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4-09-08乡村即景

2024-09-08乡村即景

作者: 琴韵无声 | 来源:发表于2024-09-07 23:05 被阅读0次

周末回家,早晨就感觉烈日炎炎。想起以前,天一热就想回家纳凉,可现在连村子里的树木都已被晒得发蔫。跟阴凉,谈不上边。

清早的地里,还有一些稀疏的劳动身影。多是一些老人,想趁着阳光还不那么激烈的时候,更多的付出一些,虽然在这样的环境下付出与收获定不能对等。但躬耕一生的他们,认定了付出与给予。

他们在忙着抗旱浇水,这种场景太熟悉了。从小到大,每天见着父辈们汗流浃背的辛勤耕耘,那时候觉得热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就是旱。抗旱保苗是在高温酷暑下多出来的额外重活。“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农民太不容易了,常埋怨老天为何要如此为难?而今在地里躬身忙碌的依然是那一代人的身影,只是身影变得佝偻,面部更沧桑黝黑了。他们不能接受“不要浇了,天天浇也解决不了问题”这样的规劝,因为他们一辈子都无法拒绝与土地亲密相连。只要能动,他们都会去侍弄土地。在这样干旱季节,他们首要保护的就是菜园,一定要保证孩子们回来有家里的环保绿色蔬菜供应。

村子里很安静,连一些鸟叫虫鸣都听不到,太热了,都不愿意活动吧。

傍晚时分,我想,这个时候应该天凉了,毕竟已经是秋天了。走出屋子,到熟悉的村子里转转。村里早就通了水泥路,四通八达,通向家家面前,但大多数人家门都是关的。路边的篱笆,是整齐划一的铁管组合,布局越来越城市化了,路面也越来越干净了,可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又说不上来。

那些曾经留下我们纳凉身影的大树底下,如今看不到人影,也听不到喧闹。村子变得越来越寂静了。有的外出打工,有的为了孩子读书举家进城了,村里只剩下一些老人。

正是准备晚饭时分,但看不到炊烟袅袅。很多老人一天只吃两顿饭,晚饭就可以直接略去。加上随着电器化的普及,那种“云间烟火是人家”的景象很难见到。近旁的树上忽有蝉鸣声传来,它们像是要抓住这最后的时光拼命释放生命的全部热情。

看到同屋的一位叔叔拿着一个纸箱子走过来,我跟他打招呼。走近了,他才认出我。我看到他拿的是快递,他告诉我现在快递都送到家,只是下午他不在家,快递放在我小叔家。这位叔叔感叹说是代表们提的意见生效了,为了照顾他们这些在家的老人。真好!这让在外的儿女对家中老人的牵挂又多了一种便捷的寄托方式。

忽然感慨,若不是他们离开土地外出谋事,想时常给老人买点必需品或是外地的特产之类就没有那么自由了。不得不承认乡村经济状况的改善真不是靠在土里刨食能做得到的,而是靠在外打工或者非农业收入。村子的冷静和衰无让人伤感,但如果再回到从前一样大家都束缚在一亩三分地上,也许衍生的问题会更多吧。我不知该不该祈愿昔日乡村热闹的图景再次回归。

夕阳在西边的山头上消失了,天渐渐暗了下来,上灯时分,村子更寂静了……

相关文章

  • 绝句三首

    【第一首】 五绝•深秋乡村即景(其一) 柿子红园林, 深秋稻浪沉。 忽然飞白鹭, 割机吐黄金。 五绝•深秋乡村即景...

  • 乡村即景

    晚稻 田畴晚秧秋无痕 赤乌高悬暑犹盛 幸有山泉自流灌 轻撩嫩绿拔节声 戏水 青山夹岸一潭碧 村童光腚扑流溪 想起城...

  • 乡村即景

  • 乡村即景

    粉墙黛瓦溪河秀, 沃野黄花柳絮飘。 岁月悠悠村舍静, 农家户户乐逍遥。

  • 乡村即景

  • 乡村即景

    西山不忍落残阳,翁妪躬耕村东南。 老牛驻足怜主人,天时无情春欲阑。

  • 乡村即景

    回老家一趟,时近收割稻谷,景色宜人,疲惫的工作心,可以放下…

  • 乡村即景

    山峦叠翠稻金黄, 天际红霞伴夕阳。 烟雾氤氲如幻境, 三秋晚景胜春光。

  • 乡村即景

    晨曦映叶新,花鲜老村旧。 小径苔藓厚,老屋瓦粱朽。 再无人声喧,但有鸟鸣枊。 苍凉生古意,欲诗莫名忧。

  • 乡村即景

    旧时柴扉寻已难,砖墙铁窗多挨山。 老翁门前伴老妪,不见风华少年郞。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4-09-08乡村即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ydjl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