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看到彭小六的一篇分享文章,大意是现在大家都流行做短视频,那他还要不要继续坚持写他的文章呢?或者他要不要投身到短视频内容创作呢?文章给出的观点个人觉得对我很有借鉴意义,特此拿来与大家分享分享。
无论是写作出书还是做短视频,目的就是一个:将我们的观点、思想、理念、知识经验等传播给他人。而传播的过程中涉及到传播者和接收者,传播内容,传播介质。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写作还是短视频,其传播者和接收者,其实都是一样的;传播的内容更是没有变化;变的只是传播的介质:书籍或者视频。
找到了变与不变,我们才能看清这些“不变”才是本质。试想,从纸媒体到现在的自媒体,我们获得的信息内容其实是没有太多变化的,变化的是获得这些信息的途径。我们要关注的是这些“不变”,然后再根据“变”来做出适当的调整。当然如果你不想做调整,那也没人逼迫你,损失的无非就是一些信息接收者和自身的一些经济利益。信息传播途径虽然经历了多次的浪潮,从报纸,到电视,到网路;从纸质书籍到电子书籍,无论是哪种,都没有被彻底淘汰掉,都有他特定的用户群体。只要我们在某一传播渠道将我们的内容做到极致,那所谓的传播介质的变化对我们的冲击其实不会太大;但如果我们只是关注着不断去适应新的这么传播途径,却忘了我们的本质所在:将内容做好,短时间我们可能会获得好的收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什么才是我们真正该关注的。
正所谓改变的得到能量,不变的得到关注。现代的信息传播渠道变化太快,每一次新鲜事物出来,都会使得人们蜂拥而至。但随着那股热情的退却,大多数终归会回到理智上,转而去关注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观看一个人,我们可以发现,改变从难到易的金字塔:精神-身份认同-信念/价值观-能力-行为-环境。也就是说,处在金字塔顶端的人的“精神”是最难改变的,而处在最底端的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却是最容易改变的。越难改变的东西才越值得我们去关注、提升、净化及升华;而越容易改变的,都会由于我们的这些难以改变的品质得到了关注,才使得我们更加容易去适应改变。以不变应万变,大抵说的就是这样吧。
《向往的生活》中的黄磊老师,从厨艺节目到综艺节目,从五星厨房到西双版难的柴火架,改变的是做菜的环境,不变的是做菜的手艺。高手就是高手,当你把技艺练到如火纯青的地步,所谓的操作环境也只是起到一个点缀的作用,技艺该怎样发挥就怎样发挥。这就像一个学生,如果把学习这门技艺做到极致,那学校的改变也只是一个外在因素,丝毫不会影响到他的成绩表现。所以日常我们要关注的就是这些本质事物,而非那些千变万化的外在事物。
今天体会就写到这啦,愿我们都能以不变拥抱万变。改变的是外在环境,不变的是我们的精神内在。守护好自己的精神内在,什么样的外在环境我们都能适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