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为什么要生孩子?这是我见过最好的回答——《生育对话录》读后感

为什么要生孩子?这是我见过最好的回答——《生育对话录》读后感

作者: 钙帮主 | 来源:发表于2018-03-09 08:34 被阅读58次

    《生育对话录》是一本专门探讨“女人为什么要生孩子”的书,作者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探索关于爱、关于生死、关于现代独立女性的自我意识等命题,通过与亲友、同事、心理医生甚至张爱玲(虚拟对话)等人的对话形式,抽丝剥茧,慢慢把困惑梳理清晰,让意义凸显,也完成了一次自我救赎。

    它之所以打动我,是因为我在生育之前包括抚养孩子的过程,与作者有着同样的纠结困惑,作为凡夫俗子,只是在一念之间被触动内心,便踏入了这条河流中。作者用她通透、准确、细腻的笔触,把女人和孩子的关系重现出来,借书中对话人物之口,完美解答了我的困惑,同时带领我进行了更深度的思考,是我最近看过的、最值得反复阅读的佳作。

    女人为什么要生孩子?你能听到的大多数人的回答可能是:
    女人的身体构造就是要生孩子的,这是责任是义务。
    周围结婚的人都在生孩子。
    不生孩子,怎么延续香火,怎么向列祖列宗交代?
    生活孩子的女人人生才完整。
    结了婚不生孩子,你怎么这么自私?

    这算是哪门子回答?!

    很多人在打算怀孕前,脑子里是没有一个清晰答案的,有疑问也多半被上述几种答案堵住了嘴巴,打消了进一步求证的冲动。

    生,还是不生?我和老公都不是爱玩、爱交际的人,喜欢宅在家里,过过小日子。也许我们这样家庭型的人就适合弄个孩子共享人世繁华吧。如果没有孩子,时间长了,还真有可能会空虚寂寞冷。但是,把一个生命带到这个世界上是不可逆的过程, 如果我无法成为一个称职的母亲呢?如果这个孩子长大后不成才反成社会的祸害呢?

    作者写道:
    “你如此纠结,说明与你不敢生孩子的恐惧同样强烈的,是对生命的好奇和尝试欲望。如果没有后者,你就不会如此纠结,因为没有对抗的两股力量,只有一股力量,是无法形成挣扎的。”

    我怀上第一个孩子,算是为了和现实对抗的大胆尝试。那时工作不顺利,想离开却始终鼓不起勇气,加上周围的人一直吹风:此时不生更待何时?于是,有那么几个瞬间,我想用生育来让自己换一种节奏,开启另一种模式。只是怀着侥幸的心理赌一把,没想到竟然中了。

    有人说:你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就已经在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

    休产假的过程,喂奶,拍嗝,半小时就过去了,趁她吃饱安静地自己玩时,烧水给自己泡点茶或者咖啡、刷刷挤奶器、洗洗小衣服,一个小时就过去了。娃开始哭闹,无法平躺,只能抱在怀里,这个屋走走,那个屋晃晃,逗一逗她,又是一个小时过去了。她累了困了,我也转得不想动了。

    半年时间,看起来很长,真正过起来,犹如翻书一般。

    看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而我却毫无建树,那种无力感和挫败感又会让我抱怨孩子的牵绊。抱着她、哄着她、喂养她,为了她,我不惧怕散尽千金,但是时间的投入,却让我心惊,因为它正在一点点剥夺我成为一个更好的我的可能性。

    老公有时宽慰我:那些没有孩子的人,看起来潇洒,可以到处玩到处吃,但人生也少了很多乐趣啊。我白眼翻上天:你不是他们,你怎么知道人家不是在用一样悲悯的心态同情我们这些牺牲了个人生活整天围着娃转的人呢?

    听到孩子打一个喷嚏或者咳嗽一声,哪怕是正读书痴迷的时候,也会突然惊醒,想着是不是门没有关好,衣服是不是穿少了,喝水是不是不够多,最近空气质量是不是不好,房间湿度是否合适,要不要去海淘一些VC增强娃的抵抗力。这些想法几乎在几秒钟内就会同时闪现。忍不住不去惦记、忍不住不去牵挂,几乎是与意识同步的,是写在基因程序里的无法抵抗的母性。

    带孩子的过程,绝大多数时间是谈不上享受的,尽义务和本分而已,就像是,一份糊口的工作。怀孕时还计划着健身塑形,要做辣妈一枚,在哄娃累了一天腰酸背痛头晕目眩的时候你跟我提什么平板支撑负重深蹲?时光在琐碎中快速流逝,都感觉不到留下了什么痕迹。白天到黑夜,耗尽气血、体能、全身心陪伴、有求必应随时待命,最忙乱的时候我甚至无法安静地坐下来哪怕1小时,坐在马桶上都会被啼哭声搅得无法顺利排泄。

    我不由开始惧怕这种琐碎,害怕在这种琐碎中活得像行尸走肉,更害怕这种状态是永远无止境的,虽然理性告诉我,孩子终会长大,最需要妈妈的也就是这几年。

    我既希望这种状态能够尽快结束,这就意味着孩子需要尽快成长到足以摆脱对妈妈的依赖,但同时又不想让她太快长大,怕错过她成长的每一个阶段。

    我害怕自己的角色缺失对孩子的心灵成长、人格健全甚至是语言习得受到伤害,或者是因为我的疏忽,而让孩子受到更多隔代教育的不良影响。你不上,自然就会有其他人替你上。

    我开始理解那些得产后抑郁症的妈妈们。如我之前所描述的,刚生产完的那段时间,时间的流逝是大块的、粗暴的,来不及细细感知。一开始,你享受沉浸在只有自己和孩子的世界里,无论从物理空间还是心灵空间上看,这个世界都是如此小而美,与外界——残忍、紧张、不安全、不确定——隔绝。然后慢慢才发现,被隔绝后的自己,非常容易困在这个小而美的世界中,你没有余力去料理自己的各类恐惧、焦虑和担忧,似乎只能眼睁睁任其发酵、沉淀,对自己的无力感逐渐演化成了对孩子的怨恨——谁让它剥夺了自己的时间、自由、让自己变得平庸和琐碎。

    作者说:
    “生孩子对一个受现代教育的女人来说,不仅仅是身体的剧痛和时间的付出,还有一种最珍贵的东西的丧失——那是一个女人作为独立个体的’自我’,那是她尽力从传统女性束缚中挣脱出来的胜利品。这种珍贵的自由,需要许多年的积累,而生孩子这件事几乎一夜之间就把它颠覆了。心理的变化才是致命的:你不再潇洒,你不再自由,你患得患失,你的社会认可急剧下滑,你陷入一个尴尬的局面。

    原始的身体撕裂之痛,古老的母婴一体依恋,都让女人看似坚强无疑、实则模糊矛盾的自我坍塌粉碎,身心处于空旷的孤独之中。这样刺骨的孤独,无可言说,无可依傍,就像是熙熙攘攘的潮水退去,裸露出生命深处的症结,兀立在那,不可回避,不堪面对,于是埋藏已久的症结总会发作。如果我不曾沉入生命的底层去看见我自己、接纳我自己,我的创伤和愤怒,肯定会令我无法接纳孩子带来的一切。”

    真是太对了。

    很多妈妈,自己再苦再累,看到孩子天使般的睡容或者一个笑脸,都会觉得值得。这听上去只是在自我麻痹而已啊,等到孩子醒来哭闹不止,或者在家只要求挂在你身上的时候,依然让人绝望,让人忍不住崩溃。

    有时候我会想,除却我对自己作为母亲这个角色的高标准严要求,对孩子付出到什么程度,才算是负责任?父母追求自我的权利,是不是天然要让位于孩子的权利?

    我不知道什么80分太多,60分刚好是个什么概念,医学的昌明,让成为母亲变得几乎没有什么门槛。怀孕的过程,只是各种不方便而已,谈不上伟大,我记得在怀孕后期,每次带着大宝从外面散步回家,都像一头搁浅的鲸鱼瘫倒在床上动弹不得;“把一个生命带到这个世界上”,大多数情况下也是水到渠成,纵然会有身体上的剧痛和损伤,也谈不上伟大;身材走样、容颜不再,只能怪自己太懒,不懂得保养。我所认为的真正的伟大,就是当女性的自我意识与母性天然的基因发生冲突的时候,还愿意牺牲部分自我,放弃部分自由,用身体、用精神、用自己全部的人生经验,去呵护这个生命的成长,全然接纳,直到不再被需要。

    回到之前的问题:
    对孩子付出到什么程度,才算是负责任?
    父母追求自我的权利,是不是天然要让位于孩子的权利?

    我想答案已经很明显了:生活本来就是顾此失彼的,没有所谓的平衡,只有权衡利弊以后的取舍。

    当妈以后,一方面是感叹岁月的流逝那么不见踪影,要紧紧抓住每一分每一秒才不枉此生;另一方面,是企图心的降低,和返回职场相比却更愿意和孩子们呆在一起,是不是因为对外界那个充满竞争的、势力的、歇斯底里的世界充满着恐惧和排斥,本能地希望躲到孩子营造的温润柔软的角落来,我不知道。也许怀孕以后,身体激素水平的变化就是会中和掉原来体内那些雄性的、好斗的、需要争夺资源的性情,变得平和、无谓、随遇而安。

    书中有一段对话,发生在作者和一位全职妈妈之间。全职妈妈自己带着两个孩子5、6年的时间,她也经历过他人的质疑,无论是经济独立方面、个人职业生涯方面甚至是夫妻关系方面,但她的回应相当智慧:

    “感情当然无法有绝对保障,可我不会为了未来可能的变化而怀疑现在,损害当下的知足。

    即使我的个人追求多么有意义,在孩子幼小的这几年,我的侧重也还是会有所调整——人这一辈子长得很,急什么呢?如果真的是很喜欢的工作,我做到九十岁都有可能,不怕这几年放慢脚步。前面三十年都是冲锋陷阵的节奏,是内心不再那么匮乏之后,才终于治好了那头“恶虎”,才可以安然接受细水长流。”

    这种淡定自若,多少让我心安。作者关于女权主义的一段论述,更是让人振奋。

    “权力就像是魔戒,多少男人为它坠入深渊,交换了良心与灵魂。多少男人怀着开疆辟土、有所建树、征服世界的美好愿望,却又做了跟多碾压他人、生灵涂炭之事。相比之下,女人倒是更有智慧一些,她们像陶渊明一样,看透了这争权夺利、不择手段的悲哀,还不如回归田园,守得安宁,治愈人心。如果要以成功与否,位居高位者多寡来衡量女性的整体发展状态,我觉得还是落入了男权的窠臼。倘若我们不能维护普通与平凡的尊严,不能欣赏易逝的脆弱之美,对弱小没有恻隐之心,那么女人赢得再多的权力,也是输了。”

    有了孩子,我人生中的某一个片段被充盈了,以往冲锋陷阵的惯性节奏一下子慢下来、静下来,的确让我很不适应,但不能因为短视和缺乏安全感,做出让自己后悔一生的决定。内心匮乏的恶虎,不能喂养它。又,“当妈的我”和想象中“更好的我”为什么非得是对立的呢?这种粗暴的割裂与对立,是不是正好反映了我其实无法真正接纳真实的自己,彼岸才是天堂,当下即地狱?

    经过反思,我觉得体内那根绷紧的神经松弛了许多。我开始试着全然接纳自己偶发性的忧郁、怨恨、低落,试着成为一个快乐的母亲而不是一个满分母亲,她不完美,经常像狮子一样凶猛,也会小心眼耍脾气,但是她忠于自己,疼爱自己,同时像朋友一样尊重孩子,尽力温柔相待,让他们快乐,能够履行承诺,时刻反省,经常道歉。

    有人说:能够同时游刃于职场和家庭之间,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却是一件很有回报的事情。真正强大的女性,会把养育孩子当作提升自我的机会,重建生活和工作的秩序。

    祝我坚强,祝我好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要生孩子?这是我见过最好的回答——《生育对话录》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xvj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