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二岁留影。前天上午去影楼给女儿拍12岁照,化妆、整头发,各种摆拍,从十点到十二点,照个像也不容易,我也顺便用手机给闺女照了几张,感觉蛮英气飒爽的,结果儿子说把妹妹拍成熟了,是不是直发被化妆师弄卷后少了稚嫩与清纯?还是圆嘟嘟的婴儿肥导致少了灵气?

2.所谓难题。下午外甥做题中又一次发现阻碍他们的所谓难题,题目由叙述型改为表格式,就读不懂题导致无从下手,把数量之间的关系由整倍数关系换为百分之几就蒙了,女儿也是鸡兔同笼问题的题,条件叙述清晰的能自己一步步清晰解答,一换成鸡宠共有头几只,足几只,求各有几只。既找不出隐藏条件即每只鸡2条腿,每只兔4条腿,又感到发蒙无从下手,都是对一类题理解不透,更理不出它们的共同特征,看不出它们是一个类型的题,如果具备了看到这个题很快能辨析出它属于哪种类型,就能轻易解决了。
3.自己批改。这两次英语练习题做完后,我让女儿自己对改,改后让她以阅卷老师的身份来评价,她认真地指出,字母v写得不规范像w,名词复数该加s的没加,不该加的却加了,通过发问让她找出一句话中从哪儿可以判断出是复数形式还是单数形式,通过批改,把发现的问题消灭了,才是做练习的真正意义所在。
4.一举两得。这几天下午都是趁孩子们先做试卷时干点家务,蒸了枣花馍,炙了羊胎盘并用豆桨机打成粉末,盘了浑、素两种饺子馅,干活辅导两不误。
5.学八段锦。昨天早上跟着视频学了八段锦,视频上讲解得特别好,先让学员做一个体式,老师点评,再跟着老师做一遍,老师点评得特别好,按老师讲的要求做,果然效果立竿见影,而不是平时自己依葫画瓢做个架子没有什么感觉做不出效果而不愿坚持。经老师指导后感觉这个八段锦可以做为自己锻炼的项目。
6.母女对话。“妈,今天下午打比赛我第二名。”“俺闺女越来越厉害了,你是怎么由第三又前进到第二的呢?”“我发现发几个下旋球后突然发个快球,对方就不适应了。”“看来,你属于打球爱动脑的类型,战术型队员。”“妈,我要是对待学习上的名次也像打乒乓球拿名次一样,学习就好了”“你能这样想太好了,那是一定的!”“我看过了,班上某某某和某某某的名次都比我好,我的数学成绩比他们都好,就是吃亏语文和英语。”“哪你这学期打算如何学习这两门功课,目标定到多少分?”“英语不仅要会背课文,还要会背写课文,注意掌握知识点,语文我是字词都没掌握好,比如代字在写时有没有那一点我常常不确定”“那怎么办呢?”“平时写时就记清记牢”“是不是把易混的形近字放在一块对比着学效果更好呢?”“是的,妈妈,还有平时的周测卷也要做好。”“拿出你打球的精神,像要求数学那样标准要求语文和英语,相信你的学习成绩一定会好的!”“嗯”
7.亲子沟通。下午美容院打电话让我去洗护面部,正好这几天脸过敏太干,去让她看看也行,在做面部时我听她讲与女儿的互动模式。
“妈,从下周开始,我们没有大星期了,周一到周四上文化课,周五周六上专业课——画画”
“都应该是这样,过大星期你在家又不学习。”
那么觉察一下做为妈妈的回应,女儿听后有什么感受?那我们改为这样回应“噢,这样以来,你学习就更紧了,乖儿”这样女儿是不是感受到妈妈的一份疼爱?对方连连说是,其实她女儿是属于比较文静听话的,比较好带的类型,我还是比较愿意支持这个女孩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