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了同一市场,那么就剩下同一物品和不同售价了。先看同一物品:
产品当然要相同,但有些制造商把基本上是相同的产品用上不同的包装,或加上“豪华”的型号,而把价大幅提升。
是价格分歧吗?
作者答:
不容易判断。
因为难以衡量,消费者是不是认为“同一物品” —— 作者也做过尝试,间接去测量用户的心理认知:
一九六四年赫舒拉发和我尝试以同类物品的产出成本与受价的比率的不同作为价格分歧的鉴别,没有成功,因为成本与受价的比率不同是任何制造商都会用上的经营手法。
这是一个通过测量margin的角度来衡量人类的心理溢价,而背后的假定是对于同一产品其溢价相同 —— 很强的假设了,不成功是当然的。
再者,就是不同售价:
另一方面,绝对相同的产品,成本不同因而价格不同不算是价格分歧,但成本要相差多远才算是不同呢?
是的,这个问题值得展开思考 —— 第一个例子:
数码科技盛行之前,国际长途电话在繁忙时间高出不少。
这是价格分歧吗?
这不是价格分歧。因为繁忙时间有挤迫,电话公司的机会成本比不繁忙时间高出很多。
第二个例子:
同样一只手表,型号一样,不是假货,在租金很不相同的商店出售,租金高的可能卖较高的价,应该不是价格分歧。
以上两个例子,作者都是从供给一侧来说:
- 因为存在成本不同
- 所以价格有别
- 就不是价格分歧,准确的说
- 就不完全是价格分歧,因为
- 这里也无法排除、甚至必然包含价格分歧,也就是对消费者盈余的榨取,比如
- 只要是付费的产品,哪怕是无形的通话电波,不同的付费场景、或者说市场不同,本身就会有不同的付费意愿,这是榨取消费者盈余
- 同样,第二个例子中的高端场所会给消费品增信不说,吸引的客流不同、或者说市场不同,也是有消费者盈余榨取了
那么,作者也接着说:
好些时价格之别与租金之别是脱了节的,是否价格分歧难辨也。
怎么破?作者的破解很亚历山大,一刀两断:
武断成分有时免不了。
怎么做?其实是回到了作者的“成本与受价的比率”的尝试 —— 比如第三个例子:
长程飞机的头等票价是普通票价的三倍。。。应该不是。
为什么?怎么个武断法?
头等舱每座位的空间是普通舱的两倍多,而服务也远为优胜。
这里的简单算数是“两倍多”叠加“远为优胜的服务”,成本和价格之比率相近了。同样第四个例子:
医院的头等病房收费约普通房四倍,也不是价格分歧。
这背后的假设与上一个类似 —— 但是,第五个反例就来了:
香港及好些城市的医院,医生收费是按着病房收费的升降比率变动:同样的病,住头等房的病人的诊金约普通房的四倍。
虽然不怀疑医生看头等病房的病人会多花几分钟,我的武断是价格分歧。
医生的投入产出回报差距巨大,就是价格分歧了 —— 同样,国内的专家号和普通号,哪怕是同一个人看诊,也不能指望专家号能多花几分钟,也是价格分歧了;是用对时间的敏感,其背后可能是病情的敏感、或者是付费能力的不同,进行了客户区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