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回家的路上听了Dr.魏关于如何夸孩子的文章,夸孩子其实是一种对孩子行为的反馈,但是反馈的质量直接影响了他以后的选择,所以要特别注意自己反馈的方式,让自己的反馈对孩子产生正确的引导。引导孩子形成成长型的思维模式,而不是固定型的思维模式。
夸孩子的三个心法简单说就是:
1、表扬努力而不是聪明
表扬孩子努力,他会感受到你关注他的努力,然后就会更努力。表扬孩子聪明,他会感受到你关注他的“智商”但是“聪明”是基本上固定的,所以只会导致他假装自己更聪明。
2、表扬过程而不是结果
要表扬孩子成功的过程而不是直接告诉孩子结果。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过程却比结果更重要,在过程种体验学习的乐趣。如果只关注结果,就会拘泥于“不能出错”这件事情,会让孩子变得害怕出错,变得回避挑战。可以把每一个错误都当成是自己改进的机会,享受纠正错误的过程。
3、表扬成长而不是表现
想要孩子迎接更高的挑战,要表扬孩子的进步、成长,而不是某一次任务当中的分数或者表现。比如练琴的时候弹错了,可以先记下错误然后往后继续练习,然后再回过头来改正错误。在错误中学习,帮他建立起从错误中学习和成长的习惯。
我曾经自诩聪明了好多年,还给自己的QQ取名叫“球形天才”,觉得自己天资过人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一直到工作了几年我还是在用这个幼稚的昵称。但也正是工作的那几年,把我打击得一塌糊涂。我不禁开始怀疑,如果我是天才怎么会费那么大力气还背不下一篇文章?如果我是天才,为什么想要离开这里却怎么也走不了?如果我是天才,为什么我对自己的生活如此无能为力?有一天,有那么一刻,我的信心彻底粉碎了,我终于不得不哭着承认,我大概真的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
不是天才也要活下去啊,作为一个普通人,没有天分可以依靠,只剩下努力一条路了,从此只能接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人生。殊不知,这才是真实的人生啊,以前的什么所谓“天才”的幻觉,只不过是中二病而已。
然而我的中二病,至今也没有痊愈,我还是想从自己身上找到一些和别人不同的地方,一些可以依靠的特质,一些能用来安身立命的自信。我找到的是“经历”,幼年时候,被奶奶捧在手心里全心全意爱过的经历,成年以后在国有企业基层痛苦挣扎的经历。我体验过虚度年华的悔恨,技不如人的恼火,形单影只的落寞,我也知道这些都杀不死我。而有了这些经历,人才能更淡定的去面对眼前的困难,不管有多么的痛苦、烦躁、焦虑,他们都是“困难”而已。每一次遇见它,认清它的样子,不受它的影响,继续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人就变得更强大。我想,我这终于算是转换成了成长型思维了吧。
而我能给孩子的,除了一个普通的身体+普通的头脑,也许成长型的四维也是一个礼物吧,一颗永远前进、永远成长的心灵,才是真正的“天赋”。
2019年5月25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