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今日简书是为语文课教学所用,朋友可关注我的头条号,浏览我近期的日记。
![](https://img.haomeiwen.com/i14149621/9a59d33cdffe7f5d.jpg)
托物言志的主要特征就是通过物象表现人的情怀和志向,文章描述时就把物象人格化、理想化、形象化,读者从文章所托之“物”意会所言之“志”。其主要特征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所描绘的对象巧妙地结合起来。
比如《爱莲说》以莲花喻“君子”。写它的“出淤泥而不染”在于赞美纯洁的心志;描绘它的“濯清莲而不妖”在于颂扬人品的庄重;刻画它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直”在于歌咏人格的正直。作者通过莲花抒发了自己的情怀,又通过对菊、莲、牡丹三种花的比较,感叹爱菊者少,爱莲者无,爱牡丹者众,揭示世人多在追名逐利,贪图富贵,真正有操守的人极少,从而表露了作者的愤世嫉俗之情。
由此可见托物言志就是作者根据他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把所要表达的抽象的感情和志趣,借助具体的事物中某些相似的特征表现出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14149621/dd689bd6a1483aec.jpg)
例一:赵君昊
在家的后院里,长着一丛竹子,竹子下都是石头,但竹子绿油油的,一阵风吹过竹子的青叶,竹叶轻轻摇摆,但竹子依然挺立。春雨过后,乱石中探出一点新绿,仔细一看原来是春笋,它将石头顶开,探出了头。旁边有一个瓦缸,竟然在半空中,我吓了一跳,掀开一看,是竹笋将它顶起来了。这让我想起了《石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它虽然没有咬青山,没有立破岩,但是他固地基,立乱石,坚强不屈,冬天其他的树叶都落了,只有它仍然于寒霜作斗争,给大地奉献一抹生机与活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14149621/904f7f30f683ea3c.jpg)
例二:马晓凤
雨天,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又看见了这盆佛甲草。
烈日炎炎下,它的土已裂出干缝,它已经挺不起腰来,我为这花感到不幸。没想到这次看到,它竟长出了嫩芽,我正为之感叹,一转眼看到水泥缝中还有佛甲草,这些草在水泥缝里蔓延着,我愣住了。便好奇地去看它的根,它的根是干干的,没有一点水分。雨越下越大,生长在盆里的佛甲草,叶上积满雨水,其实雨水还没有落到根上,佛甲草像绿毯子一样,铺满花盆,有高有矮,翻开草来,底下还有密密麻麻的佛甲草,生机勃勃,像是又充满了希望。
又过了几周,我发现那盆佛甲草像一个小姑娘的刘海,周围长在水泥缝中的佛甲草,也比往常长长了,远看就像个绿色瀑布一样,真让人惊讶,这时我回忆起以前佛甲草的困境,让我深受启发,人生有困难,不要难过,熬过去就会有希望。
例三:郭静怡
我最爱的花儿是梅
我第一次见到它,是我两三岁时,爷爷家门口的梅。我当时稚嫩懵懂,只认为在凛冽的寒风中还在开花,真的很傻。七八岁时,它在冬日默默开放,与周围的光秃秃的枝干相比显得格格不入。那悠远的清香,让我想起了“香远益清”这个词。
我们最近一次见面是在小姨家的院子。那时我已经长大了,明白了梅的傲骨,它的枝干弯弯曲曲,枝头也被重雪给压弯了,点点殷红在白茫茫的大地中格外耀眼,它似那冲破寒冷的火光,是驱散黑暗的明珠。
我要学习梅花勇对挫折的精神。我在考试失利后坚持努力,宛如在白雪中争艳开放的朵朵梅花,即使身披寒霜也昂首挺胸,不畏艰难。
梅,我那最爱的花儿。
![](https://img.haomeiwen.com/i14149621/5e843622be1015ee.jpg)
例四:刘俐君
竹子在古代人们的古诗文中常常出现。我家后面的山上就有一片竹林。郁郁葱葱的,长得很高大。
竹子是笔直的,它直直地立在山上,即使很陡,也它笔直地站在那儿。竹子是一节一节的,中间是贯通的,它虽然没有树一样高大,但它的节气是许多树所不及的,我有时上山去玩,从很远的地方便可以看到竹子立在那儿。当你把竹子拉下来,一松手,竹子便立刻弹上去,它就是这样的坚韧与顽强。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我要像竹子一样坚韧不拔,更要像竹子一样默默无闻地奉献,我的梦想是做一名人民教师,无私奉献自己。
例五:龙诗颖
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小草绿油油的,但人们不会在意平平无奇的小草。
我却欣赏顽强不息的小草,小草随处可见,只要有块土,只要有点水,它就可以到处扎根,甚至在干燥的沙漠里,也有野草的踪迹。小草美在顽强不息的精神,不骄不躁的品格,它没有美丽的外貌,却有美丽的心灵。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们要做生生不息的小草,不做娇生惯养的玫瑰,向阳而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