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新疆之行(二三年七月)

新疆之行(二三年七月)

作者: xuxuu | 来源:发表于2024-06-13 09:34 被阅读0次

新疆之行(二三年七月)

喀什

由长安出发的丝绸之路,在敦煌分展出南北两线,跨过绵延高山与茫茫大漠在一处汇合,然后穿过帕米尔高原继续向前,这个汇合处便是西域最早的城郭,喀什。

两千多年前 ,商品流通成为可能,催生了当时的古印度、波斯、阿拉伯等各种文明贸易交往的愿望。贸易需要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 ,这个平台在当时需要具备的条件是地广人稀,位置中立,且所属文明足够宽容。于是,在天山、昆仑山与塔里木盆地之间的茫茫西域便成了适合的历史的选择,由此,当时的各大文明在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汇集、交流与融合 。

巨大商贸利益的诱惑,让无数的探险家、旅行者、商人离开自己的国家向此汇聚。西域的特殊位置决定了他们旅途的艰难,不管出去还是进来,面对的或是帕米尔高原,或是塔克拉玛干沙漠,都即将或已经经受严酷的生死考验。 喀什,这块大漠与高原之间的土地,便成为他们必须停留驻足的地方。如果说西域是亚欧几大文明的交汇中心,那么,喀什则是中心中的中心,这个地位,从两千多年前就默默存在于那些曾经来过这里的商人、探险家、旅行家的心中。

几千年来,喀什不仅是商品贸易的集散地,也是文化的集散地。两千年前,当张骞的脚步踏进西域的时候,就发现喀什已经有非常象样的商贸市场。后来,出任西域都护的班超,把这里当作安定西域的大本营,一住就是十几年。在班超走后不久,佛教的传入使这里摆脱了萨满巫术的原始宗教。喀什随着这一重大文化事件的裹卷,进入文化的融合繁盛时期。在佛教历史上堪比玄奘的鸠摩罗什,十二岁时到这里学习佛教两年。鸠摩罗什离开后,法显取经也经过这里,惊叹这里的法会隆重。后来玄奘取经回来时经卷落水破损,也曾在这里停留一段时间补抄。公元七世纪,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时,喀什也是前沿,在这里落地几百年后,才传向北疆。直到今天,喀什信仰的主要还是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文物在喀什不胜枚举。老城中心的艾提尕尔清真寺是亚洲最大的三大清真寺之一。亮黄色的门楼,矗立的宣礼塔,塔顶高擎着铜铸月牙。信众每天礼拜,每逢传统节日,更是万人齐聚,非常震撼。古老的遗迹因虔诚仪式的滋润,历经数百年仍神采奕奕。

两千多年间,喀什古城也经历了新建、老化和破坏、重建恢复的一个循环过程。到清代之后,除了古城的大门、城墙及一些军事防御设施消失不见,古城内部的民居基本完整地保存了下来。民居多为土木或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土墙木窗,饰以彩色花纹,典型的维吾尔风格。老城街道纵横交错,小巷错综复杂。巷子口的设计很有意思,脚下铺设的砖块,凡是用砖块摆成箭头的小巷都是有出口的,凡是横着摆的砖块,前方就是死胡同。这些特点使老城具有了独特的作用军事防御功能,可以有效地利用地势地形抵抗侵犯的敌军。

今天的古城,已完全蜕化成旅游景区。漫步于大街小巷,临街的门面成了各种商铺,茶馆、民宿、餐厅。有一种经营民族手工艺品的小店很有特色。有土陶器、民族花帽、民族乐器、充满浓郁波斯风格的各种铜器,还有各种木质的用具,所经营的商品样品摆放或悬挂在门前,与门面自然的融为一体,将店面装饰的特色分明又恰到好处。七月的喀什,天气炎热,是那种干燥烘烤的热,中午, 太阳无一丝遮拦的直泻下来,铺在身上,从头至脚,无处躲藏的蒸腾。不过只要躲到树荫下,有风吹过,热气便消散许多。

古城的一处网红打卡地是一家名叫“吾斯塘博依”的百年老茶馆。茶馆位于最繁华的主路边,临街的两层典型的新疆风格小木楼。楼里不像我们的茶馆那样,桌台椅凳,而是几处木塌小桌。游客很多,临街的小阳台上也坐满人。室内未开空调,茶馆显得拥挤闷热。我们在街对面随意另选一处,坐在露天小院子里,向着宽宽的街巷和来往的游客,点了茶和水果,歇脚聊天。七月的新疆,日落会到晚上十点左右,都是干热的大晴天,初到的北方人觉着有用不完的下午。

坐了一会儿,随着对面楼上响起的一阵欢快的音乐,一位维族老人出现在街口,瘦小精干,敞开的长衫,八角花帽,上翘的胡须,随音乐抖肩摆臂,如旋风初起,云翼惊展,围观的游人被吸引着加入进来,欢快律动的洒脱和着炽热的空气漾漾升起。一队身着民族长裙、头戴羽毛发饰的维族姑娘,身着彩装,骑着骆驼,踏着音乐迤逦而过,那一刻,千年的繁盛仿佛从未远走。

红旗拉普

喀什的第二天,我们驱车前往红其拉甫口岸。路线安排是沿途游览白沙湖,慕仕塔格峰,晚上到塔什库尔干县。第三天翻越盘龙古道后返回喀什。

红旗拉普位于中巴边境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帕米尔高原上,与巴基斯坦口岸毗邻,是我国海拔最高的边防哨所,平均海拔约4000米,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恶劣的环境条件,被誉称为“雪域孤岛”和“西部天门”。红其拉甫口岸的海拔约为4733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口岸之一,当地居民主要为塔吉克族。

红其拉甫哨所的历史背景与其地理位置紧密相关。它是国家批准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自1986年5月1日起正式向第三国人员开放。其地理位置战略意义重大。红其拉甫塔吉克语意为“血染的通道”,这一名称不仅反映了其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也象征着驻守在此的边防官兵不畏严寒、艰苦卓绝的精神。

从喀什出发到红其拉甫,走的是喀喇昆仑公路中国段,即喀什到红其拉甫的416公里。喀喇昆仑公路北起喀什,穿越喀喇昆仑山脉、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西端,经过红旗拉普山口,直到巴基斯坦北部城市塔科特。公路全长1032公里,其中中国境内416公里,巴基斯坦境内616公里。上世纪修建喀喇昆仑公路时,中巴双方共约700人献出了生命。整条公路中国境内最低海拔1154米,最高海拔4733米,被评为"世界十大险峻公路"之一。喀喇昆仑公路被称为世界上最高最美的公路,

车一开上公路,  两旁的高原大山便以慑天吞云的气势,向你摊开全部的浩瀚。车窗外的风景便是一切的大山,向远处,向高处,陷入山的包围。只有一条路,无尽的延申,满眼苍茫,只觉目光太过纤细,装不下这沉甸甸的雄奇。我们疾速奔驰,列列大山急速闪避,霍霍向后,直至在反光镜中迅速缩至无形,而前方的大山又迎面扑来,不知道尽头在哪里。三盘九弯后,你以为该到尽头了吧?转过来发现,不,还是绵延叠亘的山,蔽天塞地,蜿蜒不绝的向前,苍茫茫没有尽头,仿佛时间静止,空间氓灭,你只能惶恐的咀嚼自己的渺小。

等你从这惶恐中冷静下来,仔细观察,这山并无奇峰耸立,只是交臂叠肩,连绵成苍茫一体,山势迎着灿亮的阳光,晃动黝黑苍老的面容,阔大肃穆的并列着,以惊人的沉默接受着数亿年的阳光风雨和一切,如一页页公开的史前秘密,令你感到单纯而永恒的雄伟。

巨峰崖壁都是寸草不生,积雪化成水,在绝壁上冲刷出整齐的纹路,灰暗石泥便倾泻着流向山底,露出层次判然的地质年代。这山下,就着一线线的土地,能偶尔看到一点绿色,那是人们栽种的庄稼、蔬菜。在这强悍的巨障脚下,这星星绿色,显得极其纤弱,仿佛要时时打着十二分的精神,与这寒冷、风沙和稀薄的空气抗争,稍一疏忽,就会被这狂卷一切的苍茫吞噬。

车子经过慕士塔格峰,帕米尔高原的第二高峰。七千多米的雪峰群赫赫在望,重重叠叠的青苍黯黮擎起眩人眼眸的皑皑。森严的气象当顶盖下,万簌在下,火炎炎的酲暑在下,但此地孤峻而高冷,一座冬之塔凛凛府视着我们。

车终于来到红旗拉普,不巧的是没有开放。就在哨所外的屏障前合影。高原反应开始,高原峰巅,不知是因为空气稀薄,还是被这磅礴震慑。艰难的行进,让我再次想起张骞。无法想象,两千多年前的张骞,是凭借怎样的勇气和毅力,以一脚一脚的丈量,穿越了这样的高原。正是张骞的两次通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并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汉朝对控制西域的目的由最早的制御匈奴,变成了“广地万里,重九译,威德遍于四海”。穆穆青山,茫茫高原,他的名字注定被千年传颂。

到达红旗拉普的途中,还经过了一处之前未曾听说的地方,瓦罕走廊。瓦罕走廊,又称阿富汗走廊,是阿富汗至新疆的呈东西向的狭长地带,位于帕米尔高原南端,东接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整个走廊东西长约300公里,也是东亚到西亚最近的道路。中阿两国在狭长的瓦罕走廊东端相毗邻,边界线只有92.45公里,这使阿富汗成为了所有与中国接壤的国家中边境线最短的,也是唯一与我国相邻的西亚国家。瓦罕走廊曾经的一段往事,今天依然被感动: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驻守瓦罕走廊的国民党军队在错综复杂的边境形势中牢牢把握着对国境的控制权,瓦罕走廊整个防区没有一个哨所弃土而逃,全部坚持等到解放军部队实地接收、平稳换防,为维护祖国领土作出了巨大贡献。

白沙湖

前往红旗拉普的路上车在弯过一段山之后停下,,在一片汹涌绵延的暗灰与黮黑中,白沙湖就那么毫无征兆的出现在眼前,美的虚幻, 让人窒息。 湖水被连绵的山丘围绕,山丘被如雪般细腻洁白的沙粉温柔的覆盖,苍青的轮廓若隐若现,如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映入湛蓝的湖水,美成一片蓝蒙蒙的虚无,神秘诡谕。

据介绍,白沙湖的湖水发源于慕士塔格峰的康西瓦河,河水在下流过程中带来大量泥沙在此聚集,冬天湖水枯竭露出沙子,沙子被大风刮到了对面山上,万年朔风形成白沙山。

盘龙古道

离开红旗拉普,晚上我们住在塔县(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我们居住的区域感觉开发建设不久,到处都很新 ,入住的宾馆附近有好多新建小区,但人不是很多。由于高原反应, 我开始感觉到头疼,吃了点晚饭后就早早休息了。

第二天返回喀什,我们就专门走了著名的盘龙古道。

盘龙古道又叫瓦恰公路。最早是从塔县到瓦恰乡的公路其中的一段,从山下到山顶,高度从海拔3000米左右迅速攀升到4000米以上,落差高达1000米,为了帕米尔高原上的农牧民们能够轻松地走出高原,更好与外界联系,依着山脊而建。古道修建过程很困难,因为古道所在的山都是沙土岩石,质地比较松散,不能够穿山打隧道、也不能够建设高架桥,所以依山势而建环绕S路最稳最安全。

短短30公里,全部盘山公路超过600个S弯道,似一条黑龙盘绕在山间,蜿蜒成一盘接一盘的忍耐和惊险。“今日走过了所有的弯路 从此人生尽是坦途。”

相关文章

  • 新疆之行(二)

    美丽达阪城的郊外风光 新疆天边的彩虹 蔚犁,秋天的胡杨林,天水相接,唯美壮观,蓝天白云 喀纳斯湖临近的月亮湾,水的...

  • 新疆之行(二)

    或许是对我拖延症的惩罚,今天内存卡的照片突然之间没有了。包括这次新疆之行的照片在内有四五千张照片都不翼而飞。在爱奇...

  • 在空中草原骑马—骑马有感

    北疆之行(二) 俗话说 “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道新疆之美...

  • 2018 新疆之行 二

    之前为什么说新疆回来后,感觉写东西无从下手呢,因为当你身处美景之中时,感受到的是满满的视觉冲击,除了说“哇--,真...

  • 新疆之行

    5月6日出发新疆,目的地:乌鲁木齐

  • 新疆之行

    你有多久没旅行了 当闷热的天气,拥挤的城市 ,繁琐的工作让你感到疲惫,那么你该出去走走了。 大自然不会让你失望,总...

  • 新疆之行

    从新疆回来有一个多月了,一直想提笔写点什么,却不知从哪下手。于是索性放了放,让心灵沉淀下来。今日提笔,想到哪写到哪...

  • 新疆之行

    2018年7月18日,新疆之行第一日。全天行程900公里,过中卫,夜宿宿武威市。武威即是古代的凉州。 《凉...

  • 新疆之行

    今天突然在想一个问题,我的脚印最远留在了哪里? 时间将我拉回到了去年5月,工作敲定,论文也已定稿。想着7月就要入职...

  • 新疆之行

    那是九月的最后一周,阳光甚好,公路两岸随处可见的白桦,绵延成一条条线。白桦下是一条条小道,布满杂草与落叶。我看到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新疆之行(二三年七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xanq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