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文章的目的纯粹是有感而发,简短地分享一下。
昨晚我策划了一次线下的社交媒体营销文案研讨会,打造了几十个内容公式,目的很简单,就是方便在以后的工作中利用这些工具提高工作效率。
讲解完PPT之后,一位同行让聊聊几个自媒体渠道,这其中呢,就提到了简书。
说实话,从在简书开通账号之后,更新的大都是内容营销方面的文章,写这些文章的目的无非是想结交一些同业朋友,相互提升下水平,顺便跟进下最新的营销动态。
结果很明显:
事与愿违。
仔细想想的话,这不能怪简书这个平台,当初我选择简书更新文章是出于三方面原因:
1、后台编辑很顺手
2、简书界面浏览舒服
3、写文平台自带的“内容感”
就这样持续的更新到现在,起初并没有太多关注阅读量,因为最初我并不了解简书的推荐机制,初心的做法就是用心写好文章。
以至于到如今的现状,似乎关心阅读量已没了必要。
做程序的朋友说,每一个平台都有自身的漏洞,简书也一样,浏览量、阅读量、点赞量什么的,想要多少都可以,你说话。
虽然是开玩笑,但一个平台对于有价值内容的关注度高低以及筛选推荐机制是否完善,确实影响着一些作者的心态。
说句实话,首页推荐的内容我基本上没有看过。
每一个平台海量的推送内容会让一个没有过滤辨别能力的人失去冷静思考的能力,公众号如此,简书如此,头条如此,搜狐号百家号等等如此,但我们应该知道,这些平台都曾经有过“纯真”的时光。
发展而已,逐利而已。
我想,像简书设计出来的文集、专题功能,相对的也是能起到圈子的作用,让专业性的内容至少得到同业人的安慰,不至于孤零零的被淹没。
互联网时代,要永远相信“先发者优势”,在任何平台都一样,我来到简书的时候,已没有什么先发优势。
同时呢,也要相信“1-9-9”规则,我曾经针对这个规则整过一篇文章,发在了公众号上,大致意思就是:
如果你有1,000个粉丝朋友:1,000个朋友中的
1%= 10个每天都在发布内容的朋友。
1,000个中的9%= 90个偶尔发布内容的朋友。
1,000的90%= 900个从未真正发布过的朋友。
事实上,你可能已经在社交网络中注意到这一点。你每次可能只会看到5至30个人的信息,难道他们有什么诀窍吗?这仅仅是因为他们积极的创造了最多的内容!
所以,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当然,我说的不是在这个平台。
虽然,我知道简书很早,而且曾经刚出来的简书,还是文艺青年的聚集地吧,过往云烟了。
如果有一天,这个账号不再有文章更新,而是悄悄的消失了,也在情理之中。
因为至始至终,它不属于营销人的场地。
还是希望简书越来越好吧。
这是心里话,不存在褒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