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七夕与帝王:古代皇帝与七夕的那些渊源

七夕与帝王:古代皇帝与七夕的那些渊源

作者: 尽_欢 | 来源:发表于2023-08-20 17:02 被阅读0次

    七夕说是中国的情人节,不如说是中国古代“妇女节”。女子对此节日大多都很重视,尤其是年轻未婚女子,都愿意在这一天做一些讨“巧”的事儿,希望七姐能够看到她们的心灵手巧,然后让她们和有情人终成眷属,家庭美满。

    西北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赵魁夫认为,七夕是从西汉宫廷里流散到民间的。那天女子可以穿着新衣和小姐妹们一起玩耍作乐。那个时候能穿新衣服是很难得的,可见西汉的宫廷就很重视七夕。

    明代罗欣《物源》中提及:“楚怀王初置七夕,妇女是日以彩缕穿七孔针,陈瓜果于亭,以乞巧。”那就说明,楚怀王很看中七夕节,所以才会设祭祈福,妇女们才会“乞巧”。诗经中也提到:“跤彼织女,终日七襄。”,“睨彼牵牛,不认服箱。”的诗句,可见牛郎和织女在战国时候就已经在银河的两边彼此对望了。至于他们后来相爱的故事,是在汉朝时期才流传的。

    相传汉武帝就是七月初七生的。《汉武故事》与《汉武帝内传》中还记载,西王母曾在七月七日与汉武帝相见。西王母在道教中后来演变成玉帝的妻子王母,而汉武帝乃是真龙天子,所以二人才在七夕相会。这就给七夕增添了一些爱情的色彩。不知是不是这个原因,所以才有“牛郎织女”在“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相望不能见的悲剧故事,不过汉朝的七夕节还是很盛大的。

    在七月初七出生的皇帝,不只有汉武帝,还有北魏武帝和唐后主李煜。武帝虽然和七夕没有什么特别的故事,但和汉武帝一样,都是贤明的君主。至于唐后主,可谓是生于七夕,死于七夕。唐朝覆灭,李煜被囚于汴京,伤春悲秋的李后主,酒过三巡,挥毫泼墨,写下“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感叹。诗被赵光义看到后,以不忘故国为由,在他过的第四十二个七夕节那天,送进了鬼门关。

    七夕在唐宋年间可谓是达到了巅峰,过节十分的隆重。不仅有专门售卖乞巧饰品的乞巧市,还有116位诗人作诗190首,皆收录在唐诗宋词中,这些还不包含无名诗人所作。就连唐高宗李治也在七夕宴席后作诗《七夕宴悬圃二首》。唐玄宗更是在七夕与后宫众妃在华清宫游宴。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中还提到,宫女们,捉蜘蛛于小盒中,看它们织网的疏密,来讨巧。

    不知是不是物极必反的缘故,虽然之后的朝代也过七夕节,却再也没有过唐宋时期的繁荣景象。

    明清时期女子多困于后宅,一些七夕的习俗也改变了。前朝男子也会在七夕活动,明清多是女子的祈愿。以前七夕从早上开始,明清时期多于晚上取乐。汉朝时期流行穿针乞巧,这时大多是投针取巧。就是将一盆鸳鸯水,放置一天,使水面生出一层薄膜,在七夕夜里将针轻放于薄膜上,看水中针影,笔直则讨巧失败,蜿蜒曲折,就是好兆头。

    当今节日的用意,多是以做活动宣传,引导人们消费为主。七夕也不再是什么盛大的节日,似乎是为了和西方入侵的情人节相抗衡,体现中国的东方文化,而被提上日程,却很少如端午、中秋一样过得体面了。

    七夕本是年轻男女互诉衷肠的相亲大会,如今也已经只是商家用作宣传的噱头。好好一个传统节日,弄得毫无氛围不说,也再没有了往日祭祀的庄重和少年少女活泼的生气。

    文化的传承传着传着就没了,似乎只能够在诗词中体现出它们存在过的辉煌,在书本中窥见它们曾经的繁华。如果说如今还有哪里可以找到七夕旧时的影子,也就只有偏远的山村,和大洋彼岸的“偷窃者”们那里还有一些保留吧。你们说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七夕与帝王:古代皇帝与七夕的那些渊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wus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