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是刚开始接触亚马逊时买了这本书,当时觉得很多看法让人耳目一新,触动很大。却一点都回忆不起书里讲过什么。
于是这两天空闲时就翻两页,跟读新书一样。作者从市场主力产品与非主力产品的需求趋势开讲。受限于货架租金成本,以前的市场80%的销售都是由主力爆品贡献,产品目录有限。但是互联网给了消费者更多选择的可能性,主力之外还有无限延伸的利基产品需求。这条无限延伸的利基产品需求就像一条长长的尾巴,因而非主打品也就被称之为长尾产品。
虽然出版很多年了,很多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趋势完全被言中。
1. 半专业--半业余人群:作者以天文爱好者为例,庞大的天文爱好者群体,弥补了专业天文学家队伍的人手限制,让行星观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收获。半专业--半业余人群的出现,得益于技术进步,生产工具的丰富。并且专业天文学家及机构也在创造机会给更多爱好者参与一些天文活动。于是原来 专家+消费者 的生态得意改变,生产和消费中间不再有明显的界限。生产和研发流程逐渐开源,更多粉丝深度参与到产品迭代中来。消费者也不再是物质匮乏的人群,参与的乐趣大于产品本身。我有个大学同学是锤子手机的忠实拥簇者,会购买每一款新品测试版,提供反馈。也极力向身边的人推荐这个品牌。把新品内测这个步骤开放给广大粉丝,能发现手机在不同地区不同使用情况下的问题,提高测试效率的同时培养一批铁杆粉。其实亚马逊上的消费者,也有一大部分热衷于尝试新品、写详细的使用体验,并且在个人空间分享好用的产品。而亚马逊卖家应该做的事情就是找到这个社群,开放产品研发与生产制造的部分流程,与粉丝们深度互动,并且利用他们的反馈迭代优化产品。
2. 互联网时代的引爆:作者列举了一个三人组的白人说唱乐队。他们被正牌娱乐公司拒之门外,于是用简单的设备录制冷幽默的说唱片段发布到网上。粉丝们将他们的作品剪辑恶搞,变得越来越流行。后来,电视台找到他们,请他们去现场录制节目。这个节目被大家说看并且遗忘了。但是有粉丝将节目录下来,发布到网上,再次引爆。于是电视台将这一期节目收录到官网,官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点击量。这就是典型的互联网时代的热门引爆过程:个性化的内容--粉丝再创作--传统大亨背书--跨平台的发酵。
小时候每天晚上大家都守在电视机前面看《还珠格格》,第二天在上学路上和同学们讨论剧情。那时的热点是由权威拍板,大家的注意力被有限的资源吸引。如今信息爆炸时代,也是宣扬个性的年代。像素、剧情瑕疵、不上档次的布景都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与一部分观众高度共鸣。于是这部分人参与再创作,吸引更多人的眼球。如果这个事件有其他点引起共鸣(新的绯闻、传统电视台背书、名人站位...),那么一波三折,事件被酝酿,影响力越来越大。让我想起理诚的一个case,系统程序自动申请的折扣券有漏洞,一个产品能够无限次的满减。有粉丝发现了之后发布到热门网站,库存被大家零元抢空,当时在德国引起轰动。公司采取法律途径追回了一部分库存,于是愤愤不平的网友们在论坛里黑化老板“崔爸爸”,给他头像P上社会哥的造型。大家看热闹不嫌事大,让这成为了第二波热点,给公司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后来公司决定跟消费者的情绪站在一起,设立“崔爸爸节”,每年这天发放大量优惠券。可惜这一套非常官方的做法,没有看点,没能再次引起轩然大波。
《长尾理论》对市场生态的变化做了精准独到的分析。我们已经从一个物质匮乏的时代走向物质富余、信息爆炸的时代。Z0时代的消费者成长在不一样的社会环境,因此生活态度和消费也与我们非常不一样。因此市场营销也需要创新,迎合这些时代的新特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