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庄子》笔记142 2019-06-13

《庄子》笔记142 2019-06-13

作者: 海上明月共 | 来源:发表于2019-06-13 17:02 被阅读0次

    缮性 第十六

    【原文16·2】

    古之人,在混芒之中,与一世而得澹漠焉(2)。当是时也,阴阳和静,鬼神不扰,四时得节,万物不伤,群生不夭,人虽有知,无所用之,此之谓至一。当是时也,莫之为而常自然。

    逮德下衰,及燧人、伏羲始为天下,是故顺而不一。德又下衰,及神农、黄帝始为天下,是故安而不顺。德又下衰,及唐、虞始为天下,兴治化之流,浇淳散朴,离道以善,险德以行,然后去性而从于心。心与心识,知而不足以定天下,然后附之以文,益之以博。文灭质,博溺心,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

     

    【译文】

    古时候的人,生活在混沌鸿蒙、淳风未散的境况中,跟整个外部世界混为一体而且人们彼此都恬淡无为。那个时候,阴与阳谐和而又宁静,鬼神也不会干扰,四季的变化顺应时节,万物全不会受伤害,各种有生命的东西都能尽享天年,人们即使内存心智,也没处可用,这就叫做最为完满的浑一状态。那个时候,人们无所作为而保持着天然。

    等到后来道德衰退,到了燧人氏、伏羲氏统治天下,世事随顺却已不能浑然为一。道德再度衰退,到了神农氏和黄帝统治天下,世道安定却已不能随顺民心与物情。道德再度衰退,到了唐尧、虞舜统治天下,开启了治理和教化的风气,淳厚质朴之风受到干扰与破坏,背离大道而为,寡有德行而行,这之后也就舍弃了本性而顺从于各自的私心。人们彼此间都相互知道和了解,也就不足以使天下得到安定,然后又贴附上浮华的文饰,增加了众多的俗学。文饰浮华毁坏了质朴之风,广博的俗学淹没了纯真的心灵,然后人民才开始迷惑和纷乱,没有什么办法返归本真而回复原始的情状。

     

    【心解】

    人类有最初的淡漠无为,逐渐堕落,以至于无法恢复到初始的状态。但是,为什么会出现第一次的“逮德下衰”呢?

    这里的“德”是天赋本性,而不是教化所推崇的道德。

    参考资料: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傅佩荣《傅佩荣译解庄子》

    }("̉O�Xo�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庄子》笔记142 2019-06-1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xas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