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不是我好为人师,带了几天娃,好像成了教育专家似的大放厥词,假五做六的在这普渡众人并大念教育经了。
只是我喜欢思考,你知道,喜爱的事情是挡不住的。
所以每做一件事总会习惯性的去反思自己。这些反思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错的可以提醒自己,警示别人;对的可以强化自我,分享他人。
有没有发现,家中的老二普遍比较活泼或聪明,到底是聪明还是活泼,一般人很少深究。活泼的娃惹人爱,有笑点。喜欢的就是最好的,活泼和聪明成了一回事。
至于这聪明的原因,留给大家做研究课题。
下午要给一宝辅导作文。老二无聊的趴在旁边玩积木,一边自说自唱,自编自导。我们完全无视她的存在。
尽管我自己经常读读写写,但是一宝最头疼的却是作文了。我让他自己逐句的读,自己先去找毛病。找不出来,我在给指出来,引导她自己修改。其中的一句是这样:
到了新房(所在)的小区,我们顶着大太阳来到了房子的楼下——
我说:“到小区,顶着太阳,房子楼下”这三个动作的顺序是怎样的呢,不知道是害怕还是紧张,半天没有回答。于是换了个简单的问题,你认为这三个动作哪个最先?
她又皱起眉头,地上正扭屁股的老二顺口就说:顶着太阳,顶着太阳啊!
一宝好像得到了启发,或者得到了认同,大胆的回答:顶着太阳。
如果换做往常,我肯定不假思索的大声表扬二宝:真棒!——。在情绪不好的时候,或者还会说:一宝啊,你怎么这么笨啊,反映太慢啊,还不如妹妹呢!今天。我悄悄的把手伸到背后,给二宝等了一个大拇指。
当然,从反映,理解和表达这三个层次客观的讲,至少是在某一个层面,一宝没有二宝优秀。在我无法弄清楚的情况下,判定一宝不优秀,并武断的公开表扬二宝,有意无意的刺激一宝都会产生副作用。
何况每个孩子的长板和短板都会不同,每个孩子成长的速度也是不同的。我们也不能把哪些更符合成年人评判便准的孩子,就归类为绝顶聪明的一类。
即便我们出于教育和提高的目的,也更不应该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刺激孩子。事实上,所有刺激的方法都要慎用,当我们去刺激别人的时候,只是完成了自我情绪的释放。对于目标控制的作用微乎其微。
缺乏自信的人最讨别人把自己和他人比较,何况是孩子。回想一下,小时候身边人对自己说过的伤害最深的一句话,有没有这一句。
为什么我想强调这些细节呢,我发现孩子的学习能力太强大了。强大到令我细思极恐,我刚刚说过的一句话,做出的动作,讲解的概念,孩子转身就学会了,不仅学会了,还会应用。
二宝感冒了,我对他说冷饮不能吃,零食不能吃。第二天身体恢复了,他直接拉我去超市,有凭有据的引用我的话来推导结论。如果我再找理由,她会说,爸爸不是一个诚实的孩子。
孩子就像一个刻录机一样,把家长每一个语言,行为,思考方式和价值观都重现出来,进行加工和创造。所以,我经常在想,真的应该对自己要求更严格一点。孩子才能成为更好的样子。
更为可怕的是,如果我们长期给孩子反馈一种笨蛋,反应迟钝,懦弱。并且不断伴随着压力强化,孩子会形成一种认知:我就是一个笨蛋,我就是一个不自信的人。同理,我们的鼓励越多,孩子会越发自信。如果我们为孩子做事总是谈条件,要挟她,孩子同样会和我们谈条件,并威胁我们。
你想要怎样的孩子,都是自己选的。
大都数人教孩子都会陷入一种自我喜好的认知偏差,这样容易陷入一种自我幻觉,夸大孩子的能力。不是可爱的就是聪明的,也不是习惯的就是正确的。
就像我们喜欢结交哪些喜爱的朋友。实际上,在职场中更多的是哪些个性完全不同的朋友。只要细心观察,也能欣赏另外一种美。
文字写到这里,找不到一个标题。刚好看到二宝的绘本,标题就是“大大与小小”:
大大的犀牛,小眼睛。小小的蜻蜓,大眼睛。
网友评论