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西方的丑学》终极人文关怀

《西方的丑学》终极人文关怀

作者: 苗苗闭嘴 | 来源:发表于2019-05-04 18:15 被阅读0次

          在美学的书架上发现了这本书,本来是抱着一个猎奇的心态打算去了解下。尽管不是在闹书荒,但与其选择一些可有可无的书来读,倒不如读一些感兴趣的。这本书就进入了我的视野。

          像我看过的大多数书一样,我本以为它到了我的视野,只是被我当做一本速食的快餐,浏览一下就能过去。但是当我看到附录里面的一句时,我顿时被惊呆了……

      全书的内容,初看去像是一部西方美学史。从古希腊讲起一直讲到现代主义。它是从一个引子开始的,就是美学,美学(希腊语:Aesthetica),在德文中本是感性学的存在,但是为什么在我们今天看来他就成了美学?作者通过对这个来源于古希腊的词进行溯源,走入了正题。

      在古希腊,人们把感性学的主要内容更多的偏向于审美的能力,就从这催生出了古希腊的美神(阿芙洛狄忒)。古希腊人对美有一种近乎偏执的要求,在他们的法令里面就有一条要古希腊的公民只能谈美的事物。那么作者就有了一个疑问,作为与美学相对应的丑学为什么偏偏成了禁止的东西。同样是感性学,为什么它却无立足之地?于是这个话题继续。下一大章,作者把笔触放到了中世纪以后。因为要本书着重在谈感性,所以本书的哲学性并没有那么浓。在讨论了培根的经验主义和休谟的怀疑论,讨论了康德的三大批判和黑格尔的哲学大体系后,作者告诉了我们一个理性完全占据了主导地位的时代。然而正是这样一个时代开始催生出了一大批反理性的人,叔本华,海德格尔等。这时候感性开始压倒理性,成了占主导地位的东西,而丑学也开始初漏端倪。在大师的作品里,美的东西已经不是唯一,甚至有人不再相信美,认为美只存在于想象之中,而现实总是丑的。而在接下来,作者更是把近代西方社会的“异化”作为叙述的对象。这期间出现了文学上的卡夫卡,陀耶妥夫斯基,以及艺术上出现了罗丹,毕加索等。西方人放弃了对美的追求,开始把目光专注在丑的事物。波德莱尔因为《恶之花》更是被奉为了西方的丑学的开山鼻祖。全书到此已经接近末尾。那么如果他就这样结束的话,似乎根本当不起那个评价。然而就在附录里面出现了下面这段话:

      这种蜕变的过程,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与其像李老师当年所描画的那样,是作为《美的历程》,还不如像我当年所描画的那样,是作为“丑的历程”。也就是说,它很可能是“麻木——刺激——更麻木——更刺激——直至麻木不仁……”,甚至很可能是“残忍——接受——更残忍——再接受——直至惨不忍睹……”【刘东《西方的丑学》】或许是节选,你无从理解。我来交待一下这句话的背景。这是作者的一篇与本书有关的论文。他所说的蜕变是指我们的审丑能力在不断变强,比如说当人类第一次看到人出现在电影的屏幕上时,很多人都被吓的晕了过去。而现在我们却习惯了看电视里面砍头的画面。还比如现在本是丑的恐怖电影,已经成了电影的一个类别。种种迹象表明,我们的审丑能力正在不断加强。另外,在他的论文里,他直面当今存在的社会问题,即恐怖主义。他还举了911美国五角大楼的事来说的。当恐怖份子袭击美国五角大楼的时候,有些没在场,但是从一些媒体上看到的人会发出这样的感叹,那就是眼前的情景在他们看来就像是看好莱坞影片。于是作者把这句话与审丑的教育意义联系起来。他认为正是我们对审丑对象的不断适应,经过了审丑教育意义的感染,这才成了这个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另外,作者是李泽厚的学生,他之所以说出这句话,就是援引出李泽厚的《美的历程》,经过类比而成。作者在这篇论文里还对李泽厚或一些美学家作出了一个提醒,就是我们不能只顾眼前的美而忽略了丑。当我们被美的表象所欺骗的时候,或许在这个表象之下还存在着一种致命的感性能力的下滑。

      当我们单就感性的审美能力来讨论时,从古到今,我们不妨梳理一下。在古希腊的法令是禁止人们谈论丑,中世纪同样具有一种宗教式的美学,再尽管它有些神学的形而上的意味,加上近代社会的异化,人的审丑能力不断变强。而这种科学的发展,理性的僵化,导致的是感性开始兴起,而审美(丑)能力也作为人类基础的判断能力一直伴随着人们存在。“残忍,接受,再残忍,再接受……”当我们毫无顾忌,费尽心思地寻找着刺激的时候,我们的审丑能力确实在蜕变,但是我们似乎没有看到这是一个下降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带来的结果却是惨不忍睹的。如果这种审丑能力没有教育意义还好,但是教育意义正是与其相对的审美能力所具有的一个特性。那么审丑作为一门隐性学科,当他具有了这种教育意义,是不是说我们的感性能力正把我们引向一个深渊?看似这本书是对作为和审美对立的一个主题审丑的“调侃”,可是其中蕴藏的作者对这个社会的终极人文关怀,却是真真切切的。而感性学给我们带来的教训,却是血淋淋的。

      我想我的目的达到了,我真的猎到了“奇”。我以不敢把这本书当做一种调侃的书来看待。我想所有人都应该反思的是,如果我们的这种审丑能力真的在不断加强的话,如果我们真的会受审丑能力的影响的话,你可以想象一下,我们的未来是什么样的?在我们大呼美育的时候,我们是否忽略了,其实丑学一点儿也不比美学差?当我们在追求美的时候,是否应该停下来想一下同为感性学的丑学,同样也具有着一种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西方的丑学》终极人文关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xrf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