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先后学习了《分一分》、《比一比》、《确定位置》,还有《1-5的认识》。每一节课,都有意外的收获和惊喜。有些来自学生,有些来自自己。
【分一分】
周一学习了《分一分》。在练习的时候,惊喜地发现,孩子们不仅会分,而且还会按不同标准分。比如,下列题目。
我用尺子把第一片红色枫叶连到了从左边数第一个框里,问孩子们:接下来,还有哪些叶子也可以连到这个框里呢?
孩子告诉我:可以连红色的叶子,也可以连形状一样的叶子。
而且,有这种想法的孩子不在少数。
从此练习可以看出,多数孩子经历幼小衔接,已经对为什么分以及怎样分,都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和判断。此为孩子们带给我的惊喜。
【确定位置】
周三学习了《确定位置》,跟着孩子们用游戏的方式认识了前后、上下,还有左右。在完成练习的时候,毫不意外地看到对于上述三个相对方向的认识,左和右是孩子们比较容易混淆的。搁在以前,我会不厌其烦地帮助判断错误的孩子纠正,以为也力图通过我的苦口婆心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起正确的空间观念。但是,今时今日,我已不再做这样的“努力”。因为通过学习,再结合实际,我已经了解到这个内容的学习对孩子的认知发展有要求。所谓水不到,渠不成,水到即渠成。此为以专业阅读为主要方式的学习带给个人的专业成长,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检验,颇感获益。
【认识1-5】
周四,跟孩子一起《认识1-5》。怎么认识呢?会写、会读、还会数,是基本的学习目标。于是,我便从这三个方面去设计教学。围绕“怎么写”这一目标的达成,我提前下载组内数学老师分享的关于写数字的小视频,自己先看一遍,照着写两遍,再在课堂上,带着孩子们先看一遍,再描两遍,写两遍。最后,检查孩子们当堂写的数字。除少数孩子外,其他孩子数字在日子格里摆放得都非常饱满。
这个细节,给我的启发很大。为什么呢?因为从此环节的设计以及实施,我切实看到了“教学有法,贵在得法”。怎么教孩子们写好数字?是有办法的。当老师掌握了这个方法,便会事半功倍,课堂有秩序,学生数字写得好。本次,同学科组老师分享的数字小视频就是非常好的媒介和工具,给我和孩子们共同写好数字搭建了梯子。
由此,再到另一个环节,就是怎么组织孩子们端坐写字,想起曾见过语文老师执教写字课,有一整套的小口令提醒孩子如何端坐、如何握笔、如何写字?于是再积极向身边老师求教。
周二下午,课后服务1-2都是我上课,最后由我组织放学。虽然已经提前了30分钟,先带着孩子们到学校门口行走了一遍放学路线,但是到实际放学的时候,还是状况百出:队伍并不齐,声音并不小,甚至,走到校门外,队伍还是歪歪扭扭的,需要我手动一个个帮助调整……
当时,最强烈的想法,就是要找放学路队带得好的老师求教取经!
虽然教过一年级,教过大循环,但是,重新再回到一年级,仍然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会,还有很多不足,需要学习以补齐。
正如省教研室董洪亮主任在《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基础与挑战》一文中所说,推进教学转型是一个艰难的、长期的过程,它不仅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在观念上发生真正的改变,更需要在专业技能、专业素养方面进行结构性的补缺。我们在知识的集体讲授方面,有着传统的优势,但是在以每一个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实践性、跨学科性主题学习方面,存在着普遍的、结构性的专业缺失。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也好,地方和学校组织的教师培训研修也好,必须把促进教师在这些方面的专业能力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
因此,这次教一年级,与孩子们而言,与我而言,都像第一次。作为老师,我需要珍惜机会,与孩子们共同学习,并借教学实践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能力素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