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武子是卫国的大夫,有一天孔子很感慨地说:“宁武子真是有觉知,他可以给自己身上装一个‘开关’,随时切换——当国家政治清明,允许大家做事时,他就积极发挥才干,建功立业;当国君昏庸,整个系统崩塌时,他就马上装聋装哑,装疯卖傻,什么也不干,甚至让人觉得他完全是一个可有可无的loser。他的智慧,别人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真是赶不上。”
孔子活了七十多岁,孟子活得更长——八十四岁。对一位真正的“老司机”来说,需要明白一件事——长生才能久视。六十岁以后收徒,到七八十岁的时候,还可以收一大票四五十岁,乃至二三十岁极其优秀的年轻人,等到“离开”的时候,正好花团锦簇、枝繁叶茂。
有时读《论语》,隐隐地有种“小人之心”——其实孔子懂得很深刻的道理,甚至明白如果这样做也许能挣更多的钱,做更大的官,获得更多的名望……但他没有,因为他知道,保存实力、持久耐力,往往以牺牲一时的爆发力和痛快为代价。
孔子生活的年代,也有不少很有名的人,他们也有很多弟子,但他们往往活得不够长。还有一些人虽然活得很长,但没有学生,或者学生很少,两三代以后就失传了。
孔子选择了一条正确的人生策略——开办教育,收了很多学生,也许这样不能很好地施展自己的政治智慧,但并不妨碍他培养杰出的政治家、经营者、艺术家。他帮每位同学准确地寻找自己的人生定位,打磨他们的根器,从而发展出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最后成为万世师表。
你想想看,这难道不是一种很有意义的人生策略吗——一个是长久,另一个是懂得在合适的时候隐蔽。
换句话说,对时间周期的把握,采取事实的表达显得有点儿傻,这是很难得的超然物外的智慧。因此,孔子说宁武子“愚不可及”,实际上说的是他的笨很少有人比得上。
如果你觉得现在选择聪明的策略不对,那么你敢选择一种比较笨的面相吗?
时间终将会给你完美的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