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汪老师文章的原题目。
在这篇文章中,他提到了两个人,一个是魏志超,另一个是李向阳。两个人都是他的学生,并且都是很优秀的学生,但他们却都英年早逝,着实令人惋惜。
据汪老师回忆,魏志超在毕业后回到家乡教会,被安排在一个简陋的平房里,连日的暴雨导致房顶坍塌,他年轻的生命就此画上了句号。后来,在为他主持追思礼拜时,同学们都在述说“大卫(魏)”的善良与热心,有人感叹“大卫心里装着许多人,却没有人关心他。冬天里只穿着一件褪色的灯芯绒旧夹克”,汪老师在心里自责:为何看不到这个孩子在冬天里没有棉衣穿,难不成自己瞎了眼?
那时候汪老师是做学生工作的,他为此深深自责,以至于后来每年秋风起时,他心里总有个声音:“大卫冷啊”!
读至此,心里莫名的感动,眼泪不知何时夺眶而出。我感伤不仅是因为大卫的寒冷,也是为汪老师那爱怜的心肠。同时我也想到了自己以前的老师,她们对我的照顾与关怀何止是老师对学生的爱,何止是牧人对羊群的爱,简直就是母亲对孩子的爱。饱含爱意的亲昵的称呼,一个包,几双袜子,钱财上的帮助等等,无不表明了她们心里始终的牵挂。
对于大卫,汪老师也许感到非常内疚,但我想他在之后的日子里一定会加倍地关心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需要。
另外一位学生叫李向阳。在他毕业之前,曾受到了匿名的诬告,汪老师为他取证证明了他的清白。但因此事教堂取消了他的讲道资格,于是汪老师在一次讲道时故意带上他,结束时还让他做了祷告,当时的紧张气氛可想而知。
后来,汪老师推荐他到河南省两会实习,只是没想到的是,一年实习期满时李向阳却因心脏病发作,离世归天。
汪老师对此又是一阵懊悔,悔不该让他经历那样紧张的会场气氛,虽然当时并不知道他有心脏病。也不该想方设法让他去省两会实习,办班讲道。如果不那么劳累,也许是另外一种情况了。
对于这两个学生,汪老师觉得一个是关心不够,另一个是关心过火。但其实,他们的英年早逝跟汪老师没有任何直接的关联,这只是汪老师对自己的反思与对他人的愧疚。不过,这反思是宝贵的,也是值得的。
另外,我想说的是,传道人自己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教会也应给予多方的关心、理解和帮助。希望英年早逝的传道人越来越少,这样的悲剧不要再发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