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 《声声慢》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 《武陵春》
身为名满天下的第一女词人,李清照的词无疑是婉约派的一大代表,还是很高等级的那种。而她的人生经历同样是不普通的,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她还能饱读诗书,追求自己喜爱的事物,她的幸运对于当时的女子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这她能拥有的这一切都得益于她那无限开明的父母,从来不会因为她是女孩就限制她对诗书孜孜不倦地追求,而丰厚的家庭条件也是给了她足够的底气去追求一切她所喜爱的事物。
总之这些林林总总加起来给了她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创造氛围,名声渐渐就传开了。试想一下,若是她生在一个重男轻女思绪严重的家庭,怕是就会长成一个目不识丁的妇人,早早就会嫁作他人妇以换取聘礼;而她若是在一个家道中落的环境里,在那个男子豢养歌姬小妾成风的年代里,她估计空有一身才华也会堕落到此中去,毕竟森严的阶层就意味着,她若是没有一个好的出身,就算有十八般武艺,也是无论如何都跨越不了的。
但是老天爷非常厚待她,不仅有开明的父母还有丰厚的家底。所以她也能顺利嫁入了门当户对的赵家,甚至按照她当时的名气,赵明诚还是“高攀”的。李清照早年的生活想来是幸福、美满、惬意的,跟后来颠沛流离之时的创造是有着天壤之别,从她早年间的词也可见一斑:“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形象描绘出了一个初遇心上人,却开始害羞的思春少女,不敢光明正大地看,只能借着花草的名义偷偷瞄一眼。一个衣食无忧、羞涩的少女跃然于纸上,这说的可不就是李清照她本人了吗?若是一个穷困的女儿家恐怕是生不出这么多心思的。
再比如刚嫁于赵明诚之时,还是你侬我侬的时刻,但赵明诚时常因为公务在外,小夫妻不能时时黏在一起,这时候的李清照就写道:“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那个时候的他们感情甚笃,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平日里作诗赋词再来几杯薄酒,也无需三从四德,毕竟大词人的名声不是假的,除了这些,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爱好便是搞收藏,尤其喜爱金石碑文,这可是烧钱的,但他们仍旧乐此不彼。当时的李清照简直活成了宋代女性的典范,不被世俗所束缚,肆意潇洒。所以那时的作品大多是思念丈夫,有感而发,她那个时候吃过最大的苦,应该就是对丈夫赵明诚的相思之苦吧!
若是她的人生一直这样顺风顺水,估计后期也写不出像《声声慢》这样充满忧愁、苦闷的词。她的后期生活那就是“晚来风急”的状态的,国家破碎,山河飘零,宋兵在金兵的攻势下节节败退,而她与丈夫也不得不四处避难,带着这么多年的收藏品居无定所,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而这只是一个开始,打击接二连三地向她袭来:丈夫赵明诚由于长期舟车劳顿,再加上气候各方面的因素,一病不起,很快便撒手人寰。留下李清照一个人更是孤苦无依,对无法摆脱生活困境的无奈,“怎一个愁字了得”!这些描述困苦的词语都已经无法形容自己了。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她仓促决定再嫁,许是一个人的生活实在是太苦了,连个倾诉的对象都没有,想找个可以互相依靠的人,她就这样嫁给了一个无名小卒。
只是以为可以找个依靠免去下半生的凄凉,没想到对方却不是真心实意的,只是觊觎她手里的收藏品,贪图钱财之人罢了。结了婚后便立马露出真实面目,开始对我们的大词人动辄打骂,如果是换了别的妇人,可能就会为了保全名声保全婚姻忍气吞声了,但李清照可不是愿意委曲求全之人,年轻之时都能因为赵明诚在外做官豢养歌姬一事耿耿于怀,甚至写词讽刺,现在发现对方并非良人,当然毫不犹豫会选择“休夫”!虽然经历了许多阻挠与困难,但好歹是摆脱了“人渣”,迎来了新的生活。
此后她便一直是一个人生活了,也许是身边再也没有出现一个像年轻时候的赵明诚这般体己的人,也许是第二次的婚姻让她伤透了心,进而对男人都失望了。毕竟有才有钱的独立女性,就是一个人也可以优雅地老去,何苦再找一个人让自己身心俱疲呢?
就这样过了若干年,有着“千古第一才女”的易安居士的人生就此落幕。纵观她传奇的一生,有幸运的部分也有诸多的不幸,我想大约是这些经历一起成就的她吧。在那样的环境里身为一介女子,还能以一己之力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甚至连提起赵明诚,首先想到的也是易安之夫,若不是有这惊世之才,又怎么可能做到为世人所敬仰呢?
“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只要你有足够的才能,不管处在哪个朝代,不管是何种性别,都将是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旁人在你身边也是黯然失色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