也可以说出情感和产生情感的原因(例如,“你感到沮丧,因为你没能按照你想的去做”),以说明当事人为何有此感受。
一旦助人者掌握了如何去反映,他们就可以变换句式,使当事人不会因重复而感到厌烦。如果助人者连续20次说“听起来你似乎觉得…”,毫无疑问,当事人将会留意到这种情况,并会无法专心探索。以下是一些可以替换的句式:
1.我想知道你是否觉得
2.也许你感到
3.你听起来(或看起来)好像
4.如果我是你,我可能会觉得
5.你能
6.从你的非言语中,我猜想你觉得
7.听起来你感到
8.也许你觉得
9.所以你觉得
10.那使你感到
11.我听到你说你觉得
12.我的直觉是,你感到
13.你是
心烦意乱(或任何其他更合适的情感的 词)
运用比喻替代情感词也是有帮助的。比如,助人者可以说“你就像在雾里一样”或“听起来你就好像是被一辆大卡车从身上碾过”。
助人者应该选择最突出的情感进行反映,而不是所有情感。筛选最突出的情感需要判断,因此,助人者需要专注于当事人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为了检视当下最强烈的情感,助人者可以专注于当事人言语和非言语反应中最有能量的部分。
不仅确认情感很重要,助人者也需要去匹配情感的强度( Skovholt &. Rivers ,2003)。例如,可生气的强度范围可能从轻微的“不耐烦”,到强烈一点的“生气”,甚至是达到更强烈的“暴怒”。同样,快乐的范围可能从“还好”到“高兴”再到“欣喜若狂”。助人者可以借由使用修饰词,如“有些”或“非常”,来改变表达情感的强度(例如,“有些沮丧”与“非常沮丧”)。
助人者还可以试探性地反映情感(例如,“也许你觉得心烦?”)以鼓励当事人澄清自己的感受。过于肯定地陈述情感(例如,“你明显是对你母亲感到生气”)可能会阻碍探索。因为当事人可能觉得没有理由再努力去辨认其内在的感受。因此,最好采用探询的语气,比如,“我猜想你可能会觉得……”
此外,考虑到助人者的目标是让当事人沉浸于他们的感受,进而接纳这些感受,所以助人者应该聚焦于当事人当前的感受,因为这些感受是鲜活的。通过专注于当事人当下的感受,可以帮助当事人体验即时的感觉,而不是仅仅去说关于他们过去感受的故事(例如,“当你刚才提到你母亲时,你好像感到非常愤怒”,而不是“听起来当那件事情发生时你对母亲很生气”)。记住当事人现在仍然有可能对过去发生的事件有情绪(例如,“当你想起他曾经说过的话,你仍然感到很生气”)。
我还建议助人者要允许当事人有时间去吸收和思考所呈现的反映,而不要急着处理下一个情感。若当事人开始哭泣或变得沮丧,助人者可以鼓励他体验并表达这些感受。而不要试图将这些感受“拿走”,或让当事人感觉好一点。当当事人正在体验情感时,我们可以停下来、放慢速度、不要打断他们;同时,与他们在一起,对他们的情感进行反映。
助人者需要记住情感是多维度的,并且是不断变化的。当旧的情感被体验和表达之后,新的情感就会出现。某一时点的理解和情感反映只是体验过程的开始,助人者需要不断地发现在探索过程中新出现的情感。
因为我们的目标是反映情感并持续聚焦在当事人身上,所以,助人者要有意识隐蔽地促进其探索。助人者可以通过保持支持和倾听的姿态来实现这个目标。好的反映几乎不会被当事人觉察,因为这些反映能帮助当事人继续探索,使当事人更专注于他们自己,而不是助人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