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血泪血情 ——读《许三观卖血记》有感

血泪血情 ——读《许三观卖血记》有感

作者: 精致的书虫女孩 | 来源:发表于2018-02-21 14:19 被阅读41次

    “这书里的人物都死了。”那天,老妈双手捧了本《活着》,对着窗台外的人来人往叹了口气。

    我望向她,望向她手里的书,纯黑的封面再次使压抑之感涌了上来,我快步走向书架,终于不再迟疑地拿下《许三观卖血记》,我在想,这一次,这血色一般的封面下,我不渴求它有多美好,只希望能多些人世间的温度与酣畅。

    这是发生在四、五十年代的故事,人民公社、大跃进、饥荒、文革、知青上山下乡,这些只能从历史书或老一辈人口中稍稍获悉的名词,正一次次砸向许三观刚刚萌发的心怀。我不禁扬了扬苦涩的嘴角。那一定是个多灾多难的时代,止步不前甚至倒退的时代,人物的命运则又更为多舛。每一个人都是一滴滴脆弱的水,被社会的洪流裹挟着滚滚向前,万千滴水成就了洪流,然而单独的一滴水,根本无法主自己的命运,它能做的,也许只是顺从,它只能随波逐流,随遇而存在,不然便是被抛洒到河岸上,经过一番无力地挣扎后,碎裂、干涸。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太奶奶,我曾有幸在阳光正好的午后,在她的老屋里,在她的膝下听他们的故事。她说着自己从有头有脸,丰衣足食的小姐沦落到与田地相伴的农民,她说着自己的丈夫从人敬人爱的模范干部,因为一纸文书打成文革中的“反派”,太奶奶的脸在多少泪水的冲洗下,有了今天饱经沧桑的模样,她看似淡然,风平浪静,可心上的伤用什么来弥补?幸运的是,那个年代,已成为历史。

    而书里的许三观呢?一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送茧工,一位社会底层的小市民,他无法以更好的方式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只好去卖血。卖一次血,能换来35块钱,所以,无论是娶妻、赔钱、还是补贴家用,筹措医药费,他都通过卖血平稳度过。卖血过后,他都会去胜利饭店,神气地拍响桌子,说着炒猪肝和温过的黄酒。他视卖血为摇钱树,可细想,谁会慷慨地送出自己的健康甚至生命来换取散发着臭味的钱呢?许三观会,那个时代的人都会,因为医院卖血队伍已排到了门口,每个人的手上还多多少少提着西瓜,白糖,所以是该为他们悲还是喜呢?卖血,这个冰冷冷的动宾结构词汇背后,给了人无尽的心酸与无奈。

    我觉得这本书的线索便是卖血。在这条靠卖血跌跌撞撞前行的路上,许三观的性格特点渐渐显露,他傻里傻气,请许玉兰吃了八角三分钱的东西便要她嫁给他。他要面子,因耿耿于怀一乐不是他亲生的,在一乐闯祸时,不想被别人说“乌龟”而袖手旁观。他自私,称卖血得来的钱不能花在一乐身上,而带上二乐、三乐下馆子吃面条。但这个小人物身上也有亮光由内而外地散发着。他为许玉兰在米饭下藏红烧肉,他陪二乐的队长喝了一杯又一杯的酒,他不肯将卖血的钱花在一乐身上,却为了他几乎配上自己的命。这便是许三观的“三观”。

    他一边告诫着年轻人:“三个月才能卖一次血。”一边三天两头地去卖血,他为了一乐,为了这个不是自己亲生却偏偏自己最爱的孩子,他不要命了!看到这里,我觉得余华塑造的这个角色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我的心被提到了嗓子眼。当许三观一路卖血来到上海,却看到了一张空空的病床,我觉得有什么东西在我眼眶里打转,下一秒,那热泪冲了出来,是喜悦!一家人历经苦难,为彼此真心付出过后终于迎来了相聚时刻!

    这是全书的高潮部分,每个人物的形象都似秋天稻田里的小麦那样真实、饱满,尤其是许三观,他变成了一个巨人,高高地站立着。在爱面前一切都显得太卑微了,兄弟之间的深情,父子之间跨越血缘的爱,夫妻之间“我永远站在你这边”的温馨,在生活的狂风暴雨里,也从来没有真正丢失过。忽然发现,《许三观卖血记》在压抑与悲伤中确确实实隐藏着人世间的温度。

    书泛黄的纸页很快被翻完,而书的结尾又一次击中了我的心。在进入改革开放的年代里,许三观为了吃炒猪肝和黄酒决定再去卖一次血,我隐隐地感受到他在为自己卖血,他有了足够的勇气正视自己的大半生。然而,医院新来的年轻血头拒绝了他的血,年轻的血头的嘴粗鄙不堪,他说:“只有油漆匠要你的血,因为家具做好了,上油漆之前要刷一道猪血……”许三观卖了一生的血,最终离卖血却似有千里之遥。他老了,他的血再也不值钱了。他哭了,是他的心在滴血。

    悲凉的味道似乎在一个完美的结局中一圈圈晕开了。我合上书本,看着窗外华灯初上的缤纷世界,缓了一口气。

    “这本书,一定是伟大的,在兜兜转转中,世界依旧温暖如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血泪血情 ——读《许三观卖血记》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wxo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