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
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我国
“四大传统节日”
每年的这一天,
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
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
挂艾草,戴香包,预防五害。
关于端午的许多传说与习俗,
至今还为人们津津乐道。
它带着先民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跨越千年,
与我们相会。
历史起源: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
端午节存在的意义,
是为了纪念愤而投江的屈原。
但实际上,
端午节的很多习俗,
早在屈原投江之前就已经存在。
屈原在《楚辞·涉江》中,
就曾描写过“龙舟竞渡”的场面:
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
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
端午节究竟起源于何时,
千百年来都未有定论,
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
起源于“恶日”
农历五月,阴雨连绵,
衣物都容易霉烂,
稻田亦易遭虫害。
旧时人们认为五月诸事不吉,
称为“恶月”,
所以,
这一天会举行一些
除瘟、驱邪、求吉祥的活动。
起源于祭祀活动
中国长江以南,
曾住着一个以龙为图腾的族群,
即古百越族。
每年在五月五日这一天,
他们便会举行盛大的图腾祭,
其中有一项祭祀活动,
便是在鼓声中赛船,
船头被雕刻为“龙”的形状,
这也是“龙舟竞渡”的由来。
纪念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
他忠君报国,
却换来君王的猜忌与不满,
楚国覆灭后,
屈原悲痛欲绝,
自投汨罗江而死。
百姓们感念他对于祖国的忠诚,
于是划船找寻他的尸体,
又将饭团等扔进水中,
希望水里的鱼虾,
不要伤害他的身体。
于是,
赛龙舟、吃粽子,
发展成为纪念屈原的习俗。
其实,“恶日”是北方的习俗,“赛龙舟”则是南方的习俗。
随着时代的发展,南北不断融合,加之人们对于屈原精神的感怀,种种情怀与习俗融合在一起,就发展成了今天的端午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