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云笔记的脑残粉,从个人笔记到工作笔记,存储在云端的内容越来越多,我也试图把笔记分类,将他们放进各个文件夹中,但是出于九零后普遍患有的选择困难癌,我放弃了这种做法。
举个例子,我有一篇笔记,关于讲解轻量级协同办公OA云助力企业创新业务的文章,那我该将这篇笔记划分到“互联网”,还是“OA”,还是“云服务”,还是“创新”呢?
尽管有整理癖和强迫症的人,可能会把类别划分的更加细致来解决这样的问题,但类别分的太细致,又会破坏搜索功能的便捷性。因为在这种状况下,只有两种搜索途径可以使用,一种是点击某个分类的笔记本进行搜索,另一种是对所有的笔记进行全局搜索。要么是“一”,要么是“所有”,并没有中间的选择。
于是从如何有效的搜索到信息的角度出发,“标签”的使用,跨越了笔记本的存在,让原本“树状”的信息结构变成“网状”扩展开来。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给笔记添加标签,让标签有结构有层次,将搜索功能的便捷性发挥到极致呢?
借鉴了知乎上大神们的做法,和几个重要的标签组织和应用方法,再加点自己的小经验,我来分享几个“标签”使用术。
根据小属性维度分类
所谓小属性维度,就是一类具有“通用性”的标签,比如地点、场景、人物、项目等等。在使用这一类标签的时候,为了逻辑清晰和易于管理,建议对标签采用固定的格式。就像前端程序员们在使用选择器时,为了区分tag、id和class而在名称前面添加对应符号一样,我们也可以给标签加上符号,比如这样:
1.地点:[@北京] [@西二旗]
2.场景:[#吃饭] [#看书]
3.人物:[name:马双双]
4.项目:[##iQuicker] [##财务管理]
5.媒体:[book:运营之光] [movie:七月与安生]
6.愿望与计划:想做的事情[~to do]想买的东西[~to buy]想去的地方[~to go]
根据大属性维度分类
大属性维度,类似于我们所习惯的为笔记分类所建立的笔记本,相比较小属性维度分类的方式,这种方式的维度更广。比如:[Reference(参考)] [Memories(记忆)] [Trash(回收站)],这类逻辑,相当于把笔记分组弱化,把笔记之间分门别类、横向联系的重任放在了标签管理上。
发散思维类
想到什么写什么,很多人把打标签当成灵感激发的过程,这也是云笔记的神奇之处,将信息和知识聚合再延伸。但是也要避免一时的脑洞大开,需要搜索的时候完全get不到添加标签时的情绪,就很尴尬啦!毕竟我们最终的目的是成体系的网状信息和知识,而不是无边际的发散却无法聚拢收回呀。
GTD类
GTD(Getting Things Done),这也是我新学会的一个概念,意思概括一下就是,必须记录下来要做的事,然后整理安排并使自己一条条去执行。所以GTD类标签的安排,可以是事情处理的阶段[收集] [整理] [组织] [回顾] [执行],也可以是事情的优先级[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重要不紧急]。
总之呢,标签的使用还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对于笔记的使用,既要适度的分门别类,又需要将既相关又分属于各个类别的知识散点系统化的组织起来,让云笔记发挥它的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