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一个陌生号码的短信。在这个微信、qq、陌陌、探探遍地开花的社交时代,我们没通过任何一种方式加为好友,那我们应该真的不是朋友。出乎我的意料,这是我的高中同学。他在短信的最开头先表明了身份,然后为了证明他是他,用了很大篇幅讲了一些我们在高中时候共同的经历。其实看到第二段经历时我就已经相信了,我用浏览的方式看完了后面那几段,然后终于迎来了主题——借钱。
如果这条短信是一篇文章,我挺喜欢这种叙述手法。先通过回忆的方式唤醒读者的情怀,然后在读者内心最柔软的时候猛击主题,实现了情感的升华与共鸣。这个时候的人最活跃的情感是“认可”,有什么要求都很容易答应。仿佛毒药一样。中毒较深者甚至难以抑制这股情感,必须找点问题来同意一下。好比吃了春天般的药,就必须把深深的爱表达出去,不然会很难受。
好在这副毒药自带解药,看到钱字我一个激灵瞬间清醒。其实钱字本身并无好坏,重点是它身边那些字。跟“给”、“还”这些字在一起就是褒义词,而跟“偷”、“抢”、“借”这些字在一起就是贬义词。
多年不联系,张嘴就借钱。说实话,我很反感。说假话,我说不出来。如果我不借给他,他肯定不会再理我。如果我借给他,他肯定不还我,我肯定不会再理他。这分明是一封绝交信。确切地说,这是一封提醒绝交的信。其实太久没联系,我早就忘了还有这么一个朋友,而这封信是在提醒我“咱们还没绝交呢”。有点类似把睡醒的病人喊起来吃安眠药。但又不是完全没有意义。如果自然遗忘,以后仍有“旧情复燃”的风险,有这一封信则永绝后患。
比较难处理的是熟人借钱。总有借成功的,不然我不会有这么多经验教训。自打钱借给他的那天起,我就觉得对不起他,一想到有一天让他还钱,我就羞愧不已。如果与他相遇,我除非下定决心不跟他提还钱的事,才能坦然面对他。但这事迟早要提,丑媳妇总要见公婆。提之前做大量准备工作,组织好语言,反复演练、修改。务必准备一个理由,没有就编一个,用来说明他还你钱的必要性。“因为你欠我钱,所以得还我”除外,这个理由太苍白无力,说了只能伤和气。一般是你或者你家里出了什么事要用钱,最好是坏事。尽量说得惨一点,防止他说出更惨的。
无论准备多充分,要说时总有一部分紧张是克服不了的。声音颤抖、语无伦次、忘词都在所难免,期间面红耳赤、心跳加剧,对质量已不再过多要求,像个犯了错的孩子一样低下头,只求快点表述完。说完之后久久不能恢复平静,而他简单的一句“没钱”将你提前治愈。虽然要债失败了,你却如劫后余生般松一口气。
还有人一回只借两三百。这是为了增大借钱成功率。因为被借人经常说“没那么多”,这一招有效堵住了被借人的嘴。我第一反应也是,反正不多,我出得起,就借给他,这么点钱他也还得起,万一他不还,我损失也不大。事实证明,在借钱这件事上各种常理、伦理都是狗屁,“万一”才是必然发展规律。原来他们想的更深,他们不但想到钱少了我容易借出,还想到了这么点钱我更不好意思往回要。
我事后诸葛亮,谁会只差几百块钱?当初他借这钱就没打算还。但是凭什么,再少的钱都是我辛辛苦苦挣来的,凭什么白给你。我一点好不落下,在你看来还是靠智慧获取的胜利果实。继续分析,他借这钱的时候就知道我日后要不回去,那我很可能跟他闹掰,但是无所谓,在这两三百块钱和与我的友谊之间他选择了前者。而且他屡试不爽,上次的没还,这次又来借。我明白,他是想着我反应慢或者不忍割舍这份友情,剩余的友情还有利用价值。对他来说,这也算是废物利用了。一想到这个我就愤怒不已。但我很快冷静下来,愤怒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既然这份友情如此廉价,我也选择要那两三百块钱,这样一举两得,既保住了精华,又去除了糟粕。
借钱是个双向词,除了想从你这里借走钱,还有主动借给你钱的。后者还发展成了一种商业模式,例如一些高利贷公司,他们面带微笑求着上赶着把钱借给你。必须在约定日期连本带利还上,日期一旦稍长,很容易本利倒置。如果你还不上,他们立刻换一副嘴脸,或者说露出本来面目。紧接着,一群纹身的壮汉就会来找你沟通、交流。
我突然想,如果把上面两种借钱者撮合到一块会怎样,他们都是效率第一,不会被儿女私情牵绊的人。届时无论谁输谁赢,一定都非常过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