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跟小马闲聊,聊了一下各自对几篇作品的看法。由于都是比较随意而私人化的聊天,在此隐去作者和作品名,客观评论,也希望看破乾坤的朋友不要介意。
首先讨论的是一篇我很佩服的友友的文。小马建议我们先把各自的看法写下来,然后同时放出。
不一会儿他就说写好了,我看时间并不长,以为他也只是写了寥寥几笔。一着急,弄得我有点手忙脚乱,一时写不出更多,于是就按我的原始感受写了一点。
我说:我觉得这篇在TA的作品中算不上是上佳的,中间有部分情节衔接感觉断片了,关系交待也不清不楚。
然后小马的信息跳出来,说:
看完了大部分,前面写得挺好的,文字很流畅,让人能看下去。中间部分崩了。后面烂尾。还是人物刻画比较薄弱吧,这几个人物的动机都十分不合理。依靠叙事技巧推进剧情而非人物本身的动机。
这一部作品的技巧性很高。看来是有不少历练。全文通过任务推进,所有角色都是木偶,这是避免人物刻画的好办法。
如果全程悬疑是OK的,但后面言情就偏了。说明主题没想好,有点编不下去了。
我对于他洋洋洒洒写的这一大段,是感到挺吃惊的,同时为他中肯清晰而专业的看法感到佩服。再看看自己憋的那句半桶水评论,这就是差距哇!
并且我对于“避免人物刻画”这个概念感受十分模糊,这个说法我还是第一次听到,几乎不能理解。
对此小马解释:
就是这样,你故事推动不用主角的自身意志,而是被动的承受,完成任务。
比如,一个人,走在大街上,突然被人抓了。然后,神秘人说,你父母在我手上,你必须按照我的吩咐行事。然后,所有的行动,都是神秘人指引。主角不需要有性格,因为强制因素太强,没法反抗。
他这个说法应是很直白的,可惜我的天赋有限,仍然没能明白这个技巧的好处。我说:哦,大概理解这个意思了,但它这样写的好处怎么理解啊?
小马继续不厌其烦地讲解:
好处是不用刻画人物。你想,如果你按照正常的逻辑刻画,比如,现实中的人,他是没有什么任务的。推动他(在情节中)的动机,无非是,钱,权,感情,道德因素,等等,太复杂了。
他遇到一个事,可能同时受好几种因素作用才作出反馈,机制非常复杂。比如孔乙己,落魄,又很友好,又好面子,又忍气吞声。他的动机就是,需要钱,又不干体力活。
要表现出他这些维度的性格,很复杂,很考验功力。写复仇故事当然比写成长故事简单。因为侧重点在“奇”上,就好像恐怖片的角色一样,不用刻画,就作死引出恶鬼就好了。也不需要符合逻辑,读者相对不太在意。
当时他讲得很快,偶尔还出现打错的字词,我努力跟上他的思维,却还是稀里糊涂。如今整理起来来看,仔细品味,发现还是颇有收获的。
后来我又想起关于那篇文的一点感受,又转回去说:我看这篇感觉荒诞,感情走向也有点突然。
小马大概也习惯了我没有条理的思维方式,淡定回答:
它这个动机有问题。应该设成更强的动机,就直接有人拿枪逼着那种。突然是因为写崩了,无意识的东西写进去了。如果有组织的写,那就是快节奏的任务,冲突不断。
我:看着粘合得不是很好的感觉,各部分情节拼凑感强。
小马:嗯,这就是工业制品,有点机械化的意思。
我:也有头重脚轻的感觉,开始以为是个很大的事,结果到后面感觉平平无奇了。
小马:对,中间开始就崩了。这种的最好是快节奏,开局就被人绑架,做任务,一个接一个,引出更大阴谋,在一个阴谋结束之前,马上开另一个阴谋,越来越大。然后再写崩,这样钱就赚的差不多了。
我一看,啥叫“钱赚得差不多?”
他飞快地继续打字过来:开局就不要想着圆,没必要。这种叫“飞卢风”。就是看到形势不对马上太监。
我一琢磨,原来他是说网文套路呢!
我说:还有这种说法?不想着圆,也得想结尾吧……
小马:不写,现在的男频网络小说没结尾。就这么整。有人看就不停的写,没人看直接太监,这就是商业写法。我都好久没看到有正经结尾的了。当然,他们也有结尾,无非是一章解决,比如是个梦之类的。
我恍然,觉得他这种调侃的说法有点可乐:就是胡乱弄个结尾。
是滴。他回道。
最后,我针对他提到的“飞卢风”这个新兴词语问了度娘,看到如下解释:
嘠!原来如此。又长见识了呢!当然啦,这也不过是个然并卵的见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