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天明的影片都有着较深的内涵和深度,温厚而朴实,他拍的影片虽不多,但几乎每部都得了国内或国外大奖……”这是来自中国日报网对吴天明导演的评价。
确实是这样,与一些导演相比,吴天明导演并不是一个多产的导演。一部剧常常要花几年时间去酝酿。在很多人都追求的高产,速食,效应面前,他的专注,投入显得微不足道,却又是那么的尤为珍贵。
他的作品大多为农村题材。所绘场景也都清新柔和,镜头温馨朴实。
由路遥的小说而改编的《人生》,没有太多背景乐的烘托,没有亮丽的服饰,也没有高级道具的装点。原汁原味的还原了作者笔下陕北黄土高原的那份厚重。《人生》的成功,靠的不是特效的扶持,而是导演对镜头的捕捉。撑起全剧的是演员的演技,是属于平凡世界中普通人物对生活的挣扎。
《百鸟朝凤》是吴天明导演的最后作品。《百鸟朝凤》此曲只传给一个徒弟,是只为德高望重的逝者所奏的哀乐。
焦家班班主焦三爷面冷心热,看似严肃古板,其实心怀热血。他对唢呐技艺要求苛刻。徒弟游天鸣因为一些基本功做不到而常被师傅责难。恨铁不成钢的焦师傅作为惩罚有时还会从盛饭的妻子手中把属于天鸣的那份饭拨走一半。相比后来的小蓝玉,天鸣显得拙了许多。蓝玉是个很会讨人喜欢的孩子,天赋也较之更高。
时间很快,是该选取下一个班主的时候了。一直扮黑脸的焦师傅开始了对徒弟们的考验。而最后他并没有选择天赋较高,且会讨人喜欢的蓝玉。因为蓝玉对唢呐有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最终班子交接时,他把焦家班交给了天赋并不高,却一直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天鸣。
天鸣接班后,很快世事变了。欧风美雨的冲击,唢呐再不是人们丧嫁的标配。人们会选择更为便宜而新式的洋乐队,而唢呐班子却早已被人遗忘。乃至最为神圣的敬师礼都被一带而过。得知此事的焦师傅再次出山给徒弟镇场,也为着他一生所追求的唢呐事业……
一场中西的对峙,最终唢呐班还是败下阵来。焦师傅败给了那个时代。生活最终还是压倒了艺术。年事已高的焦师傅也再无力维撑……
这部剧堪称匠心之作,却如电影中唢呐班与洋乐队的较量一般,人们对《百鸟朝凤》的关注远低于同一档期的《美国队长》。最后竟因为义务宣发方负责人方励的一跪而一下成名。
这一跪是艺术的悲哀,是匠人的悲哀,也是时代的悲哀。难道一部匠心之作竟得靠宣发方的“卖惨”,靠对排挡影院的摇尾乞怜才能生存吗?
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深思,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焦师傅的那份赤诚和执着。
有人说,那场中洋较量的结果是在意料之中的事,焦师傅早就应该反思该怎样去吸收借鉴,而不是依旧一成不变……
这一点实在不敢苟同,难不成要让唢呐班的门徒们也都舞眉弄眼,浓装艳抹吗?或许那样能够讨好观众,可却失了唢呐匠人们原有的本色与本真。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往往大学问,大智慧都是“为己”者而作。因有私而方能成其无私。最好的创作一定是作者自我陶醉的结果,而不是追名逐利的产物。正如梵高的作品,可能一时之间不被理解和欣赏,而时间会证明一切。
“事物的发展总是伴随着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逃离不了始和终。有些事物也许只属于某一个特定的时期和人们。随着时间的发展,或许有一天它们会渐渐地因为不再适合人们的审美而被遗忘,但也不必太过伤心欲绝,至少它们也曾属于过我们这一代人。它依旧珍藏于人们的心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