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先生略显瘦削。一副圆框眼镜架在他高高的鼻梁上,厚厚的镜片也无法挡住他一双鹰眼射出的精明目光,这便是我看到傅雷照片的第一印象:聪明而又精干。
故事便从傅聪离开到波兰求学开始,大儿子离开后,对儿子的想念使傅雷“胸口抽痛,胃里难过,忍不住要哭,浑身没有劲。”而且这也便是贯穿整本书的基调--牵挂。他无时不刻牵挂着自己的孩子。牵挂他的身体,牵挂他的成绩。而傅雷,对于孩子教育更是不同于当时。他主动向孩子道歉,把自己和孩子放在同一个平面上来看,他这样说道:“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不熟不了这样的罪过。”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将孩子平等看待是一件多么不同的事情。面对孩子成长的烦恼与焦躁时傅雷总会耐心细致地将自己的亲生经历,亦或是引据经典一次次地安抚着儿子那颗热烈的心灵。
可是真让我对傅雷先生肃然起敬的,便是我看过的一篇文章,上面写了傅雷夫妇死前几周的事。他们先是将自己的存款,交给了服务他们已久的女仆,甚至还给到为她找到了另外一个主人家,临死前甚至交待了后事如何操办,最后在身下放下棉被,以免落地时惊扰到别人这样的淡然,就像典雅又怎么不能培养出一位优秀的孩子呢?
重新又回到这张图片,我看到的是一位伟大的翻译家,一位慈祥的父亲,更是一位优秀的朋友,纵使傅聪是天纵之才,但没有父亲傅雷一步步为他打下的基座,傅聪也不会取得如今辉煌的成就!
傅雷--民国最后的典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