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面对生命,人类终究还是在它面前变的既谦卑又渺小

面对生命,人类终究还是在它面前变的既谦卑又渺小

作者: 不服输的Buzz | 来源:发表于2017-07-07 13:13 被阅读0次
《海边的曼彻斯特》电影剧照

之前看过《三联生活周刊》写过一篇关于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的影评,标题是这样的《有些坎跨过不去,那就不跨了》。

我承认作者所说的,《海边的曼彻斯顿》绝对不是一部让人愉悦的电影,甚至让人觉得很“丧”。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坎”,只是或大或小罢了。跨过这些“坎”的人,通过自我摧毁来实现重塑自我,以此直面接下来的人生。没有跨过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妥协,一种是尝试不妥协,但结局都是只能画地为牢,然后用一生的精力与之周旋。跨过与跨不过的人,不同点在于,跨过得那些人,只是忽略了这个“坎”的杀伤力,审视不好的话,很有可能会让他们一刀毙命。

《海边的曼彻斯特》电影剧照

其实,我本人的性格中悲观主义的成分会涵盖多一点,我也深知,这个世界上,在众多环境的合力下,很多“坎”不是你说能跨就跨的过去的。但是我的信仰告诉我,对待生活,对待生命还是要有点美好的寄托。影片中也有类似表达的痕迹,当主人公Lee回到曼彻斯特,尝试找工作时,我相信Lee也是抱着这样的信仰,给自己一个机会,试着和生活抗争的。

所以,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还期待影片的结尾能看到Lee走出他的人生阴影,会有个类似大反转的画面这样子。但是全片,导演一直压抑着悲伤的情绪直至影片结束,没有强烈、急促的情感爆发,只是营造了几处宣泄口,很短暂,就像挠痒痒一样(例如,Lee在酒吧和陌生人打架,在警察局劫枪自杀却被拦下,和侄子、路人的几次因情绪敏感造成的口舌之争)。虽说影片缺少了一点戏剧冲突,但于生活反而合理。谁说悲伤一定要大肆宣泄,我想,痛“极”了,只会剩下无奈吧。主人公Lee的命运,可以这样说:一生炽爱,回头太难;为爱赎罪,替灵魂减刑。

·为什么不给我的过错,一个外在的形式

一场火灾,虽然妻子被救了出来,但三个孩子无一幸免。Lee在壁炉升火给孩子取暖,随后去商店买了点东西,却忘了将防火板放了回去,等他回到家的时候,看到的是熊熊大火、消防车、救护车和一群邻居。在警察局,Lee交代了整个过程。警察却告诉他,每个人都会犯错,不会因为犯错就严惩你的,忘了火炉上的防护网可不是什么大罪。Lee不敢相信,警察就这么放他走了,他再三确认,最后离开的时候,劫了一名迎面走过来的警察的枪,选择自杀,但是枪里没有子弹,也被警官阻拦了下来。

《海边的曼彻斯特》电影剧照

我想Lee走出去的那一刻是崩溃的,他急需一个形式,束缚他的一个外在的形式,好让他为自己的过错承担责任。与其让他的灵魂游离在肉体之外,忍受着慢性自杀的折磨,还不如用一种形式束缚他,好让他的肉体和灵魂都有一个禁锢之地。最起码在这一点上,他或许能感觉到一点点真实。

·救赎这件事情是一个自我消化的独立系统,无关他人

为了处理哥哥的后事和成为侄子的监护人,Lee从波士顿回到了曼彻斯特。在路上偶遇自己的前妻和她刚生的baby,前妻向他道歉,和他说,我的心已经支离破碎,永远都无法愈合,我知道你的心也碎了,但我不用背负....我爱你,我可能不应该那么说。Honey,你不能再这样消沉下去了。

这场火灾,给两个人种下了伤痛,烙下了伤痕。影片中可以看出,Lee的前妻兰迪开始了新的生活,头发剪短了,染了全白。由此让我想到,我身边的朋友,想要忘记什么伤痛,不如意的事情的时候,都会给自己一个全新的外包装来覆盖过去,我想仪式感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还是相当重要的,毕竟也算是一种心理暗示。或许隐性的伤害已经侵入骨髓了,实在无法改变,只能找最显眼,自己能立马感知到的改变来告诉自己,我可以开始新生活了。

《海边的曼彻斯特》电影剧照

其实兰迪本身也没走出伤痛,但是新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能减轻一点点伤害对她造成的影响。她知道Lee一直深陷在自责中,无法原谅自己,选择背负罪恶感来惩罚自己的一辈子。她爱这个男人,所以她以自己的伤痛和现在的生活来感知他的伤痛,并希望他放开自己一点点,然后慢慢走出来。但是,谁都知道,救赎这件事情存在于一个独立系统,无关他人,能解救的只有自己本身。

·我有过尝试,但我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式

Lee终究没有成为他侄子的监护人,三个小孩的死亡对Lee来说,是一辈子的痛楚。他觉得自己不配再行使这样的权利了,因为那场火灾不仅击败了他的人生,还击溃了他生为父亲这个角色所应发挥的功能。所以面对成为侄子监护人这一身份时,他感到害怕,更觉得自己不配。

电影的最后,侄子交给了乔治抚养,Lee还是选择回到波士顿干他的勤杂工。侄子问他波士顿那边不提供住处吗?Lee说,他们提供住处的,但我想找一个有两间房的,一间放个可以当床用的沙发。侄子问他为什么?Lee沉默了很久,才说道,等你来的时候用。其实,从Lee小心翼翼包裹着的三个孩子的照片和他选择的住处,不难看出,他已经找到适合自己迎合生活的方式了。他有尝试不妥协,更多的怕只是无奈,他的信念告诉他,他该迎合这种伤痛,并选择与之共处。

《海边的曼彻斯特》电影剧照

Lee尝试着和生活反抗,但是他还是没有击败他,这种反抗有点无奈,又有点心酸。倘若Lee生活在曼彻斯特这个地方,那就意味着要在别人的评论和唾弃声中过一辈子。导演将人物放在这种设定的情境下,哪怕这个人不是Lee,换做是别人,也没有这么大的勇气吧?

诚然,面对生命,人类终究还是在它面前变的既谦卑又渺小。

以上评论纯属个人观点~

<End>

相关文章

  • 面对生命,人类终究还是在它面前变的既谦卑又渺小

    之前看过《三联生活周刊》写过一篇关于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的影评,标题是这样的《有些坎跨过不去,那就不跨了》。 我...

  • 【转录】“徐潜的诗”新贴导语

    常说人类在宇宙之中是渺小的,可人类在比之渺小万倍、十万倍的病毒面前也是渺小的。渺小无在乎体积,它只是在现实面前的一...

  • 全球有5大人类“禁区”,中国占了3个,修路都要绕着走

    其实在大自然面前,我们人类永远是像一群渺小的蚂蚁一样,既渺小又脆弱,因为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对地球的研究是非常的不足...

  • 关于自由与局限的遐思

    作为个体的人类,在大自然面前何其“渺小”;作为群体的人类,在自然面前又何其“伟大”。个体让度出一部分自己的主权,结...

  • 鼠殇

    鼠殇 在人类的强大和征服面前 两寸的小鼠显得那么卑微渺小 这场雨下的那么绵延忧伤 又开始滴答 似乎是为它...

  • 宇宙与人类

    开普勒452b.类地行星.人类的能力和智力既渺小又伟大.什么时候能找到地外生命.带去人类的问候和文明.也接触和了解...

  • 人类在疾病面前依然很渺小

    上周,外婆身体突然出现了一些状况,老人家年纪大了,怕出现什么意外,所以我赶快跟着舅舅陪她去市里的医院看病。因为以前...

  •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还很渺小

    有人常说人类是大自然的主人,我想说你不自量力。海啸和地震已给我们充分的证明,我们还很渺小。 就是在微生物的骚扰下,...

  • 钉子

    钉子既普通又渺小,既平凡又卑微。它无处不在,大至火箭、飞机,小至桌子、板凳,随处可见它的身影。 或...

  • 不负韶华,让青春在疫情中闪耀

    大自然是无私的,人类却是自私的。灾难面前,人类是多么的渺小。疫情面前,人类也是多么的渺小。那一刻,人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面对生命,人类终究还是在它面前变的既谦卑又渺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wvl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