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8月26号星期六晚上9点,我会在千聊平台上,面向即将送孩子出国留学家长做一次公益讲座,谈谈在送孩子出国留学问题上的误区,从一个加拿大私校资深老师和教学管理者的视角,分享在孩子单飞前,家长应该做哪些工作,未雨筹谋;当孩子单飞后, 家长可以做那些事情,来协助孩子适应国外全新的教育和文化体系。
我第一次接触到小留学生这个群体是在15年前。
1. 关于小留学生群体的负面报道
2002年8月,我移民到多伦多,住在Seneca College 附近朋友家。 朋友家里除我和先生之外,都是在Seneca读书的中国留学生。这些孩子一开始都是通过国内中介出来,住在本地寄宿家庭中,但是因为生活习惯等方方面面的原因,最后都搬出来重新找华人家庭入住。
其中有两个男生书读不下去,白天猫在屋子里打游戏,晚上到中餐馆去打黑工。还有一个容貌秀丽皮肤很白的北京女生,沉默寡言,很少在家,偶尔在门口的台阶上打过几次照面,她都在抽烟,吐着烟圈,目光迷离,神情恍惚。
这些孩子让我非常震惊,这难道就是在国内家人心目中风光无限的小留学生的真实生存状态?
2003年1月,我在多伦多本地华人媒体上看到一个新闻,说前一天凌晨两点,在士佳堡某十字路口,一辆小车闯红灯,和绿灯直行的货车相撞,司机当场丧生。 死者是个不到二十岁的北京留学生,种种描述,让我心中一阵阵发怵,连忙打电话给朋友。“是的,就是她!” 电话那端,朋友确认了我的猜测。
一个几个月前还曾和她面对面的鲜活生命啊!这对于孩子远在国内的父母,该是怎样的打击啊!
这样的结局,到底是谁的责任?
在父母眼皮底下都表现的没有上进心,自制能力差的孩子,一个人孤身在外,发生这样的事情,难道仅仅只是意外?
2. 关于寄宿家庭
很多父母送孩子出国,都要求让孩子入住到本地白人的寄宿家庭(Home stay),基于一个在全英语的环境,更有利于提高语言和了解文化的美好愿望。
一个在多伦多开设家庭旅馆的朋友,接到过很多国内过来的紧急求助电话,都是因为孩子被寄宿家庭赶出来了,请求他去救火,把孩子接到他那里临时落个脚。寄宿家庭原本充当了孩子异国他乡“家人”角色,遇到被从”家里“赶出来的事情,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影响巨大。
究竟, 是什么原因导致很多中国孩子和他们的寄宿家庭,无法在同一屋檐下和谐共处?
回答这个问题,我想谈谈我自己的亲身经历。
2004年我到Kingston的 Queen's University读书时,住在当地人的寄宿家庭。房东简是典型的加拿大小镇人,友善淳朴。我第一天到她家,她跟我打了声招呼,就开车去外地度周末去了,把自己的家完全交给了我,一个素昧平生的外国人。 我和简相处了半年,非常愉快。我虽然每个月付房租,但是我知道自己住在简家里,她是主,我是客,客随主便,无论我在屋子做什么,都会很顾及简的感受。
半年后,班上另一个和我一样大陆背景的同学莲,因为房东临时搬家,需要另找住处。当时简家里偌大的房子,就我和她两人,我就跟简说了让莲搬过来的事,她欣然同意。
谁知道,莲搬进来的第一个星期,就出了好几件事。首先,莲喜欢炒菜,知道简不喜油烟,就趁中午她不在家的时候炒菜,然后把窗户打开,等油烟散尽再关上。但是有一天,莲做完饭急着去上课,忘了关窗户。等简傍晚回到家,看到厨房窗户大开,户外是零下二十多度的寒冬,屋子里的暖气呼呼的烧个不停,一贯节俭的简,气的脸都青了。
莲的房间紧邻简的房间,莲是个夜猫子。简常常半夜被隔壁的手机铃声或是洗手间里的水声吵醒,简60多岁了,醒了之后,就很难再睡着,在床上辗转反侧,痛苦不堪。
于是从来都是性情温和,通情达理的简爆发了,要求莲搬走。
莲,非常的委屈。因为她认为自己已经很注意了,简不喜油烟,简在家的时候,她从不炒菜;简喜静,爱热闹的她从不带朋友回来。还要让她怎么样?
作为旁观者,你觉得简赶莲走,是谁的错?
那年莲26岁,毕业后有过四年工作经历,重回学校读书,是一个有社会阅历的成年人。她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和困惑。那么对于尚未成年的孩子来说, 让他们独自面对文化,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能胜任吗?
我和莲在简家里寄宿的时候,虽然在日常起居习惯不得不自我约束,但是我们在情感上是独立的成年人。 而低龄留学的孩子,他们对寄宿家庭除了日常起居上的照顾,更有一份需要的关心和呵护的情感需求。而这种需求在以契约关系为主的寄宿家庭里,很难满足, 因此就产生了种种矛盾和冲突。
在讲座中,我会分享更多真实的案例,并作出分析,希望对家长们有启示。
3. 关于寄宿学校
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考虑把孩子送到费用昂贵,管理严格的私立寄宿学校,觉得在学风严谨,学生素质高的环境里,孩子就如同进了保险箱。
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我采访了多伦多周边三所寄宿学校的任课老师和宿舍管理员。 虽然这些老师来自不同的学校,但他们描述的中国留学生的情况和给出的建议却惊人的相识。
详细内容,欢迎报名参加8月26号星期六晚上9点的公益讲座:
以下是讲座提纲:
1. 孩子留学,家长认识上的三大误区
2. 寄宿家庭和寄宿学校老师视角:
除了学英语之外,孩子到国外留学前,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3. 一线老师大白话:
已经在国外留学的孩子,如何能够充分利用学校平台,取得长足的发展
4. Q&A
本次讲座是由Inside Out (上海因傲教育有限公司)主办,Inside Out是我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上海成立的一家把北美优秀师资通过线上和线下培训的方式引进到国内,同时以北美顶尖私校教育理念给国内的孩子做成长规划的公司 。目前我们已经成功运作了iCamp西部草原行,iPractice走进汽车工业,和iAcademic的Mr Guthrie的辩论培训三个项目。我们即将推出的iVolunteer下的“圆山区孩子电脑梦”公益行动。其中的第一个项目是江西弋阳山区朝阳小学爱心电脑教室援建活动。
希望大家关注我们讲座的同时,也关注一下这个志愿者公益行动。听完讲座,如果觉得受益的话,也欢迎支持江西弋阳山区朝阳小学爱心电脑教室援建的筹款。
最后,讲座报名方式:
因为群里人数已经满一百,报名请添加我们工作人员Creece的微信号,发送小别离,她会拉您入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